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我们“误会”了你七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2

2019年11月3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

“关于食品中‘塑化剂’

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

2019年12月3日,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

“深圳市场监管”

刊登排查塑化剂超标的

“灵芝孢子油”。

担心“塑化剂”风波再袭酒业,

所以做了一期“塑化剂”科普,

希望能够帮助行业“排雷”。

关于“塑化剂”

懂的人不愿多提,

怕揭酒企伤疤;

不懂的人时常要追热点,

给行业造成诸多伤害。

即使是公众人物,时常也会犯常识错误。

塑化剂,威力大,

像一个强力手雷,每次曝出,

总会让白酒企业或行业受伤。

事件一:酒鬼与塑化剂

2012年11月19日,

21世纪网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倍,

仅一天时间,酒鬼酒股票临时停牌,

白酒股票遭受重挫。

伴随着酒业“利空”消息的释放,

如限制三公消费、酒驾入刑等,

酒水行业迎来第三次调整。

后续:

2015年4月30日,

酒鬼酒塑化剂始作俑者因新闻敲诈,

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责令停办,

其中涉案人员被批准逮捕;

2016年4月27日,

塑化剂事件中的“砖家”、

国家食品包装协会(野鸡协会)

常务副会长董金狮,

因敲诈勒索企业约650万,

判决有期徒刑14年。

董砖家的错误观点:

从技术的角度讲,白酒中加入塑化剂,

确实能改变白酒的黏稠度,

就是所谓的挂杯效果比较好。

在白酒评比中,

香味、挂杯效果等都是评比的重要因素,

这会诱导一些酒企“人为”的添加

包括塑化剂在内能够满足这些指标的化学物质,

使白酒闻起来更香,

挂杯效果更好。

酒业的权威声音:

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

和学生志愿者通过多组实验证明,

添加塑化剂对香气和挂杯无明显影响,

排除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可能,

酒类企业没有动机添加塑化剂来获得利益。

事件二:西凤与塑化剂

2018年11月7日,

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在官网披露

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

塑化剂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

引发轩然大波,

西凤酒在上会前夜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

与上市再次失之交臂。

后续: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舆情爆发前6天,

11月1日,西凤酒就曾对该批次白酒做出说明,

塑化剂超标是“历史遗留问题”。

该批次年份酒是2012年5月定制生产,

2013年白酒检测中不包含塑化剂指标检验项目,

完全符合当时的国家标准。

在舆情爆发以前,

西凤酒报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示后,

启动召回。

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要三连问:

塑化剂是什么?

危害是什么??

白酒中为什么会出现塑化剂???

塑化剂,又名增塑剂,

是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增加塑料可塑性的物质。

塑料添加塑化剂后,

可使硬度下降、柔韧性增强,

易于拉伸和做成各种形状。

塑化剂,是一个家族的统称,

包括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

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

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

聚酯类等多个族群。

白酒中常见的塑化剂是

“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英文缩写DEHP)

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英文缩写DBP)。

国家标准中显示,

DEHP和DBP允许在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使用,

并规定这两种物质仅用于接触非脂肪类食品。

通俗一点讲,就是添加塑化剂的塑料瓶,

可以装水,但是不能装油。

值得注意的是,

2011年卫生部公布“关于公布食品中

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

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中,

DEHP和DBP不允许直接加入到食品中。

DEHP和DBP对女性卵巢有危害,

DEHP对男性生殖系统有危害,

绝大部分DEHP和DBP会在

24—48小时内随尿液及粪便排出体外。

粮食发酵成酒,本身不产生塑化剂,

玻璃瓶、陶瓷瓶装的白酒,

为什么会检测出塑化剂成分呢?

为什么!!!

经过专家研究,

白酒中产生塑化剂的原因如下:

白酒接触到的塑料制品,

如接酒容器、运输管道,

酒瓶的塑料盖、酒瓶上的涂料等;

新工艺白酒及配制酒中使用的

食用香精、香料等添加剂,

有可能带入塑化剂污染。

那不小心喝了含塑化剂的白酒怎么办?

别怕,

DEHP和DBP等塑化剂

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

对于60KG体重的人而言,

每天摄入DEHP 3.0mg是安全的,

DBP 0.6mg是安全的。

国家卫计委2013年通报

成年人饮酒者DEHP和DBP

初步风险评估结果的函时做出说明,

白酒和其他蒸馏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

分别不高于5mg/kg、1mg/kg。

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以内,

一天喝一斤酒是没有问题的。

2012年,

酒鬼酒被爆塑化剂超标260%,引发恐慌。

送检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

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来看,超标8%,

而当年参考的是2011年卫生部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最大残留量的函,

DPB的最大含量为0.3mg/kg。

塑化剂事件延伸:

塑化剂事件,2011年5月底爆发于台湾。

2011年5月23日,

媒体报道,台湾出现在食品添加剂

“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DEHP。

经查实,

该起云剂是由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

台湾昱伸公司供应,

供应台湾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

还有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

该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DEHP

当作配方生产起云剂长达30年,

原料供应遍及台湾,

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遭到污染。

此次事件引发台湾轩然大波,

被称为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

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

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

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

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

所以昱伸公司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替代,

加入“起云剂”。

酒业,营收好,现金流好,股价好,

但企业的公关、应变能力差,

好比一个小孩子抱着一个金元宝,

很容易被盯上。

伴随着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不景气,

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盯上酒业,

谨以此文希望酒业更加规范,

才能扛得住更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