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煤炭股的那些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60回复:146喜欢:161

[全文约6000字,成文匆忙,啰嗦而真实,慎入]

$晋控煤业(SH601001)$ 大同煤业,7年,饱经霜雪、历经坎坷、艰难玉成、感慨万端……

一、从清仓说起

上周四(8月25日)清仓了晋控煤业,这是打理的自己和家人账户近两年第三次清仓晋控煤业。

第一次,2021年9月8日,家人名下账户清仓,落袋部分浮盈,自己名下的晋煤主仓账户持仓未动。

第二次,2021年10月28日,自己名下账户清仓,恐慌中的“避险”,操作时就认定清仓只是暂时离开,当时预测去冬或今春煤炭会再起行情(见《暂别晋控煤业,仍怀眷念之情》)。

本次,自己名下账户清仓,与前两次清仓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心态变了,很可能真的离开煤炭了,即使再回做,仓位也会很轻。

晋控煤业大同煤业)是至今我盈利最多的单只股票,文中附上同花顺“清仓股票”图片,以作纪念。内心是有创单只盈利千万纪录想法的,奈何在仓位与时机把握、在心态等方面功力尚欠缺,不敢强求达成这个虚无的纪录了,这是上周四《今天清仓晋控煤业和煤炭ETF(20220825)》中说“还需要勤修苦炼”的原因。

顺带吐露一个愿望——自驾去一趟大同和鄂尔多斯(尽管去过鄂尔多斯),打卡塔山矿、同忻矿、忻州窑矿、色连矿,参观晋华宫煤矿学习煤炭文化和知识,游览大同古城墙、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鄂尔多斯草原、沙漠……

说明:附图中“盈亏比例”一栏数据应该有误,至少第二张图的数据肯定不对,估计是券商(信用账户)计算时,持仓成本只是将历次买入价取了平均值(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平均),而没有计入短期操作的卖出(偶有波段和T操作),导致持仓成本数据偏高而使盈亏比例大幅偏低。

二、心态变了

2021年9月至11月的那一波煤炭猛杀,有大幅上涨后常规回调的因素,更有煤价新政的推波助澜。那波下跌中清仓时,还抱定择机返回晋煤的想法,是认定未来(2022年)业绩会同比大增,估值也不算高,有戴维斯双击的可能。

目前的中证煤炭,PE(TTM)五年分位点比2021年10月(第二次清仓时点)的中位数略低,40.08%(理杏仁数据),合理区间;PB五年分位点99.92%,略高于2021年10月中位数,高位。

关键是,只要动力煤长协规则不变,基本可以肯定,明年的业绩不会再如今年这样“同比大增”了。去年期望的戴维斯双击中的“业绩”一击已基本落地,煤炭板块续涨预期已经不如去年10月那般强了。在我心中,死叩晋煤的信念基石不再坚硬,自认再难扛住煤炭股高频的大幅波动,心态变了。

于是,在上周四这个“特殊”的日子——一年前设定的智能网格在这天自动卖出了最后一笔$煤炭ETF(SH515220)$ 、恰巧晋煤在这天涨停——我清仓了晋煤。

三、即使再做,仓位也会很轻

再度重仓煤炭(晋煤)是不会了,即使后期煤炭大涨,也认了。赚认知内的钱,而我对煤炭的认知如上,心态已变,做不到稳定持仓容易导致亏损。

在这次全球能源短缺的背景下,煤企业绩大大刷新历史纪录,而中证煤炭等板块指数还未创新高,煤炭股后期续涨是可能的。一是跟随国际能源上涨潮流进行炒作,这方面雪球发文甚众,不赘言;二是提升估值,这个多说几句。

简单对比数据,目前A股煤炭股的PE、PB与美股煤炭股(如ARCH、BTU)伯仲之间。可国内国外煤价体系不同,理论上讲,A股煤炭股应该给予高于美股的估值。

同样的煤炭,如今海外价格是多少,国内价格是多少?海外煤炭是强周期行业,国内煤企则更类似公共事业单位了,至少是弱周期公司。类比高盈利的公共事业股,市场应要给予比强周期行业更高的估值。

