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0喜欢:3

1990年,深圳和上海两地证券交易所的成立。

第一个十年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

第二个十年股权分置改革浴火重生;

第三个十年设科创板、推注册制;


一、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化痕迹

在注册制之前,A股拥有世界上最严苛上市标准,却没有培育出大批优秀的上市公司,很多优质的企业都到境外去上市。

行政化下的功利性、目的性过强。没有能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而是把企业上市当作一种资源供给,偏重于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却忽视了投资功能的保护。结果股市缺乏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缺乏造血功能。

首先是IPO发行节奏的行政化,任意暂停。

其次是IPO的门槛净利润“主八创五”。

行政化导致“政策市”的畸形的生态。1995年国债期货政策导致上证指数三天爆涨55%;2007年印花税政策引发的“半夜鸡叫”;2016年千古跌停,在涨跌版基础上画蛇添足,推出史上最短命的“熔断”。

“政策市”导致“谣言市”。2004年9月9日,大盘迅速跌破了1300点关口,原因是:有传言“证监会在内部会议上表态将不再托市救市”。引发市场衰溃的导火索。某证券报:“市场资金逐渐撤离股市……中国股市已经面临生存危机……”


二、法治不健全,处罚不严厉,违法成本低

新旧《证券法》都让监管一直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作假与欺诈无法强力制约。

美国注重严刑峻法、集体诉讼和公平基金,让财务造假公司付出惨痛代价:在美国,对财务造假者可处以500万美元罚款和25年监禁,不亚于持枪抢劫等恶性犯罪。

中国旧《证券法》规定,重大财务造假,仅30万罚款顶格罚款;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连续四年亏损“终止上市”。虽然新《证券法》对于财务造假处罚上限已经由60万提高到1000万,但是相比于证券欺诈可能获得的高额收益,仍然显得不够严厉,再加上集体诉讼制度的缺失、实际处罚操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客观上造成了法律威慑力不足。

所以企业重大造假依然毫发无损,无法退市。因此,每年都有大量企业造假、欺诈……近年的康得新康美药业乐视网暴风集团上海莱士、瑞信咖啡……


三、IPO被行政过度干预,缺乏内生性

2000~2015年,印度GDP涨了2倍,股指上涨近5倍;美国GDP只增长了30%,指数涨幅最小的道指上涨2倍。

2000~2019年,中国GDP10倍。上证指数只实现了50%的增长。

中国上证指数低迷,除了指数编制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原始目的问题。中国股市设立之初,主要是以为国企解困为目的,上市公司自然以国企为主。真正具备成长性的优质民营企业无法上市,只能纷纷转道海外市场上市。

30年来,在行政下的“政策市”下,“快牛”“疯牛”常有 ,“慢牛”“长牛”难得!

健康的资本市场,是参与者各方各得其所、各司其职,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监管部门:重典监管,自由上市;

——市场主体:不敢造假,不想造假;

——金融中介:投资支持,风险把控;

——--投资者:风险自担,认赌服输。


四、机构化不是股市长牛的根源,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才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股市的成长是企业成长的结果,市场只有不断大浪淘金,才能筛选出成长企业。美股一共上市了四万多家全球企业,剩下来4000多家公司。A股上市公司太少,且退市处罚接近于无,起不到大浪淘沙的作用。

目前,中国个人持仓市值不到20%,远低于美国2000年的50%。美股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超过90%的市值为散户持有,2000年前后,美国股市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明显上升,基本上跟散户持有的相当。随着基金不断发展壮大,投资者开始涌入基金市场,间接参与替代了自身入市。现在个人持有市值降到6%以内。

所以,美国股市长牛与“去散户化”似乎没有必然联系,是制度设计合理和严格监管,管理层不敢造假、内幕交易,投资者真正认赌服输,是大浪淘沙始到金的结果。


五、注册制需要“外二内三”制度护航

外二是外部完善的法律法规环境和投资者保护环境。内三是内部是[事前]公平的准入制度、[事中]完善的信披制度、[事后]严格的退市制度。

直接融资利于创新。由于股权融资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困境,会刺激创新型企业发展,谷歌特斯拉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越发达,它的企业创新能力就越强;一个国家的信贷市场越发达,对它的企业创新产出越会产生抑制作用(利息及还款负担),我国股权融资被限制,更多是债务融资,持债主体是银行,宏观杠杆率高,金融资产的风险聚集在银行部门。注册制要实现大浪淘金,需要公平正义的市场规则:

(1)追究刑责,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

(2)变革扭曲制度,如:T+1交易机制、新股发行、信息披露。不设涨跌要和T+0配合。不设涨跌会放大波动,需要T+0及时纠错。

(3)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如集体诉讼制度,赔偿方式和赔偿力度,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