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长的来源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3喜欢:10

忘记是卡拉曼还是霍华德曾经说过,内生性成长其实只来自3个东西:销售价格(毛利率)、销售数量、产品结构的变化。

当投资付出的价格里面,对某个公司的成长有所期许时,不妨思考一下,这3个方面,它能在哪一项明显地占住脚,有所成长,是阶段性的成长,还是持续性的成长,而不是自己在那里瞎憧憬。

比如毛利率,一般来讲,通胀会侵蚀成本(参考巴菲特那篇有名的控诉通胀的文章),所以保持毛利率其实意味着产品必须能随通胀提价,没有哪个公司能靠消减成本维持永续的成长。

比如销售数量,很多产品销售数量其实会到顶的,即使抢了别人的市占率,也总会到顶的。每年都能确定销售相同数量、甚至更多数量的产品吗?这方面,食品饮料医药日用品行业相比较于耐用品或设备制造行业都有明显的优势。

比如产品结构的变化,广义地讲,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算做一个极端的产品结构的变化。狭义地讲,就是淘汰哪些不赚钱的产品,聚焦哪些更赚钱的新产品,或对产品进行改进,提升毛利率。这个因子其实可以递归到前面2个因子。

大道至简,成长就是这么回事。很多时候,我们会把阶段性的成长当成永续成长,投资人常犯的“线性外推”的错误,就是说的这个东东。

如果是并购式成长,那么还要考虑支付对价,如果是发行股份式的并购,那么高估值并购低估值,是一种成长,反之,是一种“伪成长”,是一种伤害。

全部讨论

03-29 09:05

比如物业管理的股票,其成长性在哪里呢?值得思考一下。
撇除财务勾联,给地产开发商大股东垫背救急的因素,光思考住宅物业管理本身(商务楼可能存在别的逻辑)。
价上,较长的合约期,物业费调涨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吧,通胀却没有合约阻碍,会不可阻挡地发生,毛利率方面,很难维持吧。
量上,只有依靠增量管理房源,才能成长,而且增量/存量,才是成长的速度。像碧桂园物业之前的那种并购式成长,相当于抢占市占率,总有顶的。何况并购也是有很大的代价的。
所以,考虑到其经营性现金流不错,大概率是个债券。成长性其实是比较难指望的。

03-29 09:27

成长三方面:价+量+结构

03-27 19:04

03-27 17:56

说的非常好

03-27 17:53

言简意赅谈成长

03-27 17:20

产品结构的变化,最后还是回到毛利率。
其实,成长股就看价格和数量,量价齐升的一定是牛骨。
周期股,持续时间短,医药,消费持续时间长。
具备量价齐升逻辑的很少,遇见了要抓住。
一般的牛股,仅仅是量或者价增长,另一个变量稳住,回报都非常可观。

03-27 17:06

有点意思

03-27 16:40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