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控股调研纪要

发布于: iPhone转发:39回复:80喜欢:90

摘要

1、新城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新城控股”)专注住宅与商业两大业务,2015年底B转A后规模扩张明显,同业排名上升显著,2018年销售目标为1800亿。

2、2018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实现同比94%高增,战略模式以长三角为核心,向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扩张;拿地总地价37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今年较为保守,区域划分符合销售布局;拿地均价为3065元(地价/计容建面)占销售均价25%,显著低于同业的40-50%。

3、截至2017年末,公司共395亿有息负债,平均成本为5.32%,2018年新增的债券边际融资成本比往年要高但占总存量较低,故整体可控。境外债存量15亿美元额度适中,新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今年偿债主要包括下半年17亿元公司债及30亿元含权债券,对应已获取47亿私募债额度,偿债压力不大。

4、预计下半年的土地市场要好于上半年。开盘节奏相比17年加快,但是资金回笼速度相比压力要更大。

5、商业综合体十年平均租金回报率按照成本口径计算约为10%。截止6月末已经开业和储备的商业综合体有75个,下半年预计新增17个。

6、公司项目主要收益于棚改的占比很小,棚改政策改变对公司影响较小。

7、公司经过严格筛选选择三四线城市进入,供需关系较好,目前东部城市供地量较15年相比较少,但供地节奏较好。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

正文

1 新城控股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专注住宅与商业两大业务,2015年底B转A后扩张明显,2018年销售目标为1800亿。1993年至今专注于住宅和商业两大业务板块开发,没有采取多元化。

2015年底B转A上市后,融资受阻情况得到改善,并于2016年成功发行公司债。公司得到融资后得以拿地发展扩张,形成销售规模。

2016年后,公司规模扩张比较明显,同业排名上升显著。2015-2017年销售额分别为320亿,650亿和1265亿。根据克而瑞数据,公司6月排名房企第8位(2015年21位,2016年15位,2017年第13 位,今年4月份为第10位)。

2 2018年1-6月销售情况

公司2018年上半年销售实现同比94%高增,销售战略以长三角为核心,逐步向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扩张。总体龙头房企集中度提升的同时,公司的增幅高于同业。公司2018年1至6月份实现953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94%。其中,1-6月份销售均价包含车位为12300元/平米,剔除车位为12900元 /平米。

按城市能级划分,一线城市占比5%,二线城市占比50%,三四线城市占比45%.。

按区域划分的话,长三角占比58%、环渤海占比13%、珠三角占比2%、中西部占比27%。其中,长三角高占比得益于93年于常州起家,具有天然优势,就经济和人口流入情况来说,即便三四线城市,发展潜能也高于部分东北和中西部二线城市。未来公司采取以长三角为核心,逐步向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扩张的战略模式。

3 2018年1-6月拿地情况

1-6月获取土地的总地价370亿元,同比去年同期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来看今年上半年较为保守。今年1-6月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达40%左右,去年同期超过50%。

按区域划分的话,和销售布局相似,长三角拿地占比60%。拿地能级的话,1-6月份没有在一线城市拿地,二线城市占比35%,三四线城市占比65%,其中超过70%三四线城市分布在长三角,因为发展潜能高于东北、中西部等地区且为公司深耕区域,故整体风险可控。

4 2018年1-6月拿地均价

拿地均价为3065元(地价/计容建面)占销售均价25%,显著低于同业的40-50%。按总地价370亿元,对应规划总建面1640万方,计容总建面1200万方,用总地价/计容建面的比值估算拿地均价为3065元。拿地均价3065元与销售均价12300元的比值约占比约为25%。比对其他可比房企公司(40-50%水平),公司拿地成本控制优势明显,这得益于在1640万方规划总建面里面,47%是通过商业综合体模式拿地(吾悦广场+配套住宅)。

