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甲午战争失败之原因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0喜欢:10

对于1894年的甲午海战,有很多人进行了分析,但是我认为这些分析,没有一个是正确的,或者即使结论没有错误,但是由于没有可靠清晰的论证过程,所以很难令人信服。

首先让我们论述这场战争的过程,朝鲜发生内乱,新政权支持日本(这或许是由于袁世凯对朝鲜执行殖民主义政策,导致了朝鲜人的反感),日本人以此为借口驱逐清军,导致光绪对日宣战。此后,清军的海军运输队遭到日军袭击,之后发生了黄海上的主力海战。海战后,北洋舰队龟缩于威海卫军港,导致清军在朝鲜被日本击败,日本人从山东半岛南部登陆,攻陷威海卫军港,海陆夹击,全歼北洋舰队,导致海陆主力均失败,于是光绪被迫和谈。

对这个战役,许多人认为此战败于陆军,即使是威海卫,也是由于陆军失败才导致海军失败的。有些人指责李鸿章保船避战之策略,但是有人为他辩护说,这是因为存在舰队理论学说主张的,也就是海军不需要出海作战,而应该在基地内牵制敌方海军。甲午战后,国内精英普遍认为是制度原因,因此发起变法运动,但是今日很少有人从制度上分析甲午战争何以失败。对海战,普遍认为是海军作战很勇敢,至今此次海战也上了历史课本被赞扬,也拍成了电影,总体是赞扬的态度。目前也没有从军事上指出作战上的失误,好像全都是因为后方的贪污受贿,特别是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

我这里主要从军事观点上谈论该战何以失败。特别是海军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败,这是因为我与普遍的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海军负有主要的责任。

在古代,威胁我国的主要是游牧民族,骑兵速度很快,可以自由选择攻击的时间和地点,因此,虽然我国单兵作战力很强,但是依旧处于防守的地位。虽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但是直到清代,依旧在对骑兵作战上非常被动,譬如对准噶尔的作战就持续了百年之久。为应对游牧民族,我国修建了长城以作为防御的用途。

近代以来,英国作为海军强国,来去自如,可以自由选择攻击的时间和地点,其和游牧民族非常类似。后来清王朝建立海军,目的是和修建长城类似,譬如北洋舰队是为了拱卫京师,而不是为了出海作战。所以后来中法战争时,海军没有任何出击的记录,没有出击印度洋打击法军运输舰队尚情有可原,当法军攻击台湾时,舰队也是毫无作为,甚至法军舰队开进福州时,东海舰队竟然坐以待毙结果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清政府自以为洋务运动有成效,于是效法西洋各国,对朝鲜实行殖民主义政策。有西洋人对李鸿章指出,此种政策容易引起与列强的矛盾,将大清拖入战争,而大清在历次战争中均失败导致割地赔款,避免战争对清政府有利,因此劝李鸿章对朝鲜实行门户开放,引进列强制约日本。但是袁世凯到朝鲜后,俨然朝鲜的太上皇,朝鲜逐渐变为清政府的殖民地。此后亲日派政变,让日军驱逐清军,引起甲午战争。

甲午开战后,南洋,福建二水师从未北上与北洋舰队集中。有人以为这是各都督各自为政,但是我以为这是由于各种水师的防御性质决定的,既然海军的作用是防御,那么就没有集中的必要。事实上,北洋水师也从未出击日本海阻碍日本陆军向朝鲜运输,结果导致日陆军得到增援,从而能够战胜清陆军。而与此相反的是,日本海军到达黄海,对清军运输舰队进行了袭击。这时北洋水师才开始出动,但是仅限于在黄海巡逻,护卫其运输线,也因此遭遇日本舰队,引发了黄海海战。有的人以为此战双方海军损失相当,日本海军也损失惨重。但是问题是,此战之后,北洋海军就躲进了威海卫军港,再也没有出战,导致日本军队源源不断运到朝鲜,清军因此溃败,就连日本军队在荣城登陆,北洋海军都未阻止,导致日军完成对威海卫的合围,夺取了陆地炮台,从而海陆夹击,导致北洋海军的惨败。

纵观日后的日本对外战争,几乎都有类似的情形,也是为什么日本总是能够胜利的原因。譬如在日俄战争中,俄军无论陆军还是海军,都比日本强大,但是俄军太平洋舰队分别在旅顺和海参崴,而波罗的海舰队在欧洲。当时旅顺舰队毫无作为,导致日军从附近登陆,全歼该舰队。同时海参崴舰队也很少出击,导致日军源源不断运往东北,从而取得了陆地作战的胜利。而在抗日战争中,国军攻击上海,日军的援助源源不断,后来在杭州湾登陆,国军因此溃败撤退。而在日后的太平洋战争中,美海军阻断了日本的增援,日本困守各岛,于是被各个击败。当然,日本深明此道理,所以在开战之初,就全歼美太平洋舰队,所以日本畅行无阻,在战争初期击败了美菲律宾,英东南亚军队。而在二战西方战场,德国无法击败英海军,只得派出潜艇袭击,但是未能阻断运输,后来美军加入后,德国的西线溃败就成为定局了,因为德军失去了战役的主动权。而在朝鲜战争中,北方虽然击败了南方,但是由于美海军的优势,开辟了仁川登陆,所以北方就溃败了。