一方面,持仓信念不再坚定,清仓了;另一方面,又说“即使再做,仓位也会很轻”。显得迷离,甚至矛盾,但这是现在我内心真实感受,是“还需要勤修苦炼”的一个方面。

四、守仓煤炭(晋煤)的底层逻辑

1、偏见孕育机会

烧煤有污染,2013年后连续几年冬季严重雾霾,夕阳产业,去产能,淘汰,巴黎协定,碳达峰碳中和……

看到的,听到的,煤炭差不多就是行将就木的又丑又脏的恶行业,身边的人持类似看法一度很多。事实上,这是严重的偏见,最初买入煤股的主要原因就是意识到了这个偏见的存在。

偏见,叠加严重过剩产能导致的极低煤价,到了2016年年中,股价已经基本将2015年牛市时的涨幅完全抹平了。

粮食与能源,是现代人类一日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现代能源主力是化石能源,中国能源主力是煤炭,格局很长时间不会有大的变化(此段所述的两点认识,2016年入股煤炭时已存于脑中)。

当前所说的新能源(以风光为代表),取代不了煤炭的主体地位,与风光的装机容量无关,其不稳定属性,决定它们最多只是化石能源的补充,目前的储能技术与体量,在电力总量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篇2021年1月转发在雪球的含相关数据的文章,可以参考,里面有我的阅读点评——《一文了解现阶段我国煤炭生产、电力供应、火电地位和煤炭价格基本情况》

偏见孕育机会,2007年开始做股票后,两个案例让我深深体会了这个说法蕴含的道理。

一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牛奶股血流成河,调整低点出现在2008年10月,之后伊利股份开启40+倍上涨之旅(截止至2016年6月也涨了18倍)。

二是2012年塑化剂事件叠加三公消费禁令,酒王贵州茅台出现腰斩下跌,底部在2014年1月,之后最高上涨20+倍(截止2016年6月已经上涨3倍)。

三聚氰胺不会继续加进牛奶,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牛奶消费增加是必然。白酒的塑化剂含量肯定会降下来,成瘾消费哪会终止,何况茅台等高端白酒还含有附加社会价值。

偏见孕育机会,契合格雷厄姆捡烟蒂理论,偏见之下,正是买打折货的好机会。道理说起来简单,一旦身临其境,满屏风雨,阴线一根接一根,还有人谆谆告诫“老手死于抄底”,买入的决定难下,买入的键难按。

2、周期行业,既有波谷,必有波峰

既然煤炭于国人而言,比牛奶和白酒更离不开,那么就算考虑煤炭是周期行业,她有波谷,也总会迎来波峰。当时买入煤股,包括后面的不断补仓,我就是这样想的,大不了波峰来得迟一点。

2016年已经正式拉开帷幕的供给侧改革,煤炭去产能呼声高昂,强力推276工作日……在我弄清楚这些当时尚觉得陌生的名词与政策后,感觉这场浩大的改革要让那个波峰提前到来了,就铁了心要弄一回煤炭股,并很快付诸行动了。只是,我没有预料到这个过程这么坎坷,还要熬这么久。

不知多少次下跌到几近崩溃时,我都会闭目,冷静地想煤炭的那个波峰终归要来的。

五、买入和持有的经历与背景流水帐

(友情提醒:最为啰嗦的部分,约2800字,直接滑过也是一种选择)

1、2016年夏天某日首次买入

券商交易软件,居然查不到2020年7月1日以前的历史成交或交割单数据,只能凭记忆记录了,未必准确。

首次买入大同煤业3w股(时价5元多)、$陕西煤业(SH601225)$ 3w股(时价6元多)。

2015年11月10日,国家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随后每年有煤炭去产能指标。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出台煤炭每年276个工作日政策。

2016年半年报,大同煤业陕西煤业均扭亏为盈。记忆中大同煤业当期扭亏主要是因为向集团转让燕子山矿的收益,其主业当期尚未盈利,不过,从那以后,大同煤业再也没有出现过亏损。把之前的亏损源燕子山矿卖给集团这事,给我留下财大气粗的大股东同煤集团,总是会护着旗下上市公司的,不会让大同煤业业绩难看。

买入两股后,随即就涨了,大同煤业最高到了8元以上。当时觉得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炭新的景气段已经开启了,就“格局”地选择了继续持股。事实证明,判断有误,心中那个股票“景气段”,实际是近4年以后的2020年才开启。

