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先考证一下原文:煮膠第九十煮膠法:煮膠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餘月則不成。熱則不凝,無作餅(一)。寒則凍瘃,令(二)膠不黏。
  沙牛「一」皮、水牛皮、豬皮為上,驢、馬、駝、騾皮為次。其膠勢力,雖復相似,但驢、馬皮薄毛多,膠少,倍費樵薪。破皮履、鞋底、格椎皮(三)、靴底、破鞍(四)、「二」,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然新皮膠色明淨而勝,其陳久者固宜,不如新者。
………………
难道古人也这么缺德拿皮鞋做明胶?现在看看古代拿胶来干嘛的:
胶,繁体字“膠”,字从肉从翏。“肉”意为“肉汁样的”,“翏”意为“合并”“结合”肉”与“翏”联合起来表示“肉质样的胶黏剂”,可见,中国古代的胶黏剂是指用动物的皮、角制成的能粘接器物的东西。
---------------
综上,《齐民要术》讲的是胶水,药用的从《神农本草经》开始一直叫阿胶。
引用:
2023-08-10 21:44
$东阿阿胶(SZ000423)$ 今天看熊逸版的《资治通鉴》,里面说到东阿城的历史讲到,传统的阿胶其实原料很杂,什么皮都拿来熬,甚至破鞋也拿来做原材料,这不是乱说,是《齐民要术》讲的;而宋朝的《本草图经》说,直到唐朝,阿井水熬乌驴皮的组合才成为正品;至于阿胶到底治什么病?在古代不同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