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本科率接近30%,学历真的烂大街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下面的这张图我相信最近大家刷到了,广州美团本科率接近30%,最后一句稍微有点调侃的意思在里面,外卖已经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

 

 

要知道,在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工作可是包分配的,单位可能还给你分房子,可咱们发展这么些年,现在去送外卖也需要这些高学历的人来做了,这里没有歧视任何职业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得很快,才隔了短短30年的时间,即是如此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我觉得还是和供需关系有关,以前为什么只要读完大学出来国家就能帮忙解决就业,其实也不难理解,那会咱们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受过教育的人少,高学历的更少,很多工作是需要有知识的人去做的,那你只要读完大学,大专、中专甚至是高中出来,国家直接就给你派到单位去了,想想也是,你不可能把事情交给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人吧,所以,老一辈的人觉得读完大学就能改变命运,就能跨越阶层,在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大环境下,大家能够产生这样的意识也不奇怪,甚至在大部分人的思维里面,这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

 

那最近这几年呢?

大家首先可以看一组数据,下面是1978年到2022年大学毕业生,从每年16.5万大学毕业生到去年预计的1076万。

 

1、1978年,16.5万大学毕业生;

2、1982年,45.7万大学毕业生;

3、1990年,61.36万大学毕业生;

4、2000年,94.98万大学毕业生;

5、2010年,575.4万大学毕业生;

6、2020年,874万大学毕业生;

7、2021年,909万大学毕业生;

8、2022年,预计1076万大学毕业生。

 

这还没有算上每年毕业的硕士,当本科数量就增加了100多倍,按照经济原理上来说,那就是通胀了100倍,那么想一想学历贬值就多厉害了,找一份工作就知道有多内卷了,这么说吧,90年代,中专生都可以算国家干部,都能在单位当领导。现在,街道办招个办事员或初中招个老师,那都要硕士起步,博士才有点竞争力,大学生的地位,只相当于当年的小学生。

 

供远远大于求,那国家在经济发展到现在,能够提供给高学历高认知高科技岗位远跟不上每年毕业高学历毕业的人才数量,那么现在的矛盾是,大家读完大学,都想找一份好的工作,都想坐在办公室里拿着高薪,但是,要知道支撑社会运行的大多数属于服务业低端、重复劳动类型的,这些也需要有人去做,所以,最后没找到工作溢出来的部分就只能被迫从事这些岗位了。

 

国外也是一样的,就拿第一科技大国美国来说,在硅谷、华尔街工作的精英也占不到美国1%的人口,美国大多数民众也是从事司机、修理工、水管工、建筑工、餐饮、美业、教培、文娱产业这些“低端岗位”,收入自然会比中国高,毕竟发达国家成本也高,但是不能改变这种岗位“低端属性”,或者再举个例子,即便全国人均博士了,是不是滴滴司机也要有人干、外卖也要有人送、厕所也要有人刷?

 

 

所以,回归一个本质,学历就只是一张文凭,只能证明你上过大学,并不能代表你毕业就能拿高薪,就能人上人,本身这种思维就是错误的,一纸文凭凭什么给你高薪,企业最终看的还是你所创造的价值,同样,人上人这种话还有不少人信,每个人在人权上都是平等的,都21世纪了,早就该摒弃这种思维。

 

大学还是要读,而且要好好读,以前咱们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一直和我们说,要努力刻苦考上好大学,就能好好放松好好玩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学才更应该是你好好学习提高认知的一个平台,可惜毕业这么多年回头才认识到自己也是这种荼毒的受害者,大学时候一直觉得考过60分就得了,多一分都浪费,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本科完全就是混过来的。

 

工作这么些年深有感触吧,还是要在自己的领域时刻保持学习深耕,保持高压的状态才能保证自己不出局,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挑战和要去做的一些事,熬过去了就是突破舒适圈,展现更好的自己!

 

说行情吧,昨天AI又集体高潮了,炒AI赋能各行各业,AI+传媒、游戏、电商以及到建筑设计,昨天刚说完会不会到AI+医药,结果昨天中办、国办和国家能源局就出来表态AI要结合医药、新能源,看这种阵势,在以后GPT应用还不确定怎么样,大家都把大部分的预期都炒完了,可真是当成把它当成是一次人工智能上的突破,资金介入也最深,短期内主线的位置还是不会改变,但是,连续两天高潮,要注意高位兑现的风险,我看了一下,类似中际旭创这样的大票都已经接近历史新高,大家都明牌的逻辑,短期更多的还是要注意风险,操作上回调后找机会。

 

安全和性价比,当然还留意赛道医药,先看超跌的长阳大长腿反弹,这段时间连续被机构资金抛弃,基本面上的利空还没触底,但是也接近低估值区间了,后面可能是一个筑底后爬升的过程,操作上要有耐心、细心,成本上尽可能做到最大的安全边际。总的来说,策略上还是高低切换,这个位置咱先不追求超额收益,先保护好自己再说!

 

其实,从交易的角度,咱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账户的反馈,打板、低吸、价投以及波段,如果某一个方法能够让你在账户里面得到正向激励,那就值得长期去坚持和优化它,但是,如果一种模式只是一直让你觉得痛苦、不安,然后陷入亏损的循环,那就应该果断的去淘汰它。

 

睿聪始终相信,股市永远是长期主义,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脱离它本身具备的真正价值,每天市场上都有各种各样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大幅波动的机会,能把握到固然好,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以价值为底层逻辑的基础上,做好才是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