2016年底,两只股票均跌至亏损,但陕西煤业表现好得多,很快又恢复盈利状态。

2、2017年秋天某日将盈利后的陕煤换成大同煤业

那时,陕西煤业到了10元以上,盈利超10w,清仓了(之后的几年,还有两次短暂交易陕西煤业,都是小仓位,小幅盈利就卖出,相关细节就不记录了)。现在回看,在投煤炭股的过程中,与一只十倍擦身而过了,陕西煤业是体量更大更稳定的优秀煤企,股价涨多跌少,其持股体验会远远好于大同煤业。聊以自慰的是,大同煤业长期被套,给足了不断加仓的机会,累积了较多筹码,守陕西煤业则未必。

也是2017年秋天,大同煤业又一次到过8元,同期涨幅明显小于陕西煤业,认为它后期可能有补涨,选择了继续持股。后来某天股价回落到6元多时,逐渐加仓到了7w股(累计10w股),大致相当于把陕西煤业仓位移到大同煤业了。

2018年初出现过短暂的浮盈时期,那之后,账户里大同煤业一栏,甚难见红。

3、2018年3月——2020年6月,长长大同套牢期,漫漫攒钱加仓途

其间,大同煤业仅2019年4月昙花一现地显过两天红色。

2020年春节后疫情延迟开市,2月3日开市跌停,开启至暗时刻,首遇单股浮亏100w+,并成为随后四个月的常态,直到7月那一波普涨出现后,浮亏百万才消逝。

但凡出现“低位”时,有可调动资金,都会买一点。

疫情后的股价大跌(伴随着出现负油价),跌至低于2018年底的价格了,恐惧中仅存的一点理智告诉我——这应该是加仓的好机会。把同是2016年建仓,处于300%+盈利状态的两只“嘴巴股”——洽洽食品片仔癀——卖了(洽洽卖在4月大约50元,片仔卖在6月大约151元),腾出的资金,加仓了10w股大同煤业

2018年,公司完成收购集团塔山矿21%股权,累计持有72%塔山矿股份。

2019年,公司占股51%的色连矿建成投产。

2020年,公司完成收购集团同忻矿32%股权。

大同煤业总算增添了一些优质煤矿,尽管归属产能仍不够大。2006年公司上市时,集团就有将条件成熟的煤矿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和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一直只打雷未下雨,这些资产算是滴下了几滴雨,当然现在那雷声依然不时轰隆隆响,雪球里一如既往有股友盼着下点注资的雨。

4、2020年7月上旬值得纪念

用7个交易日,大盘突然放巨量上涨15%+,同期大同煤业更是放量涨了50%+,大同持仓一下进入久违的浮盈状态。

感觉牛市来了,强烈感觉受尽偏见的煤炭股要正名,要大涨了,7月中旬大同煤业跌到5.5元以下时,筹集资金迫不及待在家人账户里买了10w股,可是可是,很快就又嗝屁了。

年底大同煤业更名为晋控煤业

……(此处省略十个月的纠结)……

5、2021年5月,终于开始考虑减仓兑现利润了

5月10日与阔别近4年的8元再逢,提醒自己不能太没格局——吃了那么多苦,不应该见这么点利润就跑。结果21日就又见到6.5元了,那个悔啊。

被套时,死猪不怕开水烫,如今见到浮盈减少,十分地不淡定(其实就是之前亏怕了),何况自己名下信用账户动用了融资的。

股价很快返身向上,6月9日的一个涨停回到5月10日的高点,在涨停板上卸下了信用账户的杠杆,持仓成本降低明显,心理压力减小明显。

插入一个话题,没有融资杠杆的股票为何还放在信用账户里?是因为心里打着一个“聪明”的小算盘——融资做T,用券商的资金赚快钱还不用支付利息。为此,还给自己大致订了规矩——只在明显上升段正向做T(不想丢失底仓),而且非不得已不割肉,宁可偶尔多持有一两日付出一点利息。

事实上,按这个套路我常常连续做对多次,一时获利颇丰,活跃段的煤炭股日内波动往往很大,做一笔5W×0.2元的T,就赚1W。可惜的是,几波上升途中赚的这种快钱,几乎没有例外地在随后一波连续调整中失去了(至少大多数都还回去了)。

