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刚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5喜欢:2
这个结论没毛病,农村粮食大幅增产的原因就是1979年以后化肥施用量的大幅增加。 粮食增产这个事情与包产到户没有关系。 包产到户是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单位小时产出,激活了副业产出。 大集体的毛病是效率低下,缺乏副业经济,农民除了粮食,没有其他的收获。 你从人口增长数据就可以看出,65年之后每年4%的人口增长率,这个可不是饿饭能得来的。

热门回复

集体可以集中力量兴修水利,搞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没有集体化,谁管你家田有没有水?红渠等大水利工程都是群众集体一锹一锹挖出来的,分地之后再没这事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凡事有利有弊:
1)有人只谈弊或者只谈利,要小心被骗。
2)过去的条件下是利的,放在今天的条件是不是仍然利,值得思考。
3)有那么一部分人,又想要联产承包的劳动积极性强调多劳多得,又指责中国贫富分化严重,以这种只想要利不想要避的精神分裂式看待社会、批评政F,是很可笑的。
4)放眼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私有制,又有哪个农业国可以从二战后能像中国这样成功地工业化?一批一批人在那鼓吹私有化、自由化能治百病,完全无视苏联私有化后的刻骨苦难、无视拉丁美洲私有化➕自由化后坐拥最好的自然条件年年饿死人,无视海地、利比里亚复刻美国体制只换来了无尽的贫穷。
5)再次强调,我们不反对联产承包,不反对私有化,我们反对第四条中,天天强调联产承包、私有化自由化能治百病的人,警惕这种“砖家叫兽”。

可以呀,您可以随便列举一下哪些民营企业发展的好带动了成都西安贵阳,我们尽量基于事实讨论嘛。
另外,我再列举一些更明显的事实————底特律汽车城全是民营企业,但是底特律汽车城破产了。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些民营企业的全面塌方呢?为什么民营企业在底特律没有活力了呢?

1)上面我都是做了对比的摆事实讲道理,哪里颠倒黑白了?真理不是越辩越明吗?靠扣帽子能探索真理吗?不顺着你说就是颠倒黑白吗?你如果真经历过那个年代,起码也六十岁了吧?说话是不是该更稳重一点?
2)你说科技水平农药化肥这些东西都没变?43方案就是73年获批的,80年代初大面积投产的,怎么能说农药化肥没有变?我小时候就是农村长大的,农村老人都说化肥使用后产量增加了近一倍,怎么叫没变?
3)联产承包半年后就解决了温饱?如果科技水平没变,还是没有化肥,联产承包半年就能解决温饱,那么中国历史3000年记载怎么年年有饿死人的记录?如果真能如你所说,太平天国均田之后就立即国力大增了呀,怎么反而打不过区区湘军这种不分田的?

承包了,收了粮食,自己先存起来,多的拿出去卖。而集体的话,多少等别人发,别人管你吃饱吃不饱?

所以国企产能落后出清大下岗,你提醒我别忘记教训;那么请问底特律全城的民企一起破产,全城下岗又是不是教训?
是不是国企大下岗就教训深重体现了国企的问题,底特律全城大破产就体现了民企的优越性?
再次重申,我们不反对私有制企业,我们反对的是双标,反对的是把私有制企业和自由化吹成灵丹妙药。
恒大整出这么大的雷,老板包养那么多人,我也没看有人反思民营企业的问题;国有企业总经理跟情妇逛街,就有无数人反思国企问题————双标已经深入人心。

……商业时代,建在出海口边上才能极大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这是《国富论》早就论证过的事情,不需要争论了,可以自己看国富论关于介绍分工的章节。海螺水泥的T型战略更是典型代表,更形象容易理解。
成都是中国中西部陆路交通枢纽,勉强能吸收些周边的需求,发展下自己轻工业,经济发展算是尚可,跟沿海城市比也称不上多好。而成都真正不可替代的王牌,如航天等重工业,正是改开前的产物,是改开之前三线建设落户过去的,也没有做过大的改制,照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举例成都恰恰是给国有企业正名。

