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下房地产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先说上轮
房子本来是不缺的;但中央推进的城镇化产生了更多的购房需求买房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同时各地±主动减少供给,提高地价;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货币化棚改政策;于是供需失衡房价开始上涨。

体制内人士和炒房客看准了这个趋势,抢占了大量刚需盘放在那里等涨价;

外贸、互联网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稳定的工作让进城的新市民开始有购房定居的想法;但新市民发现房价涨的很快,他们认为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决定观望一下;

此时地方±已经获得了原来卖地几倍的收入,于是开始涨工资、涨公积金、发住房补贴、发奖金,体制内人士有钱了开始消费;这些消费促进了体制外公司的收入增长,体制外人士开始跳槽、涨工资,商品和服务开始通货膨胀;

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房子涨的太快了,再不买就买不起了+自己的收入以后还会涨+房子买了将来也会涨+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以后还有人给自己接盘+在城市里打工几年了确实需要定居安家,新市民们为了收益最大化,动用了6个钱包+最大额度借贷开始买房。

随意房价快速上涨,还有大量的买不起房子的新市民开始买周边二线三线的房子去投机。终于,大部分新市民都在异地有了自己的房子。

中国中央和各地±,自成立以来,从未如此富裕过。

长期沉迷于卖地导致能力退化、心态膨胀的零捯们并没有意识到城镇化的速度开始放缓以及还没有买房的新市民越来越少了,依然按照原来的节奏去组织土地拍卖,于是供给开始大于需求。杠杆和预期都打满的新市民已经全部上车。任何一一项预期的落空都足以打破这个脆弱的平衡。

于是,美国发起了贸易战,房地产经济的脆弱性导致外需带着内需一起崩了。

割————————————

接下来讲一下本轮。

之前我们看到了“以内循环为主”的指引性政策,实施了大概3年。

3年期间,财政一年比一年困难。困难的原因大概有:1、浪费太多 2、捞钱太多 3、能力太菜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给出了和上一轮启动时相似的政策,即减少供给+增加货币投放。

似乎,挺急的。很多朋友预测,如果无效,就会继续加码。这点我表示赞同。

但我认为,本轮和上轮有以下几个区别:
1、上轮那种强度的城市化,对于每个赛季内的每个国家来说,只有一次。如果不开新赛季,我国的城市化进城已经基本结束,总体需求减少
2、人口负增长趋势短期无法扭转,长期需求减少
3、经历过最近3年的新市民家庭,会更加保守,投资性需求减少
4、外需和外资越来越少,失业人口越来越多,对房价的接受程度要比上一轮低
5、库存太大,算上二手房,供给过剩到真的数不清。

所以,本轮的供需关系和上轮完全不同。
除非发生类似土鸡那种恶性通胀,全部资产因为流通货币暴涨而增值。其他情况如果要以稳定为前提的话,看不到房价几年内涨回去的可能。当然,需求始终强劲的城市除外。

全部讨论

05-20 17:04

老哥 动力业务船机占比太低业务太杂这个影响弹性 是不是市场也处于这种考虑 导致动力的涨幅一直在末尾 中信的减持其他船股也有类似的基金 不应该单独列为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