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提高香港主板上市的盈利要求,多位保荐人、律师等业内人士表示反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港交所去年11月底发表咨询文件,建议提高在主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以增加公司藉上市来「啤壳」的难度。

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称,近日与多位保荐人和律师进行网上会议,收集业界有关「主板盈利规定」的意见,业界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他们指出,香港现行的上市规定已非常严格,且费用极为高昂,部分符合内地A股上市资格的公司,亦不能成功在港上市。即使在要求较低的创业板上市,筹备阶段聘任专业人士所需的费用,一般高达2,500万元,香港中小企只能望门兴叹,不能透过上市集资,令公司得以成长。

恐扼杀经济多元性

业界认为,港交所的建议措施无疑令香港经济的多元性进一步萎缩,令香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下降,长远落后于内地及其他亚太地区的交易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港交所身为主要推动者,需要在上市相关监管和便捷性两方面取得平衡,令香港的资本市场有机地(organically)、多元化地,以及可持续地发展起来。

不过,港交所咨询建议提高在主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目的是提高主板上市公司的质量,对于一些质素一般的公司,可从源头上作出一定筛选,长远而言对市场有好处。事实上,前几年港股频频出现一些低市值、低盈利的公司勉强上市,导致上市后股价大跌,最后唯有以「卖壳」为生,这也造成港股一度「卖壳」成风,对港股的声誉及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后来证监会出手「严查严打」,才令近年市场环境有一定改善。


来源 | 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