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6喜欢:4
四大名著中,我一向最不喜欢《红楼梦》,因为谈的都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家长里短的,怪惹人烦的,特别是其中的人物,我都觉得怪别扭。唯一的稍微有些好感的人,也就是宝玉了。
对宝玉的好感,来自于文革时代的一本评价红楼梦的书。我上初中时,学校里来了一位从东北过来的老师,这个老师脾气很古怪,天天在家打老婆,这个老婆是他新娶的本地人,东北吉林老家还有一个。但是他学识较为渊博,学生们和他玩得都很好,他对我们也很热情,但是我只去过他家里一次,他见了我还大加夸奖了一番,因为我当时是全校第一名,他已经从别人那里知道了我的信息,他说如果我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去找他帮忙。他带过来很多书,学生们都借了来看,我因此从同学那里借来看了一本,这一本就是四人帮那帮知识分子评价红楼梦的,我忘记了是哪一位写的了。这本书的观点就是这是一本反封建专制树立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和人性觉醒的书,并且认为贾宝玉是人性觉醒的典范,但是又认为宝玉的觉醒不彻底,是瓶子里受约束的那种自由主义,而且他依然存在相当的阶级意识,一旦离开了大家族的保护,他的自由主义也就保不住了。对这本书的观点,我还是很认可的,虽然书中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说法有些教条,但是对于《红楼梦》本质上是人性解放和倾向平等这一点我是很认可的。
我这些年来一直认为对四大名著的主流看法,是与作者的本意是有重大区别的,甚至是完全颠倒的,对此我以前曾经写过几篇自己的见解。或者作者的本意也是有问题的,现代眼光和作者的意图也是截然相反的。这一次我评价下红楼梦里妙玉这个人。似乎主流的看法是对妙玉持可怜的态度,认为她品行高洁,脱离尘世,但是却被歹徒侮辱而死。可以说最高洁的品行遭遇了最悲惨的结局,鲜花最终被蹂躏到了大粪里,这种强烈的对比,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刺激,只剩下了对命运的感慨。而这就是作者的目的,四大名著是雅俗共赏的,既可以被高明的人士解读,也可以为平民提供情绪价值。
但是我们从对妙玉的判词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显然前面两句点明了妙玉的本质,也就是她只是欲洁欲空,但本质上不洁不空。实际上,首先,她各种布尔乔亚风,出家人还带着仆人,其次,她爱慕宝玉,只是因为宝玉是四大家族的,最后,她对待刘姥姥的态度是嫌弃,连她用过的杯子都要扔掉。实际上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花朵对世界只存在想象,她的所谓梅花雪,品茶等等,都是需要有闲才能干成的,她所谓的空洁,实际上就是指大家族小姐的悠闲娱乐罢了。
因此后面的那两句“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实际上并非是指她是金玉质,而只是她幻想自己是金玉质,她本身只是淖泥,所以她的命运归宿也是淖泥。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那就是作者必须拒绝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瞎编乱造,而是写作必须依据规律性,也就是让人物的性格来决定他的命运。因此,这后面的两句,实质上是指妙玉本为淖泥,她的归宿必然是淖泥,但是她却幻想了一种根本存在的洁空,幻想自己是金玉质,所以她最终不是朝着自己的幻想前进,而是向着自己的本质前进,归于她的本质了。而对于读者来说,他们恰好是和妙玉一样,本为大粪,却幻想自己是鲜花,所以才对妙玉的遭遇充满同情,但是实际上,这是同情自己的命运罢了。他们自己也是抱着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自己多牛逼多么品德好,实际上他就是朽木粪土品德败坏,所以她就陷入了糟糕的命运。
我们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对人的批判,不是对物的批判。而我们自己也是人,所以批判的就是我们自己。我最近读三大寓言家的作品时发现,这些寓言并不是在说某些动物是傻子,某些别人是傻子,而是说读者是傻子,是警醒读者改进的。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些作品当成性格悲剧来看,从人物的性格与他的结局之间的必然性来看,而不是感慨世事无常,不是感慨人得到了不应有的命运。我们应该这么看,金陵十二钗以及四大家族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他们自己的本质必然导致这样的结局。我再次重复一下那位穆斯林的美女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她说人生的路径不是注定的,而人的终点是注定的。我想她可能是受了宗教上的教育才这么说的,但是这句话是对的。四大名著的每个人物最终是因为他们的本质,也就是他们的性格缺陷导致了最终的必然的命运,并不存在上帝进行了错误的判断冤枉了他们的情况。
所以关于妙玉的判词,我认为这并不是可怜,而是嘲笑,嘲笑一个本是淖泥,却幻想自己是金玉的人。
最近刚过端午节,我本来是想写一下屈原的,其实屈原本人也是这样一位幻想自己高洁,却实际上是淖泥的人,这种人非常契合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而且他的结局与他自己的渴望之间对比的强烈,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因此他的命运最容易引起老百姓的共鸣,所以他就成了我国最被纪念的人了,端午节也是民间的最大节日之一。我劝大家去读一读《离骚》和《渔夫》来看清楚屈原的本性。
人的明智选择是理解性格与最终结局之间的关系,最终选择改进自己的性格来符合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幻想一种根本不存在的逻辑关系,幻想并不能取代现实,而那些怀抱美好幻想最后结局不堪入目的人,其人生其实都经不起分析,一分析就会发现他们的日常行为也是不堪入目的,这些人的本质就是把大粪幻想成鲜花罢了。

全部讨论

06-22 15:08

和你相反,四大名著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因为他是四大里面唯一一部真正把人当人的,不管男女老少,权贵还是奴仆,一视同仁。
这也是我认为曹雪芹最伟大的点,在那个时代,他对人的爱和认知已经到了这种程度,甚至放在现在都不算落后。
至于对妙玉的判词,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觉得你误读了,他怎么可能高高在上嘲笑妙玉呢?曹公自己后来也过得很不好啊,贵家公子搞得没饭吃,哪有心情嘲笑别人?而且人非完人,妙玉有她的缺点,也有她的优点。她的下场有咎由自取的方面,也有社会的原因。客观评价带点同情才是真的。

06-23 22:11

"而对于读者来说,他们恰好是和妙玉一样,本为大粪,却幻想自己是鲜花,所以才对妙玉的遭遇充满同情,但是实际上,这是同情自己的命运罢了。他们自己也是抱着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自己多牛逼多么品德好,实际上他就是朽木粪土品德败坏,所以她就陷入了糟糕的命运。" 这段很精彩

06-22 15:42

看看

06-22 14:14

谢谢,骂的好

06-22 13:58

你这只是一种自己的解释。

06-22 13:46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在于,提供了多妻妾家庭的诸多管理案例。一般人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