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3
做个比喻,并把这条置顶,一年后再看当时的认知是否肤浅。
假设市场对于资金如同时间漏斗,随着时间推移,聪明资金会逐渐聚集在真正有未来前景的公司,就像被市场漏斗筛出的大个头,随着每天资金的大浪淘沙,这个大个头越筛越大,聚集的资金越多。这些公司要么是新兴市场的引领者,要么产品周期已反转向上。最终一切都将体现在业绩上,虽然现在还不显山露水,甚至业绩为负,水下可能会透不过气,但放眼望去,一年后回过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筹码惜售,越发稳固,很少随市场波动调整,一步一个台阶走出50日、100日、一年直至历史新高。这种价值股在市场不足十分之一。
市场更多的是炒短线爆发的资金,因为赚钱快,更刺激,如同在漏斗中自由穿梭,无拘无束。这些资金包括普通投资者和量化资金。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会被资金量更大的量化来回收割,这是资金、信息优势决定的,并不能靠散户所谓的技术面弥补。导致的结果是,市场波动越多,普通投资者总体会越来越亏损。偶尔吃肉放到整体交易上看,就像赌场庄家不怕你一次运气爆棚,就怕你不敢继续玩。以上这些资金共同制造了市场噪音,有时会埋没价值股,或者说让价值股看起来毫无吸引力,远不如几天几十cm来的有用。
最终,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资金浪潮波动,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指数或概念狂潮,但一个又一个A下来。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能人从中赚取财富,但很难具备可复制性。但总有公司在浪潮中小步慢走,每天都会被市场资金筛选,偶尔有大跌释放短线资金,大部分都会被紧紧抓住,且越抓越紧,最终走出和未来1-N年业绩匹配的价格(市值=估值×净利润)。即使最终也有A下来的那天,那也是卖出几年后的事了(例如当下的巨化、三美等制冷剂企业)。这是大部分人通过不断提高更长时间的预测力,持股赚钱的路径。

全部讨论

04-10 09:13

加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