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7喜欢:14
$标普500指数(.INX)$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今晚想聊些不一样的话题,因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如何提高对美股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关键为何总get不到欧美人的行事思路,最终要么贻误入场窗口,要么错失离场时机?
对于这类问题,我想分享一个书单,往小了说:有助于培养分析美股的底层逻辑;往大了讲:可开阔视野格局,陶冶情操,有助于人生决策。
写在前面:我分享的是“道”,而非术。
对于理解欧美的人文、历史环境和底层逻辑,我推荐三本书:
(1)韦伯所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格林斯潘所著:《繁荣与衰退》
(3)杜兰特所著:《文明的故事》 (作者花了40年的心血之作,共11卷,能坚持读完的都是牛人)
上述这几本书,若有兄台能坚持读完,想必定会有“脱胎换骨”之感,这种感觉很难言传。我读完后用了很长时间细细消化,对投资有种无言的相助。
下述的这些书单,分别对其垂直赛道有很大裨益,能“举一反三”的兄台,更是能做到跨行业互通:
(1)快消、零售赛道:《浪尖上的宝洁
(2)科技服务、管理:Deluzio所著《Flatlined》
(3)汽车、制造业:Sloan所著《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
(4)颠覆性科技:Andrew所著《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写在最后:有能力的朋友可以去读原版。如若有哪位兄台也有好书分享,则十分感谢!祝我们共同加大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以上,祝大家投资顺利!

全部讨论

03-06 18:15

请各位兄台注意:本人决定,从今日起,不定期分享在阅读中的箴言名句,阅读提升认知、是实践的前提,更是做到“知行合一”的第一步。
今日分享,斯隆所著《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取自第三章):
原文:“任何业务所产生的利润并不能作为衡量该业务价值的真正标准。即使一个年盈利1000万美元的项目也可能是个营利性很差的项目(如果它不能证明自己在扩张,或者需要投入更多利润,否则甚至可能会被清算...因此,并不是利润数额,而是业务的利润和其占用的投资资金之间的关系才是其中的关键。”
$比亚迪(SZ002594)$ 反观近两年的比亚迪,是否已经陷入“需要不断把赚来的钱投回到capex中,博取价格战中日渐缩水的利润”的泥潭?是否每一台车所背负的折旧、资金占用越来越大?是否还记得企业长期战略应以“资本回报”为最大指标?
以上的问题,看似是制造业难以逃离的宿命,如何走出上述泥潭?欢迎大家分享想法,交流意见。我先提一句我的看法,企业的落脚点很重要,有的行业一眼望到头;“附加价值”和”品牌力”很重要,而这不是简单推出几款所谓奢华产品可以改变的,实则是企业价值观。何以见得企业价值观?请看看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股东和消费者。
今天的阅读理解,分享的是从“通用汽车”之书看到“比亚迪的案例”。从阅读中学习,并把其中逻辑哲理运用于当今(不过要抓住变化中的不变,否则是刻舟求剑),其次再运用至掌管的portfolio,再带着问题去阅读中寻求答案,这样才可形成正向的反馈学习机制。
愿与各位兄台共成长!欢迎评论、留言、指点迷津

03-08 22:57

今晚分享,橡树资本(AUM千亿美元,近3年年化收益率16.2%)联合创始人Howard Marks所著:《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
“If we have the same information as others, analyse it the same way, reach the same conclusion and implement them the same way, we shouldn’t expect the process to result in outperformance.”
如果我们与其他人获取的信息相同,分析的方法也相同,得出的结论也相同,并且在实操中也相同,那我们就不该期待这么做会跑赢别人。
我的take-away:
主动投资,先从主动获取不同渠道的信息开始,借鉴他人而不是照抄,学会独立思考,差异化结论并去实践。
说实在,无论是对冲基金,还是有进取心的个人投资者,目标应始终盯着超额收益,我们的对手永远是指数etf和各大存款利率。
这段浅显易懂的文字,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不再做“风口上的猪”,或“人云亦云的过客”。
原文如下:

03-02 22:29

《大变局:晚清改革50年》

04-27 22:30

有段时间没有更新读书分享了。今晚分享,英国知名经济学家阿代尔•特纳所著《Money, Credit and Fixing Global Finance 》:
问题思考: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长的关联,该如何把握程度,才可预防从良性走向恶性?能否摆脱信贷依赖,以更健康的方式创造繁荣?
取自第四章:
现代经济体中,金融不稳定的核心在于无限的信贷供给能力与缺乏弹性约束之间的相互作用…否则银行和影子银行能够无限创造信贷、货币和购买力;而土地的供给往往缺乏弹性。潜力无限的名义需求与有限供给相互作用…由此产生的信贷和资产价格周期,正是现代经济体中金融不稳定性的本质所在。
取自第七章:
现代经济体中,多数信贷对经济增长而言都是多余的。相反,其中一些被用于“投机”,另一些源于贫富差距扩大,还有一些反映了不可持续的全球失衡。

03-03 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