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创新能源牵手易事特集团,探路钠电+储能应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文章转载自:长江有色网

近几年钠离子产业链加速发展,据起点钠电测算,2025年钠电池出货量将超过50GWh,到2030年将超过1000GWh。钠离子电池将复制锂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成为未来10年内成长性最高的电池产品。

为了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钠离子电池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也开始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起点钠电了解到,日前,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马紫峰,董事长车海英;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杨东文等一行人组团前往易事特集团进行考察调研。

这也是继易事特集团董事长何佳、副总裁刘宝辉出席钠创新能源万吨级钠电正极材料项目投产仪式并深入探讨后,双方之间的又一次合作与交流。同时,三方还就钠离子电池、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等主题举行座谈,并在合作前景及路径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

马紫峰表示,希望能与易事特携手合作,加速钠离子电池标准化和量产化能力建立,促进钠离子电池在数据中心、新能源储能电站、交通工具和移动通讯等领域应用,助推钠离子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和全面商业化。

另据易事特集团官微文章,双方在钠离子储能等产业的合作空间极为广阔。易事特希望双方持续加强加流,共建钠电储能系统与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参与钠电池及储能相关标准建立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合创多赢局面。

显然,如果双方合作达成,那将会是钠离子电池与储能应用场景的再次联结。

钠离子电池+储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目标明确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原因在于,储能在国家战略需求布局中对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国家电网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规模储能技术更是新能源推广和能源革命的基础,是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能够满足新能源电池领域高性价比和高安全性等的应用要求。

此外,在有效弥补锂离子电池之不足的同时,钠离子电池还可逐步替代环境污染严重的铅酸电池,推动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应用迈上新台阶,为国内能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钠离子电池领域也传出了另一则合作消息,即中科海钠似乎已经与天鹏电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方向也包含钠离子电池+储能应用场景。双方强强联合之下,天鹏电源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钠离子电池量产,在低成本储能领域抢占先机。

在上述合作成立打通的基础之上,未来,钠离子电池+储能应用场景这一模式中的竞争参与者将逐渐增多,究竟谁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拔得头筹,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开资料显示,钠创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是在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新政策的鼓励下建立的创新型企业,聚焦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钠离子电池创新企业。

10月25日,浙江钠创新能源“年产4万吨钠离子正极材料项目”(一期)举行了投产运行仪式。同日,钠创新能源宣布完成由钠创老股东淮海控股集团领投,安丰创投、维科技术与珠海瑞元秋实跟投的A轮融资。

截至目前,钠创新能源现已建成吨级正材材料生产示范线,计划于今年实现3000吨正极材料和5000吨电解液的投产,并在未来的3-5 年内,分期建设8万吨正极材料和配套电解液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