1)古代的土地归土豪所有,现在田地是均分的————并不是,中国最开始就是井田制,土地就是均分的,从秦代开始才允许土地买卖。
2)现在的农业科技远超过去亩产高很多。现在农民的文化水平远超过去。————所以按此单变量“对照实验”可知,现代农民吃饱了是因为科技水平的进步而不是因为联产承包。
3)农药和化肥种子等远超古代————再次印证,现代农民吃饱了是因为科技水平的进步而不是因为联产承包。
4)全世界各国基本都是土地私有化(也即自己承包自己的),也就是承包制度没有大的差异;而中国的单位面积土地供养人口数量是世界之最,可知中国表现出来的优秀与承包制度没有关系。
以上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古今中外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东西,看看过去跟着苏联跑的国家结果如何?事实胜于雄辩。”
————我看您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屁股也不歪,所以我很愿意详细讲解我的看法,也欢迎您基于事实来反驳,增加我的认知。
1)事实确实胜于雄辩,只不过真实的历史已经被胜利者改写,太多人受骗了,现在都有人开始岁月史书说美国是二战的中坚力量了,信众还不少呢,归根结底有兴趣了解历史的人太少了,在乎真相的人并不多。
2)东欧:历史上东欧本就是比西欧穷,先天没有好的出海口,后天没有西欧的工业化优势。东欧脱离苏联后,变好了没有?并没有。连乌克兰这样沃野千里的国家,也成了“欧洲子宫”,其它国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改变制度后的境况。
3)朝鲜:60年代比韩国富强多了,是苏联倒向美国后逐渐断了石油来源,又被美国封锁,工厂逐渐报废,才成了今天的模样。当然,朝鲜本身就不是正宗的马列国家,本身他的体制就有缺陷。
4)古巴:就在美国脚下,被封锁几十年,联合国都看不下去了要求美国解除封锁,只有美国以色列投了反对票。古巴人民生活还是很富足的,医疗几乎免费了,以至于殖人们不好下嘴都不知该怎么黑它,让他存在感比较低。
5)苏联:建国前的沙俄底子不厚,本就是列强之耻,日俄战争都打不赢。但是十月革命一声枪响,这个国家几十年内就成了欧洲大陆唯一能抵挡德国的国家,战后也成了能与美国掰手腕的国家,红色制度带来的是正面意义而非反面。苏联地处寒带,青年人口被二战打没了一代人青黄不接,没有不冻港,工业底子也比不过美国,这都是客观事实;它还错误的采取了军备竞赛的策略,错误地与中国决裂失去唯一臂助,错误地没有做粮食安全储备等等多个战略失误,否则70年代的美国自己就先危险了————尼克松肯屈尊访华,中美二打一才搞死的苏联。
6)中国:二战后唯一一个从农业国成功全产业工业化的国家,推崇私有化自由化的后发国家四小龙、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已经证明了中国的制度更有竞争力。现在世界强国除了老牌列强——当年的“八国联军”,就是中国了,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制度优越性。这个建国70年就超英赶美的国家,已经成了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制度优势就是事实。

所以底特律既然全是民营企业为什么也能变成落后产能呢?
为什么整个城市一起变成落后产能了呢?
民营企业这样不稳定的吗??

国有企业建在没有出海口的东北,本就是无奈,一方面外面被封锁没有市场,建立时就没考虑外需;一方面沿海怕随时有战争被打烂的风险,那时候重工业都尽量弄在内地。
工业工厂必须建在出海口旁才能压低进出运输成本,和平条件下这一点缺陷就凸显出来,做改变是迫不得已的,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老挝紧邻越南,发展天壤之别,也不过是一个临海一个内陆的区别而已。
另外,同样我也可以说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都破产了,证明了美国的制度搞经济不行,跟您说的问题是相同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