规矩中“非不得已不割肉,宁可偶尔多持有一两日付出一点利息”是一把双刃剑,上升途中确保了每一笔操作都盈利(如果当日不涨就“止损”,我做不到,频繁止损的人应该是拿不住长线的,形成止损习惯,就有了一种下意识的操作定式),当大幅调整出现时,这规矩往往就会因一次“不得已而割肉”吞噬掉之前的全部利润。

前两三个这样的“回合”,丢失掉到手的利润,我还觉得是偶然。连续多个回合结果相似后,我决定以后放弃这种“聪明”的玩法了,至少我是不适合这样玩的。

其实早在2020年冬天,煤炭等化石能源紧缺就显现出来,进入2021年后更清晰明朗了,发哥频繁开会、发通知、改规则,降低了煤价,压制了股价甚至导致阶段性暴跌跌,但冷静地想,发哥的做法证明——缺煤。

6、2021年9月8日清仓家人账户的晋煤

很幸运,分两笔在时价15元以上清仓,有一笔居然是当天的最高价15.8,而且股价在15元以上只维持了几天就开启了一波46%的下跌。

这是我经历的一笔最高效、最顺利的股票交易。

7、2021年9月后自己账户的几中重要操作

始于2021年9月15.8元高点后这波46%的下跌,前面提到过,是大幅急速上升后正常回调因素,再加持发哥改长协规则的推波助澜所致。

调整之初,我审视大的背景与公司基本面尚好,纹丝不动地扛着,发哥新政出来后的10月28日,就是跌停的那一天,我判断下跌一时止不住了,恐慌地清了仓,清仓时就叫嚣着“我还会回来的”。让人伤心的是,随后两天它居然都是上涨的,涨幅还不小,我痛苦地用高于清仓价的价格“追”回了三分之一的仓位。好在只追了三分一,现在看K线就知道,再往后,它又回归下跌了。可笑的事继续上演,“追高回补的痛苦我不能忘,不能让它再发生”,肉身凡胎的我忍到股价低于清仓价,赶紧补回了全部仓位(怕又返身涨上去),再然后呢?它继续深跌……

真的很痛,我不太敢动底仓了。

2021年底的低点、2022年3月初的高点、3月中旬的低点、3月底的高点、4月底的低点,6月底的高点,我的底仓都没有动。

但是,这期间,上文有提到的那种用融资做T(短线)的聪明方法,我是断断续续在做的。7月2日这天,盘中冲高后出现较大回落,我决定做一个“大的T”,融资买了10w股,并立即挂好了上涨2毛卖出的单,当天没有成交,第二天也没有涨上去,第三天它无耻地跌停了,我“不得已”卖出了那10w股,蚀掉一些利润是次要的,关键是这个玩法的亏损破坏了心态——直接导致随后一天(7月7日),我在那根长脚T形线的中下部卖出了部分底仓,心中想的是“恐慌中的止盈”……

只剩下最后的20w股,坚持到8月25日,涨停板上清仓。

六、反思与感悟

1、煤炭股的投资成绩,给自己判及格,比如72分。陕西煤业大同煤业就要扣20分左右,把大同煤业“资产注入”这个悬在空中的馅饼看得比陕西煤业的实绩更重了。

2、持有煤炭股七年,收获之一固然是盈利。还有一个隐性的、或许比盈利更大的收获,就是这个经历本身,心性得到了磨砺,认知得到拓展,自觉操作不如七年前那般急功近利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人更老了的原因)。

3、对我个人而言,长期守仓与短线交易这两种战法,相容性很低。

长期守仓是我的主战法,一旦耐不住做几回短线以博取一点快钱时,多半会在某一次短线中丢失前几次短线的利润,并连带影响底仓持有心态。

4、拓展能力圈,在圈内守候。

认知不足,筹码拿不稳。正确的认知→笃定的信念→稳定的心态→握稳筹码守来利润。

囿于个人的天赋与精力,我只能游走在少数经营逻辑简单的行业里,比如最上游的矿业,一般只需关注其产品(如煤炭)的产量、成本与价格,而且同行业各公司的产品几乎没有差别,公司优劣相对其它行业更容易甄别。

