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蒙关于银行评价体系的一点看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15喜欢:21
我来雪球比较晚,一直听说有一个巾帼英雄不让须眉,靠一个招商银行挖掘了一大桶金,只是工作忙碌,而她写的那些东西无关我持有的银行,所以也多不感兴趣,因此没有仔细阅读那些大论,直到今天看到对南京,宁波的评分,才大致看了几遍。对云盟姑娘的辛苦表示感谢。下面我谈一点看法。
第一,关于银行评分体系的看法。
 1,投资是一种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这些标的当然可以量化分析,但如果绝对化,就必定出现错误。云姑娘的体系的主要错误是把港股和A股放在同一个体系中做比较,是有缺陷的。如果评价仅仅涉及到公司本身,不涉及到交易市场,这种比较尚可,如果涉及到标的的选择,则就非常麻烦。港股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会计准则和内地也有差异性,其中的机构也决然不同。这不仅不同的公司的表现有巨大的差异,就是同一家公司的不同上市股也产生巨大的差异。所以,假设你的量化都非常客观,而这个排名也是和投资选择相关的。不能说排名第一的港股就一定比A排名差的标的就好。这里的细节不少,我就不再分析了。
2,你的设计看起来很不错的,但是你这些评价涉及严重的心理因素,你实际上是无法客观评分的。这么以来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将银行股核心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盈利能力方面,一类是成本坏账损耗方面,每一类再分一些小类,分别给予权重,按照统一模式对财报进行评分。根据管理层、股权结构、牌照性质、未来发展等方面给各家银行一定的的优秀定性溢价”,实际上,上述任何一个方面你都无法给予客观合理的优秀性评价。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它们的个性,而你却把它们看成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你可以统一权重标准,但你无法评价每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安全性的实质性影响因素。这不仅仅因为心理因素作怪,而且企业的基本面绝非几个财务数据就能判断的。如果仅依靠财务数据就能判断公司的优劣,那么最能炒股的应该是会计师们,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很多人迷失于财务数据而无法真正认识公司、无法获得投资的赢利。
3,关于估值判断,这是一个老问题,你仅仅依靠roe和pb根本无法判断企业的价值的。它们对于银行的估值是很重要,但绝非可以简化到只有这两个因素。银行的财务是非常复杂的,我曾经咨询过会计学专业的教授,对于五类资产划分,账期等因素如何精确的把握,他给我的回答是非常复杂,困难,除非企业的主管,别人只能看到皮毛的东西。估值要考虑的因素多,例如成长性你要不要给予估值考虑,而成长性又涉及到地域,股本数,资产质量,企业的战略等等,而估值中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世界观“的问题。看重成长的人和看重净资产的人给予的估值绝对不同。所以,估值的评分就呵呵了。
当然你的评分体系很有诱惑力,但对于投资而言意义不大。如果能用评分选股,电脑肯定比人脑要强。
第二,简单说说你对南京银行的评价。
 1,你对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给予那么高的评分根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是80分而必须是99分呢?你是不是心理上预设了一个想法。中信60分是可以继续走高的,而南京99分是不可持续的。但是,你的逻辑根据何在?例如一个吊儿郎当的学生,每次就考试60分,而学霸每次都是99分,你为什么认为学霸一定会分数下跌,而前者会追赶上来呢?这没有逻辑根据。
2,你对南京银行的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的评价令我非常吃惊。你似乎想说管理层知道将来的坏账率会上升,因此给予很高的拨备提取,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你不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投资的明细,怎么就知道资产快速扩张之后就必然是坏账爆发呢?这个似乎从经验得到的东西实际上没有事实的根据。假设你的这个判断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怎么推出高的覆盖率就是为了应付坏账的爆发呢?二者之间的逻辑何在?是不是可以按照你的逻辑推出结论说,工行,农行的拨备覆盖率那么低,是因为预测到自己的投资资产非常安全,不需要那么高的拨备就能应付未来的资产变化?当然你不会这么认为吧?
 其他的问题我就不说了,一句话,数量化评价体系是一个“玩意”,如果用来做投资的指导,必定会出笑话。
  匆匆写就,错误难免。说的不一定对,请云姑娘谅解。

附录:1,“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和总资产增速差不多,说明资产端配置还是老样子,主要是在垒规模;风险加权资产增速高于净利润增速和股东权益增速,说明在不分红的情况下也做不到内生性成长。拨备前利润增幅居然同比达到37.5%,大幅超过净利润增幅,说明拨备还在加大盈余,如果维持之前的盈余,净利润增长会更高,南京银行应该在为未来不良资产做准备。”你的这三点评论我都不同意。南行资产端的配置并不是老样子,规模扩张和内生性成长并没有矛盾。拨备率高就一定是“应该”为不良资产做准备吗?当然,拨备金就是风险资产准备,问题是你的意思是南行会有不良资产大爆发。
  2,“核心资本充足率是一直反复强调的指标,尤其在下行周期考虑稳健因素更显重要,也是未来是否有条件高分红的核心依据。南京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同比下降了63个基点,管理层应该说是疯狂通过摊大饼的方式来发展,2015年的定向增发融资基本上花光了,又到了资本约束的生死线了,优先股也基本上接近1%了,要向继续发展较高速度必须定向增发或配股,城商行在疯狂摊大饼,国有大行在紧缩规模,到底谁对谁错目前还不可知。”这种看法很粗糙不是吗。3季度的财报的事实是资产增速放缓而盈利增速提高。发展的快就是摊大饼,核心资本充足率“自由落体”,这些充满主观好恶的评价来自内心深处已经形成的观念是吧。
 3,“从同比的数据看,净利差同比下降了30个基点,受降息影响还是比较大。非息收入占比也提高了518个基点,成本收入比下降238个基点都还是可以的。这样需要说明的是,南京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高,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利润留存在拨备,而股东权益大幅增长有高价配股的因素影响。”南京的盈利成长对利差的依赖多大你是否知道?
5,“南京的盈利能力是逆天的,从财报看是非常优秀的,但这个优秀应该说是无法持续的,各种约束指标在约束,同时这两年的资产风险还没有开始显现,要对其财报密切观察。”这个结论有逻辑吗?为什么不能持续,为什么结论说风险还没有显现,你所指的是那一块投资的资产的风险没有显现?是债券投资,票据投资,股权投资还是外委投资?你不知道南行的信贷比例很低吗?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难以令人信服。事实是,三季度的坏账和不良资产生成都大幅度的减少。

全部讨论

2016-10-31 03:47

这才是真正理性客观的投资分析。

2016-10-26 23:17

上次说什么卖房子回老家,我还认真帮她考虑了,结果发现这个弱智问题吸引了三千多人关注,这才明白是一种营销手段,就像那个不小心打破茅台酒瓶的案例。我感觉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以后筹集私募做铺垫。

2016-10-26 21:26

留存了

2016-10-26 19:26

2016-10-26 18:01

不良资产是否会升高,报表上的财务数据是看不出来的,这跟宏观经济以及区域经济有关。南京银行所处的区域经济基本面比较好,去产能压力比较好。如果南京银行的不良有上升甚至爆发的危险,那其他银行可以说要有灭顶之灾了。

2016-10-26 15:39

2016-10-26 13:55

希玛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老师的这些经验和学识,是一般小众无法企及的!

2016-10-26 11:55

@云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