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日裔美国人罗伯特·清崎,曾写过一本关于金钱思维的神书《穷爸爸富爸爸》。

当年这本书在西半球卖疯了的时候,他来过上海。许多人为了面对面听他讲讲赚钱的逻辑,愿意支付至少30000的人民币。

很多人曾质疑他不择手段,大搞内幕投机、钻法律缝隙,但几乎没有人否认,这是本金钱世界的实战手册,而他本人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实践者。

如果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辩证地理解他不同于象牙塔内的财富方法论,那这篇文章你一定让收获良多。

全文3500+字,纯干货,是从十几万字的资料中提炼出的赚钱逻辑,值得你花5分钟认真看完。

一、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上不了富人的牌桌?

罗伯特·清崎有一次去修车,当时出来一个很年轻的机械工。仅靠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几分钟就修好了车。让他叹为观止。

但同时他在心理也很明白,这样好的手艺人成为富人的概率是极低的。

因为大多数传统职员都深陷“专业化”泥潭,根本上不了富人的牌桌。

所谓「专业化泥潭」就是,我们受限于“雇员思维”,认为赚取金钱只存在唯一的公式:

钱=时间×技能价值

想要拿到更多的物质资源,人们只能“疯狂加班”和“疯狂增加技能值”。

但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加剧风险:

因为你的时间值早已决定了「财富上限」,而高度专业化的同时会引起岗位的单一化,“技能固化”的员工一旦受到裁员,就很难凭其他本事谋生。

也就是说普通人一生都在,无意识地走一条没有尽头的“老鼠赛道”。

而富人却在另一扇门后使用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在谋取财富:

整合资源、让更聪明的人为他们工作,敏锐地捕捉信息寻找价值洼地、用大量隐形的的杠杆撬动出高价值资源。

“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想要跳出老鼠赛道,一个必须要拓展的认知是:了解「钱生钱的规则」。

二、穷人逆袭的路径:钱生钱的规则

1、资产与负债

40%的职业球员退役后,5年内会破产。

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资产”和“负债”毫无概念。

开回家就贬值25%的新款跑车、没有增值空间却需要大量税费的豪宅是他们消费的重灾区。

其实“钱”不仅仅是流通货币,更是“钱生钱”最好的工具。

每一块钱都是为我们赚钱的员工,把钱投入资产项,他们就能24小时为你工作。
这是书中描述的现金流走向


至此你可以看到富人最重要的一项金钱策略:尽可能地买入资产项,并减少负债,以保持现金流的正向流入。

他们耐心储备自己“钱生钱”的资产池,直到涌入的现金全面覆盖支出,他们才会开启“奢侈品”生活,并从此持续下去。(穷人反之,钱会第一时间被消费掉,且从不会有建造“资产池”的意识)

那什么是好的资产呢?给大家粗列一下罗伯特的“资产池”也称“睡后收入”:

①、不需要我到场就能正常运作的业务,我拥有它们,但由别人经营和管理。

②、有升值潜力的股票

③、产生收入的房地产

④、专利权如音乐、手稿

⑤、任何有升值空间且具备市场流通性的东西

“财富就是支持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
拥有属于你的资产池,你才能真正解放自己的时间,拥有”财富自由“。

2、敏锐地捕捉信息以寻找价值洼地

罗伯特·清崎是非常精明的商人,但不同于许多房主“中介免谈”的做法,他反而会雇佣最昂贵的房产经纪人。

因为信息才是无价的,让专业的人成为他市场上的“眼睛”和“耳朵”,才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最具升值潜力的价值洼地。

一位好的经纪人不仅为我赚来了钱,而且还为我节省了时间。这样,当我以9000美元购得一块闲置地皮然后立即转手以2.5万美元卖出的同时,我还能去打一场高尔夫。
但必须也要指出的是,每个经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不幸的是,大部分经济人仅仅是推销员而已,你必须亲吻很多青蛙才能得到一位王子。
其实不止经纪人,任何与“信息”相关的人,都会得到他极大的重视。

去政府部门办事,他偶然发现办公室的职员曾做过“税收留置权”的投资,就第一时间邀请了对方共进午餐。

了解到整个投资过程后,第二天立刻将“信息变现”,做了两棕相关买卖,获得了每年16%的利润。

金钱永不眠,市场交易更是从未有过停止,但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只会落入懂得把握信息的人手里。

3、真正的资本家会利用“公司”来使自己的财产最大化

“你有一项技能或资产,你都可以考虑用企业形式拥有,享受更多好处和保护”
当我们对社会的运转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就会明白公司不是一个真正的实体,只是在政府注册符合法律条文的文件而已。

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只是一种资产组合的形式,必要的时候它可以将“政策”和“税收”的优势最大化。

举一个罗伯特本人极端的例子:

2012年10月13日,日裔美国人罗伯特·清崎拥有的一家公司申请破产,这家公司正是他名下11家公司中最有名的一家公司——富裕全球公司,价值高达400万美元。
然而,罗伯特的这家公司之所以要申请破产,是因为这家公司刚刚被法庭要求,向为清崎早年的出书演讲成功搭建平台的习技公司支付近2400万美元。
在400万美元和2400万美元之间,罗伯特选择通过破产来减少损失。
在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罗伯特·清崎毫不犹豫选择了“公司破产”这种手段。

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它的连带伤害是他的“个人信誉”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破产,对于65岁的罗伯特清崎而言或许是笔值得的买卖。

但对于尚年轻的我们并不划算,因为“信誉”,很多时候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资产。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

最重要的投资其实是你的大脑,否则你既无法完成“信息变现”更不能真正“驾驭公司”。

“读书升学”是一个普通人原始积累最重要的一环,而后是你第一份工作赋予你的经验。

罗伯特清崎,毕业于国际贸易专业,精熟财务知识和法律规则,去施乐公司做了四年的推销员来完善自己的营销体系。

就算这样的人也直到30岁才真正组建自己的公司,并曾2次陷入债务危机,熬到1985年才成为真正意义的百万富翁。

所以即使你决心跳出“老鼠赛道”走入“快车道”,也必然要经历一段“卧薪”之旅。

分清“资产”与“负债”,保持对信息的敏锐,尝试了解和使用“资本工具——公司”,这些方式不一定会送你到达财富终点,但一定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