因此,我认为日本的胜利其实是军事科学的胜利,日本的胜利充满了必然性而不是偶然性。试想,如果袁世凯能够在朝鲜拿到军港,南洋,福建,北洋三军的主力舰集合起来依靠军港在日本海巡弋,既能取得军力优势,又让日陆军无法登陆,那么日军的胜利也就无从谈起。甚至,清海军如能护卫陆军在日本登陆,那么清军就能胜利了。甚至于,清海军如能保证在黄海的行动自由,能够从南方海运运兵去朝鲜,取得在朝鲜的军力优势,陆战也不会失败。甚至,即使海军能够保卫在山东的海岸线,让日本不能在附近登陆占领威海卫军港,那么北洋舰队起码能够保存,从而在谈判中获得筹码。但是事实上,清海军在战争中毫无作为,他们是坐看日军在朝鲜登陆,在荣城登陆,导致陆军溃败。这与后来的日俄战争中俄海军的表现是类似的。在后来的中日战争中,国军攻击上海之所以不能取胜,根本原因也在于日本的海洋自由运输权,而后来国军溃败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而在甲午战争以及日俄战争中,中俄并非没有能力获得这个权力,只是因为缺乏军事科学而没有使用这个权力罢了,因为当时中俄海军都比日本海军强大。

战争胜利的关键原因在于能够能够集中兵力,从而以多胜少。而海军的作用正在于保证自己一方的行动自由,从而让自己集中兵力,而取消敌方的行动自由,让敌人无法集中兵力。而清政府在使用海军的时候,对海军的使用非常愚蠢,形同坐以待毙,既没有维护自己的行动自由,也没有破坏敌人的行动自由,从而将主动权让给了日本人,让日本从容集中兵力击败清军。因此甲午海战的失误,主要是海军的失误。我认为清末的洋务运动,其本质是依靠自己财大气粗,购买武器而已,重购买而轻视科学,导致虽有物品而没有使用的方法。对于海军,重视的仅仅是军队的操练,而没有学习海军的战略战术。这与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时的发现是一样的,清军并不缺乏先进武器,但是这些武器都锁在仓库里。军队的先进其实并不是武器的先进,而在于人员素质的先进,在于军队懂得如何使用武器。而对清王朝来说,武器最多,善于使用武器的士兵次之,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最少。

到这个时候为止,我们才能谈论所谓的制度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就有那么多严谨治学的人才呢?为什么恰好是这些人才能够被天皇看中并被委以重任呢?实际上我们观察后世,能够正确理解海军的,只有英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国家。为什么日本人就能过精益求精,学贯中西,正确运用军事科学呢?我认为这既有日本普通人比我们强的地方,也有日本统治者比我们强的地方,日本有人可用而且日本还用了。而清王朝当时,既没有这类人才,清政府也没有重用人才。清王朝重用的人才普遍出身士林,而这些人普遍不如日本,譬如曾国藩和李鸿章虽然为我国杰出人才,但是远不如日本明治维新人士了。实际上,不需要谈清末,直到现在,我们依旧需要承认,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日本,无论是制度上,科技上,文化上,诺贝尔上的,实际上只有在盲目自信上,我们能够胜日本一点。

实际上,时至今日,我不认为我们已经达到了甲午海战时日本对海军的认识程度,实际上我们今日的海上航行自由权依旧远不及当日的海洋航行自由权,我们今日依旧是一个近海海军。许多人总是对军事上抱有过度的自信,这种自信和乞丐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差不多,这是因为无知导致的自信。实际上没有海权的国家和拥有海权的国家对抗,就是坐以待毙,因为敌人可以获得任何国家的资源,随便交流,而没有海权的国家只能闷在家里,这样的情况下不需要任何战争行为,胜负就已经分出来了,英国在历史上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当拥有海权的国家想要打仗的时候,没有海权的国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全部讨论

这篇不错。
但有一点问题,就是在当代以前,陆对海是难以观测的,所以,注定海权是攻势,陆权是守势,海权可以在任意有利地点攻击陆权。
而当代由于对海观测水平的提高,海权目标在无遮蔽的海上处于可确定坐标的亮点状态,而海权则无法一一测定陆权茫茫多目标。
因此可以说当代陆权海权攻守易势了,特别是现在中国是陆海权双修,现实和tess的想象并不一样的。

非不想而是不能也,前期清军就利用海船持续向cx运兵,北洋舰队为此护航。因此才爆发海战
海战后如果双方打平或者舰队受损差不多,那么还有能力护航
沉没了5艘后已经没有力量护航了
还不如保船避战,放弃cx

2023-12-02 22:47

黄海海战太多细节了,北洋水师方面十年没有增加新的战舰造成两方吨位差缩小了,日本用上速射炮了战后统计发射炮数远远高于北洋水师,但是北洋水师射击精度远远高于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受创后给予的各自为战信号,这场海战太多细节了,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铁甲舰队之间的海战,双方都没经验。日本联合舰队后来研究了胜利原因,自己也承认是运气,运气还是运气。

2023-12-04 15:23

有个重要细节较少提及,甲午海战只持续了5个小时,清军失去制海权,这还是上个时代的海战。现代海战,如果相同体量国家开始大规模冲突,将没有后方可躲,没有战略迂回空间,没有改正错误,升级装备的时间,会在很短时间内,以一方完蛋结束。而且身经百战,和一直在演习的差距可想而知,切勿夜郎自大。

2023-12-02 22:41

盲目自信

2023-12-02 22:53

有本美国人写的书探讨海军战略,关键是要集中兵力。

2023-12-04 14:11

从上到下,胆小怯战而已。。。在这种思维下,任何行动都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