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听花:那些没有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喜欢打掼蛋的朋友都知道,牌一到手,其实输赢差不多就定了,但往往有高手总能把一把看似很差的牌,打得顺风顺水,最终带领团队杀出重围。如果把酒业江湖、市场竞争比作掼蛋比赛,那么这个高手就是听花酒,总能在众人看似必输的牌局中逆风翻盘。

那些没有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名言,放在听花酒身上很合适。

印象中,听花酒第一次被爆锤,是贝壳视频报道#天价白酒董事长称从唾液中得出灵感#,其中提及太上老君、天价等引发网络热议;听花酒第二次被爆锤,是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天价白酒听花被茅台泸州老窖起诉#,新品牌被两家巨头告上法庭同样引发网络热议;听花酒第三次被爆锤,是央视报道“神乎其神的听花酒”,这一次从引发热议升级为引爆全网。

第一次被贝壳视频报道,以听花酒给新京报贝壳财经发工作联系函收尾,其中提及邀请相关记者和家属一起参加初级人群饮用测试研究;第二次被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以四川高院终审其存在不正当竞争收尾,并向茅台赔偿30万、泸州老窖赔偿20万;第三次被央视报道,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由被罚款180万收尾,门店恢复营业、产品恢复销售。

回顾听花酒的被动出圈,经常被外界误会成其团队是“玩流量”“吸眼球”“做公关”的高手。业内业外常说,听花酒的团队中有高人,使其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其实,听花酒“化险为夷”的核心是其质量没问题,而非团队“挽狂澜于既倒”。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中国实业家李嘉诚的名言,放在听花酒发布三条通知上也很合适。

第一条通知为《关于听花酒实施限量配额供货的通知》,2025年至2035年累计向内地市场交付产品总量为30000吨,逐年递增,并分为计划内、外两个体系,价格、政策等略有不同;第二条通知为《关于调整听花酒标准装价格的通知》,标准装系列结算价调整至3989元/瓶,通知发出日前已签约经销商在计划内仍按照调整前价格执行;第三条通知为《关于听花精品装系列产品仅供出口销售的通知》,58600元/瓶的精品装系列暂停在内地销售,仅供出口。

通知发出后,引发业内甚至资本市场讨论。我们认为,听花酒经历舆情风波后更为成熟,在市场淡季打出营销组合拳。

首先看限量配额供货,实则是提升听花酒的稀缺性,为听花酒市场挺价、出厂提价夯实基础,凸显听花酒的高端甚至超高端的定位;

其次看提升听花酒标准装出厂价至3989元/瓶,一方面是有效承接限量配额供货的政策,给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注入更强的活力,另一方面是激励原有经销商,吸引新的经销商,毕竟原有经销商的库存及配额在短期内实现较大升值;

再次看58600元/瓶的听花精品装系列产品仅供出口,主观上解决国内对天价白酒的舆情,显示公司负责任的态度,客观上引发国内消费者对天价白酒的关注,进而提高听花酒的美誉度。

听花酒没变,但公众认为它变了。

认知大于事实。

央视报道之前,听花酒营销“出奇”,无论是“老君梦中点迷津”“超高端定位”“减害增益”等,还是“聘任多名诺奖得主”“反击柳叶刀”等,每一次都成功被公众“叫好”,极大的提高了听花酒的知名度、美誉度;央视报道之后,听花酒营销“守正”,无论是“控量”,还是“提价”,亦或是58600元/瓶的听花精品装仅供出口,这一次被市场“叫座”也不意外,这毕竟是已被验证的经典营销方式。

面对听花酒营销方式的转变,业内人士甚至公众认为听花酒不再“率性”,转而“听话”。很多业内人士依据三则通知推断,听花酒正在融入主流酒企序列,营销方式不再标新立异,而是更为稳健,团结更多的经销商,培育忠实的消费者,为摘帽实现3个亿+营收夯实基础。

我们认为,听花酒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听花酒之所以改变,是因为“不同时间段要做不同的事情”。

听花酒诞生于2020年底,是酒业阶层固化的岁月,沿着旧有的营销模式,难以诞生新的品牌,所以其选择“不破不立”的方式来打破阶层固化,成功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如今,听花酒的超高端定位、减害增益等均已深入人心,所以它才会选择大巧若拙的经典营销方式来提振市场信心,从而完成业绩的快速增长。

后记

听花酒门店恢复营业、相关广告重登权威媒体等,更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听花酒,这酒够硬。使我们想起了《倚天屠龙记》中的教派之争,张无忌还是那个张无忌,只不过前期被人称为魔教教主,后期被人称为明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