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落地!大家都想错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市场放量上涨,交投很活跃,预计全天成交能升破万亿。但从个股来说,赚钱效应一般,全A等权指数也没咋涨。万众瞩目的地产板块也是明显回调。

上周五盘后官宣了关于地产收储的重磅政策,央妈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我的看法有四点:

1、规模力度大幅低于预期,救市效果可能还是有限。之前预期的各个版本都是X亿,结果央妈只出3000亿再贷款额度,按照央妈以贷款本金60%的比例发放再贷款来算,总共能带动的银行贷款规模也就5000亿。$龙头家电ETF(SZ159730)$

验证了我上周五的判断,只是小批量收储,而楼市去库存的主力军,其实依然要指望在座的各位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完全能理解为啥首套房的首付比例能下调到15%这样的历史最低水平,利率也下调了,就连全国层面的贷款利率下限也取消了。说白了就是给大家一个爱国的机会

可韭菜跟时代总是错位的。之前即便是顶着高利率、茶水费、假结婚、假离婚大家也要想方设法绕开各种限制抢着买房,现在终于被深套了躺平了佛系了,结果告诉大家,所有限制都取消了,快来买吧。

2、国企以折扣价收储,可能会带动周边房价继续下跌。准备买房的不如再观望一下。

3、不要轻易被过低的首付比例诱惑,掂量一下自己能承受多大的杠杆。在总价并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首付越少,意味着还贷款压力更大。之前30%首付是3.3倍杠杆,现在15%首付就是6.7倍杠杆,这么高的杠杆率可不是随便谁都敢承受的。

往大了说,这对整个宏观系统来说也是个风险点。如果大量普通人过度加杠杆一旦收入没跟上,房价还持续下跌,累积起来可能就是系统性风险。想想美国的次dai危机。

4、由此延伸出来的一点就是,进一步降息非常重要!注意,这次下调了公积金贷款利率25个基点,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公积金贷款,更多的还是商贷。

而今天公布的5月LPR报价保持不变,跟房贷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依然是3.95%。没降息当然也有理由,比如降息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而且除非再降一下存款利率,不然这边再降贷款利率,银行的净息差压力就更大了。

可是在首付变少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却不继续下调,一是楼市刺激效果估计还是有限,二是会加大买房者实际还款压力,带来潜在的违约坏账风险。

……

今天最大的热点新闻,现年63岁的伊朗总统莱希,周日乘坐一家美国制造的直升机,在浓雾中穿越山区时,机坠人亡

关于这件事是否涉及谋杀,外网已经吵翻天了。已经有美国的前军官出来说这次坠机可能跟美国的制裁有关,说是这家直升机的一些零件已经老旧损坏却没法更换。这也是挺怪的,伊朗总统就只有这辆直升机坐了?

不过据说伊朗今天已经在国内街道上部署了大量安全部队,防止伊朗人大肆放鞭炮庆祝引起骚乱。

至于影响,伊朗的实际掌舵者并不是总统莱希,而是现年85岁的最高ling导人哈梅内伊,因为伊朗是一个神权宗教和世俗政府二元分立的国家,所有重大决策都掌握在伊朗穆斯林保守派领袖哈梅内伊手中,莱希的对外政策本来也跟哈梅内伊保持一致,所以他的突然身故对中东局势的影响估计也不会太大。当然咱大A还是以盘中跳水的方式随了个份子

……

今年第一波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完成了机构侧的招标发行,22日(本周三)上市交易,30年期,票面利率2.57%。如果你们想买,在大型银行或券商都可以开户买。不过有几点需要注意。$国债30ETF(SH511130)$

第一,这波超长期特别国债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储蓄国债,而是记账式国债。储蓄国债的风险很低,鼓励购买者一直持有到期,如果只持有不满半年就提前兑取,只偿付本金,没有利息,持有半年以上就按实际持有天数计息。

而记账式国债风险就偏高,因为它可以像股票一样直接上市交易,所以就有价格行情波动,你当然也可以一直持有到期,但时间很长,10年、20年、30年的都有,如果是半途卖出,就可能有价格的损益。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你去买这波特别国债,需要先做风险测评,承受力在A3级以上才行。

第二,很多人心想既然半途中可以随时卖出,那30年期就没啥约束了,但其实以30年期的久期来看,2.57%真不高。前些天发行的5年期储蓄国债利率都2.5%了。而且,久期越长的,杠杆效应越强,利率波动风险就越高。前段时间央妈也提示了长端利率的风险,所以整体下来我觉得性价比很一般。

……

外资唱多宁德时代,但是电动汽车的外贸出口压力在变大。唱多宁德的是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杰富瑞。摩根士丹利把宁德的目标价上调到230元(截至上周五5月17号的收盘价是203元),杰富瑞上调到245元,高盛更猛,大幅上调到304元,主要都是认为宁德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以及利润率趋势很好。今天宁德时代以盘中大涨2个点然后跳水的方式对此表示了感谢

而在电动汽车终端市场,虽然上周美国公布的加征关税政策没啥实质影响,但最新消息是,日本和东盟想联手搞事,制定首个在东盟内部生产和销售汽车的共同战略,来应对中国的竞争。另外,加拿大也在考虑是不是要提高对华电动汽车的关税。我们对这两块市场的出口还是不小的。

来源:隔壁老投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