5 商业地产的持有比例

90%以上是住宅,持有的商业地产10%不到。商业部门和住宅部门贡献的销售额比重为1:2,但商业地产项目中仍有一大部分是住宅。

6 新城控股560亿授信额度的使用情况

560亿未使用额度是截止于2018年6月末的指标,包含新增的三四十亿授信。

7 目前剩余授信占总体授信比例情况,对银行未来授信批复的影响

并不影响。公司项目要达到一定进度,比如四证齐全之后,银行才会放款,因此授信额度总会有剩余。

8 房产自持部分的情况

整个公司来看,自持(长租公寓)的量非常少,且仅分布在上海地区。自持主要是因为上海的地拍下后,房产公司被要求将5%或者15%用于做人才(的引入),并非公司主动涉猎长租公寓。新城有相关业务部门,但目前没有主动开展的项目。

9 商业综合体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9.1 公司拥有全国最好的商业管理团队

9.2 正确的战略方向

(1)对于商业地产,首先是让租户能够挣到钱,让客户(来逛街的人)喜欢,最后才体现为租金的稳定上升。

(2)从产品定位看,新建物业广场在不断升级,比同行来说也有很多的优势。运营会上比开发更为复杂,但管理团队不断致力于提升客户体验。

(3)另外,2018年半年度提出“微调不破”的商业发展计划。即商业建成以后,需要不断调整,例如逐步引入更有价值或者可以产生联动的店面,以及对端头(即死胡同)专案处理。

10 商业项目前期折扣情况

目前公司的折扣较少。一开始涉猎商业地产时,公司与租户会签订商业引进来策略,优质商家入驻能享有免租期、装修补贴等优惠。现在随着公司的知名度的提高,优惠会减少。总体来看,基本上从第四年起优惠会全部暂停,因此公司对第四年的租金回报都要求达到8%以上,十年平均投资回报则是10%。

11 近期境外债相关政策的影响

境外债存量适中,新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2017年发行2亿美元境外债,2018年新发行13亿美元,目前总存量15亿美元,规模不算小但并不算太大,因此境外债只能用于借新还旧的政策对于公司来说影响不算太坏。

12 债务存量结构

从债务结构来看,截至2017年末,共395亿有息负债,其中有超过40%的银行贷款,40%的公司债,余下约20%为债务融资工具(中票、PPN等)。今年将到期的有17亿公司债,以及30亿“3+2”含权债。

13 债券的融资成本

2018年新增的债券边际融资成本比往年要高,2017年有息负债的平均成本为5.32%。PPN利率为7%多,中票为6.5%左右。开发债2018年利率上浮程度较去年同期高,超50%的开发债利率上浮同比20%,而在2017年80%的开发债利率上浮水平仅在5%-6%(余下为上浮10%-20%、仅两笔20%)。

非标的成本略高在8%-10%左右,但占比很小影响较小(非标管控严格,且17年底已经无非标贷款)。去年有息负债的平均成本是5.32%,今年虽新增的债成本较高,但占总存量较低,在今年半年度时融资成本不会超过6%。

14 境外评级和发行成本情况

公司2017年境外评级为Ba3,今年上调为Ba2,今年年初发行的364天短期债券为4.5%。最近境外利率也在上升,但不超过7.5%,约在6%+。

15 364天的债券被禁止对公司的影响

364天的债券只占3亿美元(总境外债存量为15亿美元),占比较小,偿债没有压力(19年2月到期)。因此如果禁止了对公司影响较小。

总体来说15亿美元境外债(约合100亿元人民币)对于公司的压力不大,各个融资工具的占比较为合理,成本也不高,只要公司规模持续增长,未来只允许发新还旧的话,有一定的存量反而是好事。

16 美元债发行申请情况

目前没有申请新发行美元债,如果未来有也只会是置换现有债券。替换的话目前也没有安排,存量到期时间主要为2021年还较远。

17 公司对即将到期的17亿公司债和30亿元含权部分的安排

含权的分为两部分:1)15新城02,目前存量17亿元(原先有20亿,部分偿还了);2)15新城01,存量为30亿元,含权为“3+2”。

8月份会继续推行新的公司债发行,但首先会确保15新城02的17亿元到期偿还。30亿元含权部分尚未有具体安排,会进一步和投资者沟通。

18 公司1年内到期债券的中债估值大幅上升的原因及影响

市场波动的原因。但对于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且销售回笼和融资渠道仍然畅通。

19 今年上半年土地翻新增速情况

首先上半年获得土地的机会并不好,如果市场上的土地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公司也不一定愿意去获取。公司经营目标首先是盈利,项目净利率目标要达到8%,irr目标要达到20%,。预计下半年的土地市场要好于上半年。

