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史记·货殖列传》里提到一个概念叫「素封」,素封什么意思呢?太史公的意思是,你不用君王封赏没有官爵俸禄跟有封地的王侯一样富有,就叫素封,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就叫财务自由。

要怎么达到素封呢?太史公研究了很多财务自由的富翁,给了一个基本原则,叫「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什么意思呢?没有钱的时候,你就要好好工作,出卖体力脑力赚钱,并努力储蓄;等你靠工作积累了一些钱,你就要靠智慧去经营一番事业,并让钱去帮你生钱;等到你财富多了,你就要等待周期,通过投资获利。

这十二个字,可谓真理,我们对照孔子的一生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无财作力:

当你年轻20来岁的时候,只能踏踏实实找一份工作,然后兢兢业业的干,比如孔老师,当会计就老老实实把帐管好,管畜牧,就用心把牛羊养肥,这个时候,最高级的品质就是靠谱。过去的贵族也好,官员也好,今天的企业老板也好,领导也好,不需要你提意见,不需要你规划,心里有1000个不满,10000个主意,老老实实憋着,把手里的活干好,没有人相信你的能力,先要证明自己。

普通人20多岁的标志就是卖力气挣钱,最怕的就是不服气,之前媒体报道过,华为那个北大实习生,给任正非提意见,上万言书,任正非直接回了8个字:有病治病,没病滚蛋。所有的普通人,想一步登天就是这个结果,在你还没有足够的资历和口碑之前,你的话就是没有人听,也就是说,你的努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这时候,无论你干什么,金融也好,互联网也好,销售专员,土木工程师,都一样,你这时候,要么是「员」,要么是「师」,或者给你个好听的头衔「客户经理」,「xx经理」,但你做的归根结蒂,就是力气活,有些年轻人不服,跑去创业,但是开始创业就发现,能够压榨的就是自己,手下一个靠谱的没有,自己只能拼命干。自由职业者也是这样,记住一点,自由职业者是世界上最不自由的职业,并不是所有游手好闲的都能称为作家,莫言年轻的时候跟其他作家一起开会,几个年轻的作家住在一起,其他人过来拜访,同室的其他人都在抽烟聊天,就莫言一个人在写东西。这就是一定能出头的标志。

这时候,是普通人积累资本的时候,谁靠谱谁就能出头,谁努力谁能出头,谁耐得住寂寞谁能出头,这个时候就是4个字,勤扒苦做。靠谱的意思,一是努力,另一个就是克制欲望,克制欲望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不要到处浪,管住嘴,管住表现欲,另一个是不要过度开支,别被消费主义洗脑,开始储蓄,注意,是储蓄,储蓄是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没有本金,何来收益?

少有斗智:

到了30来岁,就要像孔夫子一样「30而立」了,30,并不是一个硬性标准,并不是说,你昨天还是29岁364天,过了30岁这天就一定要独立,没有这种道理。能不能独立,取决于你的背景,也取决于你20多岁的积累,有人可能二十七八,有人可能三十四五,但总之是人生这么一个阶段,你有了一定积累,所谓「少有」,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闷头打工了。

人在20多岁「无财」的时候,是打工者思维,但到了「少有」阶段,经过前面的奋斗,你开始大大小小管一两个人,高低有个职位,就要「斗智」,用点头脑了。因为你的位置和积蓄是你的优势,你过了不拼命干会饿死的阶段,同时也是你的陷阱,你的年龄到了30来岁,体力精力已经开始拼不过年轻人了,拼命干也是不行的。古人到了30岁就开始呈现老态,甚至开始出现病痛死亡,今天有现代的医疗卫生,但35岁职场出现危机是必然的,所以当有了积累以后,要勇敢的进入「头脑赚钱」的阶段。

这个头脑,并不是指「脑力」劳动,程序员也是脑力劳动,但是还是处于「作力」的阶段,这不是「斗智」。什么是「斗智」呢?是根据你前十年积累的口碑、经验、客户资源,开始拥有自己一生的事业。对孔子来说,他选择了教育,创办私立学校。这时候的思维模式应该是,老板思维。

要么就要开始创业,要么就要有一份兼职,要么你学会理财,总之你要有工资以外额外的现金流,不能停留在手停口停的阶段,如果说普通人20多岁最重要的美德是靠谱的话,30来岁最重要的就是整合,是把资源整合起来的能力。如果打工,也要用你的经验和能力,开始扩大话语权,赢取高职位,这时候,你不是毛头小子,你可以提一些意见,也有人开始听取你的声音。

