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的未来》读书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投资者的未来》09 把钱给我 股利、股票收益和公司治理

股利一向就是股东收益的主要来源,具有高股利发放率的公司给予了投资者搞的收益。

从1871-2003年,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后97%的股票收益来自用于再投资的股利,仅仅3%来自资本收益。

如果1871年把1000美元投资在股票上,2003年年底,剔除通货膨胀因素,这些美元将增加到近800万美元。如果没有进行股利再投资的话,积累的价值将不足25万美元。在这122年中,投资者实际收到约9万美元的股利。如果把价格升高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么这些股利的总价值约为33万美元。如果根据年收益率来计算,股利再投资所能获得的总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没有进行股利再投资,那么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平均年收益率从7%降到了4.5%,跌了超过三分之一。

高股利收益率的股票向投资者提供了严格递增的高收益。如果1957年12月底投资1000美元在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上, 2003年底他将获得130768美元,相当于获得了11.19%的年收益率。如果每年只购买20%的具有最高股利收益率的股票,将获得462750美元,这是投资指数基金收益的3倍多。这些高收益率股票的风险严格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但这些股票14.27%的年收益率完全弥补了额外的风险。如果投资者购买股利收益率较低的股票,他将仅仅获得指数基金一半的收益率,即每年低于10%的收益率。

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泡沫使那些支付最低股利收益率的公司的收益率大大提高了,几乎提高到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水平。但是当历史回转的时候,那么高高在上的科技股的价格又重新回到了谷底。低股利股票回归到最低等级的股票,正如它们在泡沫开始前一样。

股利是公司利润和股票价值之间的重要联系。金融理论表明,任何资产的价格是它未来所有现金流量的现值。

对股票而言,现金流量是股利而不是利润。利润仅仅是期末最大化投资者现金收益的一种方式。

在过去的45年里,铁路产业的业绩优于工业部门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业绩,而那些发放低股利的科技股却几乎成了市场的打击者。大量资金投入且拥有增长机会的公司通常变成了资金坑。那些拥有大量现金、等待收购其他公司来提高收益的公司又如何呢?对投资者来说,这并非明智的选择。因为,不到几年管理层就可能浪费掉现金的绝大部分。

沃伦巴菲特的崇拜者并不会同意上述这种强调股利的做法。但巴菲特的投资工具—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真的是一个特例。税收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发放股利的一个主要原因。股利一旦实现变为收入就会自动征税。如果一家公司能够通过扩大经营范围、收购其他公司或者通过回购本公司股份来将这些收入进行再投资,那么投资者交税就推迟了。绝大多数公司能否通过再投资而获得利润是很不确定的。公司管理层经常花掉公司盈利,从而导致减少投资者的收益,而不是增加。手里掌握大量现金的管理层通常会失去对成本的控制,他们把资金花在奖金或者构建自己的帝国大厦上。

沃伦巴菲特是一个训练有素、拥有强大意志力和动机去避免上述缺陷的少数管理者之一。如果他认为不存在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他将克制自己去投资,甚至将大量现金流注入公司。他把持有现金看做一种带来价值的选择权,如果市场出现投资机会,持有现金使他能够抓住这些投资机会。

对巴菲特来说,持有现金而不是把股利发放给股东非常合理。在融资困难时期,一些最好的交易只能由那些持有现金从而方便借贷或购买的公司做成。巴菲特特别善于把握这种机会。此外,如果他认为他的股票被低估,他将通过股票回购把他们买回来。巴菲特的投资策略集中购买能够产生安全现金流的股票和公司上,这是发放股利的先决条件。

巴菲特乐于收购那些能够产生现金而不是消耗掉现金的公司。他的投资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收购那些拥有持续现金流的公司,这与把股利再投资的投资者相仿。

如果其他公司的管理层也像巴菲特一样和股东有着类似密切关系的话,发放股利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但是,一般来说,股东目标和管理层的目标有着很大不同,把利润以股利的形式交还给投资者的义务会降低管理层浪费股东财富的可能性。

如果管理层总是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事,那么股利将无关紧要。在完全缺乏这些规范市场机构的情况下,发放股利才能够切实证实公司盈利和公司收入的可信度。如果没有股利的话,股票的价值将仅仅取决于是否相信管理层的利润报告。如果没有信任,也就不存在购买股票的动力了。

股利在发放股票高收益中的重要性主要依赖其可信性。股利是令投资者确信公司利润货真价实的一种方式。如果管理层说公司获得了利润,股东将有合理的理由说:“把钱交给我!”如果公司确实拥有高收益就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