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走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近年恒指服務公司屢次把炒到高位的個股(甚至是泡沫化的價格)納入指數,又在個股低位時剔出(阿里巴巴、新奧能源、碧桂園等不勝枚舉)。舉例,兩、三年前科技股炒得如火如荼之際,恒指服務公司創立恒生科技指數,並把一眾已炒高的科技股納入恒生指數。隨著科技股回調,各大股指隨之大幅回落。這情況對香港的影響極為負面:
1. 個股被納入指數,盈富基金等眾多被動基金(ETF)必須買入該等股份,同時主動基金亦難免要加倉這些股份。之前大手持貨並大幅獲利的投資者便能輕鬆卸貨;
2. 持有ETF的投資者,在不知不覺間以高價增持了該等股份。泡沫過後,股價回落,持有ETF、強積金、基金、投資相連保險的投資者損失慘重。高位追入個股引致投資損失與人無尤,但被恒指服務公司「陰」,從而受損,是另一回事。情況類似昔日金融機構大力推銷,本質近乎行騙的「迷你債券」。若非任志剛手起刀落,逼令金融機構與投資者調解,恐怕不少迷你債券投資者會一殼眼淚,晚境凄涼;
3. 長期來說,各大指數一浪低於一浪,牛短熊長,市場萎靡不振,估值江河日下。無論對上市公司還是對投資者,香港股市的吸引力都是有減無增,金融業的發展從何說起?外人看著恒指,對香港是更有信心還是更失信心?
相反,美國股市的指數編製,是把股價炒高了的公司的權重降低(新近的操作,是把因為ChatGPT面世而炒高的股份,如MicrosoftNvidia等的權重調低)。令該些熱炒股份價格回落時,對指數拖累較少。股市一浪高於一浪,投資者獲利機會遠高於虧損,市場信心得以建立,甚至認為美國經濟無堅不摧。
金融業肯定是香港的優勢產業。任由股市被「陰乾」,即使不是外部勢力對港的金融戰,也是決不能容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