20多岁的时候,最重要的投资是投资自己,自己的成长本身自带巨大的复利。倘若在投资自己、提升自己和储蓄二者做出选择,精进自己的能力最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赚来的钱前期用来不断精进自己,再把所学技能用到工作上,这时候光是升职加薪,不用几年,自身的复利作用更明显。所以20来岁的时候,最佳策略是卖力气。当然,到了30来岁,就不要卖力气了,你的职场天花板大概率已经来临,再卖力气,已经没有「边际效益」了。

这时候最怕的是没有勇气,因为很多人,大概率已经进入中产阶层,很容易进入舒适区,产生一种错觉,我现在不错。尤其是苦过来的普通人,我太了解咱们这些普通人的心理,辛辛苦苦十年,白手起家,有了一方天地,家庭美满,孩子可爱,很容易就觉得可以享受一下了,这时候一些中年男人,开始学会抽雪茄、研究表,研究车,研究品酒,这些东西,如果作为谈生意的辅助,扩大交际面是可以的,沉迷就糟了。当然30多岁再糟糕的不是玩这些,最糟糕的是什么呢?最糟糕的是买入负债,这个负债可能是错误的伴侣,也可能是过高贷款的房产,也可能是二胎,前几年跳楼的几个工程师大哥,几乎都是这样的。

中年人想要享受一定是不行的,你现在拥有的这些都是镜花水月,很抱歉,我用了这个词。但是事实如此,因为这些都是建立在你目前拥有的资源之上的,但是单纯在工作里,你是不可能把这些资源利用到最大化的,而一旦新人开始成长,你可以被取代的时候,一切就很危险了。

中年的策略就是8个字,减少负债,买入资产,原则就是扩大现金流。孔子的资产是72门徒,3000弟子,这是教育家的资产,普通人要做的是,要有一个工资以外稳定来钱的渠道,房产配置也好,著作版权也好,咨询服务也好,总之,一定要有一个副业,甚至副业要超过主业。

既饶争时:

等人积累到一定阶段,资产越来越多,到了「既饶」阶段,就不能在斗力斗智了,这时候,就是一个字,「等」。等什么?等一个机会,等周期来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机会到来之前,充分的修炼好技能,把握住机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太史公在《货殖列传》里说过一句话,「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农业时代的经济周期,六年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六年干旱,田地歉收,十二年左右一定有次大饥荒。这是农业时代的经济规律,这种粮食丰收歉收的规律,抓住一次,就产生一批大富翁。

周金涛说过一句话,人生发财靠康波,人生的机遇基本由康波的运动给予。康波指的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6年提出,他在分析了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存在一个为期60年的长周期。而每个周期中都有四个阶段,分别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60年一个循环。人生的财富不是靠工资,而是靠你对于资产价格的投资。而资产一定是低点买进才有意义,资产什么时候低呢,就是在经济衰退、萧条的时候。

用太史公的话说就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你要在大旱之年买船,大洪水之年囤车。一个长周期60年,具体到一个阶段,每个小周期大概10-15年,这都是一个暴富的机会,所以一个人的一生大概有4-5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生于普通家庭的人,很遗憾的一点就是,你人生的前面30年,甚至40年,都没有机会参与这种机会,因为没有钱,或者说钱不够。你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所以留给你的机会只有1-2次。

那时候,你已经40-50岁了,你要做的就是等到这个周期,一把梭哈,拿到10倍,甚至百倍的利润。我们看到的那些首富都是赶上了这样一个周期,宗庆后是因为快消品的繁荣,那个时代的首富全是快消行业的,王健林是赶上了房地产的狂飙猛进,马云马化腾是互联网的春天,没有一个人是靠着老老实实打工,做小本生意赚起来的,没有。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该吃吃该喝喝,喜欢红酒就去研究红酒,喜欢雪茄就研究雪茄,这些都不妨碍你暴富,过去的那些节俭、勤奋、甚至聪明这些美德都没有用,这个阶段就是等待+冒险,等待机会,全力投入,这时候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知天命」。

太史公同样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财富是流动的,不会被某些行业占据,也不会被某个人天然占据,有能力的人,财富会像飞快地聚向他,没有能力的人,财富也会飞速瓦解。我们提到的这个普通人逆袭的路径,能够走完这个路径的,需要的是能力和心性的极致修炼,在任何一个阶段,没有强大的自控力和坚韧的心态,都会倒下,就像同样是太史公提到的战国大富商白圭说的一样,「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对于普通人而言,追求财富的道路不止是手段和技巧,同样也是心智的煎熬,只有强大到有坚守,有足够的意志力,才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