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开始被大规模赎回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最近中信证券发布的一篇研报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得首席都出来辟谣了。

事情是这样的,中信证券策略团队在12月17日的报告《出清加快,拐点临近》中提到,“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了解的情况,今年2-7月主动公募每周平均净赎回率为千分之3,8月-10月中旬市场快速调整阶段,净赎回率下滑至千分之2,但10月迄今市场进入震荡节奏后,每周净赎回率提高至千分之6,高于今年2-7月市场快速波动时的水平。”

此话一出,很多人像是找到了A股下跌的罪魁祸首,拿这个0.6%的赎回率开始大做文章,甚至直接线性外推,当前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7万亿,按中信证券给出的每周0.6%净赎回率来算,每周因为基金赎回而被强行卖出的股票就达到1600亿。

我们先不说0.6%这个数字是否正确,人家研报里明明说了这个数据是针对主动公募,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却直接套在了全市场所有公募基金上,唯恐天下不乱。

其实要验证每周赎回1600亿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我们看一下基金业协会每月披露的基金份额数据就行。

今年以来,按照全部公募基金这个口径统计,全市场基金份额在12月达到了新高的26.38万亿份。如果每周赎回1600亿,份额为什么还能持续创新高?

我们再来看看股票型ETF的份额变化,这个数据每天都会更新,同时持仓更为透明,结论会更为可靠。今年以来,股票型ETF的份额增加了4000多亿份,资产净值增加了3000多亿元。即使由于百亿明星基金经理光芒褪去或者是三年封闭型基金打开限售导致一部分基金被赎回,但同时也有大量聪明资金通过ETF来持续抄底股市。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赎回,而选择性忽略增量部分。

很多时候,这个市场上噪音太多,大家都习惯了人云亦云,市场也常常会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尽管大盘的估值、点位等指标几乎触及历史最低,显示出已经没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但依然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小市值股票的各项指标处于历史高位,各方面都显示已经超买,但仍然持续上涨,这种背离现象短期内实在令人困惑。

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保持内心的清醒。

回顾历史,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短期内无法说服自己改变预期的情况,也难以找到立即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很容易在短周期内认为当前趋势的延续是理所当然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投资者普遍将之与1929年大萧条相比,认为全球经济将面临长达十多年的长期低迷。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如此悲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国政府推出各类政策,全球经济几年内就摆脱了衰退的阴影。

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时,投资者普遍认为欧洲的困境无解,最终欧盟将会解体。现在我们知道,虽然欧债危机给欧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但欧盟并没有解体,而是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渐稳定了经济形势。

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投资者认为中国的出口会从此雪崩,但我们的出口份额在2021年还创出了历史新高。

因此,不要太相信眼前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也不要盲目认为当前的趋势会一直延续。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以更长远的视角看待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万物皆有周期,物极必反、均值回归是最基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