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牧原股份(SZ002714)$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自己站在生猪养殖企业的角度,靠什么生存?
生猪养殖门槛低,是个农民都可以养上几头。是个企业就更是不在话下。
但是怎么赚钱呢?
不可能总是寄希望于市场猪价在20~30元/公斤吧?也不可能总是很幸运的踩准猪周期关键节点吧?
7亿头的需求,玩家太多,注定变量就多。
有没有一种百分百盈利的路径?不靠高猪价,不怕猪周期。
假设有一天,市场猪价只在14~18元/公斤 价格带 形成周期波动,作为生猪养殖企业,如何生存?如何给股东回报?
不要抬杠,说什么 不可能只在这个价格范围波动 之类的话。
如果有一家或者几家企业可以长期做到完全成本在14元/公斤以下呢?它们是不是可以长期盈利,是不是可以始终淘汰掉一些行业最高成本的玩家,最终它们的市场份额可以占据30%甚至40%呢,在这样的市占率下,他们是完全有可能把生猪价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波动的。
作为其它企业和养殖户,该不该思考怎么生存? 而不是一味的谴责什么产能过剩。任何时候,产能过剩淘汰的也是每个阶段成本最高的一批。
当所有企业都可以把成本控制在15元附近,大家都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因为那个时候长期利润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扩张,成本接近的状态下,行业利润基本稳定合理(微利时代),也不会经常有玩家进进出出。
这条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走。
如何生存?如何盈利?唯一的路径只有控制成本,相对而言要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绝对而言,完全成本要低于14元/公斤。
低于行业平均成本,可以保证一直能生存,低于14元/公斤,可以保证绝对盈利。
投资生猪养殖企业,就应该寻找 一门心思降本增效 言行一致,并且行动有结果 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企业。

全部讨论

农业农村部数据,截止2024年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996万头,环比上升0.26%(10万头),结束连续10个月的环比下降。
牧原股份十个月前能繁存栏300万头左右,2024年4月末能繁存栏320万头左右,预估5月末能繁存栏330万头左右,全国能繁5月末环比增加的10万头能繁几乎来自于牧原。
行业在经历了连续两年亏损后,今年到现在,大部分企业依然还处于亏损状态,行业失血严重,现金流面临着重大压力,即使预判下半年到明年 可能迎来行业的春天,但是信心不足,钱袋子不支持,活下去成为当下最要紧的事。少数企业也只能迈着小碎步往前试探着走。
牧原去年首次年度亏损,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但是,在行业整体去化的背景下依然做到了能繁增加了20~30万头。这需要基本功扎实,钱袋子扎实,对未来有信心。
去年年末的非wen疫情对成本的影响告一段落,养殖完全成本(阶段)恢复到去年理想水平,生产绩效仍需恢复。
猪价大概率不会掉头向下,在当下价格带小幅度盘整的可能性较大,上涨概率取决于需求端的恢复改善。
能繁在 当下猪价、现金流、后市预判等综合因素下不会有太明显的巨幅波动,行业参与者多数抱谨慎态度。
股价,大家也是以谨慎为主,基本到了见了兔子才肯撒鹰的阶段。
长期一定是向上的,因为出栏基数在扩大、养殖成本在改善,利润有空间,支出在降低,有分红预期。
短期,就是博弈猪周期,目前不明朗,供给端 需求端都没有确定的预期。多空双方分歧不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