大灰狼律师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1
我当年全程围观,分析后是认同他年少时作品有他父亲参与的因素。事实上他参与的所有采访,仅就文学部分实在是乏善可陈,最近一次是上晓说。不过不妨碍他其他方面的成功。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蒋方舟。

热门回复

嗯,当时蒋的实锤更明显,印象里她作品里有自己三岁以前清晰的记忆,而这不符合科学规律(参阅“婴儿遗忘症”)。这种写作神通通常都有一个爱好写作的父亲或者母亲,但蒋方舟我个人倾向于其母亲早期“帮扶带”的成分低于韩寒,毕竟后来她作为作家从事文字工作,也参与大量文化访谈,据说不算露怯(ps我自己没认真看过),后面韩寒和蒋方舟成功也是自己努力占绝对因素。和大A股公司作假比起来,人家那点“早期包装”都不叫事儿……

哈哈

2019-02-10 09:36

看过王小波的采访,你认为他不出彩,而我觉着在王面对采访表达清晰,逻辑严谨,头脑清醒,提出的很多想法非常新颖深邃。

对不起,我没看过王小波的采访。我也没有试图说服别人的意思,就是我自己看法。另外,韩寒并非不善于口头表达,而是在访谈中涉及到写作部分是输出的内容非常干枯,这不是一两次采访而是所有采访。实际上他也导演了好几部电影,但和晓松聊天对电影导演的工作也说的很少(高晓松很爱个人嘚瑟电影哦),浓重指出无非是和朴树一起攒电影主题歌歌词之类的。当然,我没说他导演不行,就是存粹的个人感觉。作为公众人物,被人评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