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趋势新洞察:服务占比提升,消费注重性价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

从经济社会变化中寻找消费新趋势。①2021年以来消费股走势偏弱,地产下行产生影响,但中外经验显示消费是长期牛股重要基地。消费股领涨主线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2020年之前食饮/医药长期领跑;2006年之前零售领涨;2007-13、2016-20年地产链领涨;2014-20年社服领涨。③目前国内经济和人口均有重要变化,新消费趋势正在显现。2023年以来拼多多为代表的性价比消费快速发展、演唱会等娱乐需求火爆,这些能否演变为长期消费趋势值得思考。我们选择经济人口演变数据丰富、消费市场发达的美国和日本作为经验参考。$港股通消费ETF(SH513960)$ $上证指数(SH000001)$

日本经验:经济和人口共同影响,服务/性价比消费逆势增长。1994年是日本消费分水岭,总量增速降档,商品消费萎缩,服务消费增长,主因经济长期低迷、人口总量结构变化。②服务消费:1981年人均GDP破1万美元,服务消费占比超50%并持续提升,1994年后科技医疗是重要贡献,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单身化趋势加快,医疗、悦己型娱乐消费崛起。③商品消费:消费倾向由个性化、品牌化,转向朴素化、平价化,地产泡沫破裂后,经济持续低迷,居民信心不足抑制耐用品和半耐用品消费,中产家庭受冲击严重消费更理性,人口增长放缓亦构成拖累。④突围案例,优衣库平价和出海战略成功。

美国经验:服务/娱乐消费高增,商品消费平价趋势同样出现。①美国消费总量长期旺盛,受益经济增长及居民借贷消费意愿强;服务/娱乐消费高增,商品消费分化。②服务消费:1970年美国人均GDP破5000美元,服务消费占比超50%并持续提升,医疗/娱乐/金融是主要贡献,人口老龄化提升医疗需求,移民人口使得劳动力和青少年结构平稳促进娱乐需求。③商品消费:保持奢侈品购买力的同时,性价比消费在80-90年代兴起,核心是石油危机和科技革命导致收入分化拉大,中低收入群体更追求理性消费。④典型案例,Costco以符合美国消费习惯的方式提供高性价比产品,规模增长和股价表现亮眼。

中国消费新趋势:服务占比提升,性价比消费崛起。①美日经验:人均GDP较高后服务消费占比提升;经济增速换挡对中等收入群体影响更大,商品消费更追求性价比。②新趋势1:中国人均GDP接近美日80年代,服务消费占比仍偏低。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单身化趋势加速,医疗/娱乐需求带动服务占比提升。③新趋势2:经济结构转型,短期地产下行影响消费预期,长期共同富裕政策下中低收入群体占比提升,商品消费更注重高性价比。④新趋势3:基本消费需求满足后,社会生活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单身化趋势背景下,情绪价值消费需求将提升。⑤推荐受益新趋势的服务消费(医疗服务/保险/游戏/数字媒体),商品消费(性价比消费/大众品/跨境电商),以及情绪价值消费(旅游、宠物、潮玩等)。

风险提示

历史经验有效性下降;政策不及预期;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来源:国泰君安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