20 招拍的占比情况

招拍去年的占比为60%,订购的二手地是占40%。今年的占比与去年差不多。

21 拿地的杠杆情况

拿地的话已经是全融了,没有杠杆。

22 项目从拿地到销售80%的周期长度

一般要求6个月能开盘,很多一期刚开盘便能达到80%销售。但是一整个项目销售要达到80%基本需要一段时间,因为通常要分2-3期销售。

23 项目推进周期和去年相比的变化情况

开盘节奏相比17年加快,但是资金回笼速度相比压力要更大。按揭放款速度变慢了,去年的一般一套房的按揭2个月多就能回款,今年则需要3个月。但是资金回笼率基本保持一致。

24 合内营销售剔除后回笼率较低的解析

销售要细分的话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全口径的合同销售额为1265亿,包含了合内营和并表公司。第二,权益口径则要考虑并表部分的90%多和表外部分的40%-50%的累加。第三,合并报表口径即表内回笼则以报表上的销售额为准。

而统计回笼率的话,只能用全口径或者合并报表口径来看。全口径可大致算出回笼率为85%,表内回笼率也是85%。但是权益口径无法计算。

25 建安成本情况

今年建安成本约为5000左右,若是去掉精装修则为2600左右。

26 商业综合体的扩张计划及自持占比情况

目标是100个,目前已经开业和储备的有75个,今年下半年预计可能新增十几个。目标在2020年前75个可以全部开业。且绝大部分为自持,目前输出管理的只有4个。

27 综合体里的销售结构

一般40-50万方为一个综合体,销售的话一般是指住宅大约占30多万方。

28 MBS和ABS在未来的计划情况

一般项目结束后就没有贷款了,目前贷款主要运用在项目开发上。

29 一般项目的现金流回正周期长度和项目竣工周期长度

一般来说公司要求是12个月现金流回正,且会有激励机制(其中一半多项目最终拿到激励)。12月现金流回正包含了拿地、销售、租赁、融资。

标准化项目(20-30万方)的竣工周期一般为2年,大型项目则会稍慢。

30 棚改政策改变对公司三四线项目的影响

整体来看,外部研究称全国棚改资金对三四线房地产销售大概在10%左右。但是公司项目在中西部主要收益于棚改的占比很小,主要销售地区的江浙在15年之前就取消了棚改货币化。因此影响较小。

31 三四线城市的未来发展空间解析

公司所进入的三四线城市已经过严格筛选,供需关系仍较好。东部地区进入的三四线城市足以PK中部的一般二线城市,而中部地区所进入的三四线一般围绕像成都、武汉的核心城市。

以常州为例,目前供地量较15年相比较少,但供地节奏较好。目前,地价在7000-10000(元/每平米)左右,量价均较合理。所以综合来看,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新城控股(SH601155)$ $万科A(SZ000002)$ $融创中国(01918)$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8-08-06 22:27

新城好像也是虚名,大开发商质量也未必都好,最近看了个新城楼盘的工地,只造了地下室,看到了一层的楼板有很多裂缝,局部有贯穿断裂裂缝,钢筋的隐蔽工程制安非常不规范!

2018-07-27 07:51

“公司拥有全国最好的商业管理团队”

2018-07-27 07:50

“2020年前开75座”,2020年开25座就达到100座了,完成这个目标板上钉钉。

2018-07-27 00:26

新城控股

2018-07-26 19:49

那就是年底92家吾悦,估计2020年100家开业难达成了,除非搞很多轻资产

2018-07-26 18:25

9.2.1是我看好新城的核心$新城发展控股(01030)$ $新城控股(SH601155)$

2018-07-26 17:01

绝对分享抄送:新城控股 万科 中国恒大 碧桂园 华夏幸福 保利地产

2018-08-30 10:23

新城控股调研纪要

2018-08-14 18:40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