对行业底层逻辑有相对宏观认知,而不能弄懂业内具体公司业务的,我会选择行业ETF,比如医药医疗行业。

再大一点,会根据PE、PB、PS、ROE等数据,模糊判断宽基指数、主题指数的估值高低,做一做相关ETF。

不懂一定不去做,即使有过圈外获利的经历,也不代表可以经常出圈。天天都可赌,奈何运气不常有。

5、不要低估市场的风险,不要高估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

根据资金体量,作好持仓配置,让仓位分配承担一部分降低风险的任务。

6、盈利的确定性远比“资金效率、时间成本”重要。

不赚钱,资金周转再高速,交易的时间间隔再短,有什么用?何况,把盈利确定性放在首位开始的一笔操作,未必盈利就不快。

精彩讨论

瓦酥迪瓦2022-08-29 23:15

这是我看到雪球上写得最好的一篇投资总结,不仅仅是因为赚到了钱,把投资过程价格变化、仓位变化、心理变化串联起来,真实有料,楼主能交个朋友不?向你学习

宜家台2023-11-06 16:37

对于行业ETF,首先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行业前景向好,再找PE/PB等百分位较低时逐渐介入。
家用电器板块,我几乎没有关注过(不代表不好),谈不上有认知了

宜家台2023-11-07 18:02

“不懂不做”是“不亏损”的坚实保障,实战中秉持这种观念十年左右,而操作效果反过来又强化了这一观念,不然我恐怕不会心安理得弄部分宽基ETF。。。
把“不亏损”作为目标不是保守或无能。
“不懂”,首先不识货,其次在猛列回调与频繁波动中拿不稳,还有,即便遇上好货也守不到最美味的时段。

宜家台2023-11-06 17:42

“自己的认知”本是一个靠自我把握的概念,说至此,我脑子里跳出的想法是:可以参考别人的资料与观点,但自己对行业或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发展情况,有清晰的、稳定的预期,算是“有认知”。
在雪球以往某贴文中,我有说到过这样的观点:对具体公司“有认知”,可择时(即择估值)做公司股票;退一步,对行业“有认知”,不太分得清相关公司的优劣,可择时做行业ETF;再退一步,我只会择时做宽基ETF。
敏捷地快进快出做短线的能力,我不具备。做中长线又是需要毅力的,若没有自己的认知,轻率地下定“决心”做起中长线来,也是经不住价格波动考验的,关键时刻,“大神”的观点也替代不了“自己的认知”,所以才说出了前一段话。
我谈得上认知的圈子范围很小,敢深入一点发表观点的公司与行业不多,事实上我配了不少宽基ETF……

道法自然宁静无为2022-09-03 13:45

看完你的所有研究文章及心路历程,我只能说一句活该你赚钱,有研究精力投入、有勇气、有坚守、有反思,有谦逊。

全部讨论

2022-08-29 23:15

这是我看到雪球上写得最好的一篇投资总结,不仅仅是因为赚到了钱,把投资过程价格变化、仓位变化、心理变化串联起来,真实有料,楼主能交个朋友不?向你学习

2022-09-03 13:45

看完你的所有研究文章及心路历程,我只能说一句活该你赚钱,有研究精力投入、有勇气、有坚守、有反思,有谦逊。

2022-09-02 18:15

煤炭7年,佩服拓展边界,但守在⭕️内。

2022-08-29 23:17

学习了~前辈

2022-09-02 16:13

这就是:“你以为的价投是趋势平缓向上的长坡厚雪,真实的情况却是高低起伏、一路深坑的探险之旅”。
投资即修行

2022-09-02 11:48

长期持股,提升认知,守住自己能力圈,克制欲望,每一项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雪球上现在充斥着真真假假的信息,一批人每天炫耀着自己赚快钱的快乐并诱惑更多人加入。难得还能看到这样一份真诚的记录

2022-08-30 20:13

亏损能拿住真的很难,三聚氰胺以后牛奶一直会在,但是伊利不一定能在。

2022-08-30 07:12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8.88,也推荐给你。

都是这么过来的,回首过去最难过的一天就是
发哥给到420价格的那一天(陕煤跌了9.8%收盘12.23元)永生难忘
验证了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2022-08-30 03:02

这就是光看到别人赚钱,没看到别人心路历程。深套这么久没几个扛得住,也就等不到盈利那天了

2022-08-30 02:16

我拿了6年的西藏珠峰,从没有减仓,低于15都有加仓。这个源于对他的看好,以及18年后对于盐湖的看好。
大肉还是要长线,这是15年割肉太阳纸业和15年早早卖了华友钴业得来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