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国家的人性及其历史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7回复:155喜欢:78

只有对社会做出正确的预测,社会科学才能称为科学。而我以为,只要对历史做出正确的陈述,就能够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我认为世界确实是存在规律,并且只是在简单重复这些规律。如果说社会无法被正确的预测,那么一定是没有对历史进行详尽的研究,进行了错误的陈述所造成的。为此,我认为就西方历史进行研究研究,并观察蕴含在其中的人性,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研究能够概括人性的主要特点,并且对预测社会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历史首先发生的现象,是英法走向的不同,在十八世纪时,英国走向了议会政治,而法国建立了王权开明专制。因此许多法国作家对英法的民族性的不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法国的民族劣根性很大,而英格兰民族具有极大的优点,这种法国作家堪称法国鲁迅了。

在十八世纪之前,英法其实进行了相同的社会演变,但是由于某些我目前尚不知晓的原因,导致了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都进行了统一全国的战争,不同的是,英国国王失败了,而法国国王胜利了。当今许多人称道的大宪章,并非是英国国王自愿签订的,而是他在对贵族的战争中失败了而被迫签订的。英国国王总是国内战争的失败者,后来查理一世又被议会军打败,乃至被砍了头,此后复辟的查理二世,又被贵族们设计赶跑了。总之,英国的内斗总是以贵族的胜利而告终的,其结果是贵族们掌握了权力。但是,由于英国的穷人在其中毫无作用,所以英国的穷人是毫无权力的,是任人宰割的,这正是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的原因,穷人的生活是凄惨的。到了法国大革命时代,英国虽然号称民主政治,但是事实是英国是被几百个大贵族霸占着所有的位置,穷人根本无法出人头地,这件事充分说明,利益是争夺夺出来的,是斗争的结果,没有不劳而获的利益。

而法国的历史事实是,法国的贵族们在面对法国国王的统一战争中,也并没有束手就擒,但是问题是法国贵族就比英国贵族们差一点,他们没有联合起来反对国王,而是被分化而各个击败了。国王胜利之后,就强迫贵族们离开领地到巴黎居住,于是贵族们就成了国王的奴仆,法国就建立了王权政治,而法国的国王们就因此成了英明神武的偶像,譬如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都是雄才大略,而雄才大略也正是其在战争中胜利的原因,从而是建立王权政治的原因。我认为英法的这段历史或许是偶然性造成的,至少我至今尚不明白何以法国贵族就会失败而英国贵族就能胜利。但是我认为两国斗争的不同结果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这也正是法国作家所认为的法国民族劣根性的原因所在。

由此可见,英法的历史走向之不同,并非是两国国王的思想有何差别,只不过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这才造成了英法的不同。而没有参与的那一方,也就是英国穷人和法国穷人,其处境是一样的,都是没有获得任何权力。英法的不同,只在于一个是贵族占据了权力,一个是国王占据了权力罢了。

然后咱们再论述其后的历史。法国此后发生了启蒙思想运动,这场运动事实上得到了相当一部分贵族的支持,启蒙四杰中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是贵族,伏尔泰甚至是大贵族。我想他们之所以如此,与他们对国王欺压他们很不满是有关系的。路易十六召开等级会议时,相当部分的贵族和教士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投向了第三等级,甚至连法国王系的旁支,法国第一大贵族,也就是奥尔良公爵,都改名叫做菲利普-平等,并进入了革命后的议会成为议员。从这个事情看,法国大革命事实上是法国各阶级共同反对法国国王的革命,而路易十六被处死后,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各阶级迅速发生了内讧,穷人开始反对贵族和资产阶级,到了1848年后,变成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了。法国当今的民主政治,正是这种内斗的结果,是各被压迫阶级反抗的结果。

因此,我们说英法的不同是由于斗争的不同结果,而十八世纪后,其走向逐渐相同,则是因为斗争的相同结果。

然后,再让我们看看其与殖民地的关系。当英国为了保卫其在欧洲的领地汉诺威,而以金钱支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进行七年战争,并且在海外与法国和荷兰进行殖民地战争后,耗尽了国库并欠了极大的外债。在这个时候,英国议会不是让英国本土与各殖民地均摊债务,而是把重担加到了美洲殖民地人民的头上。这种压迫引发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满,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当殖民地派代表向英王请愿,希望英王主持公道时,英王却支持了议会。我想,这是因为英王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他一定阅读了历史,知道国王与议会斗争的后果,他并非不愿为殖民地人民主持公道,而是不敢。杰斐逊因此写到,一群暴君比一个暴君更坏。杰斐逊所说的暴君显然是指英国议会而不是指英国国王,事实上美国当时谴责的也正是英国议会而对英国国王抱有希望,所以他们才向国王请愿。美国人民斗争胜利了,这是美国制度之所以建立的根本原因。

我们发现,英国日后的殖民地政策与法国颇为不同,一战时,英国就让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等建立了议会和政府,自己管理自己,不再受英国议会管理,英国本土和这些殖民地处于平等地位。而当印度人决定独立时,英国顺从地溜走了,而没有诉诸战争。我们知道英国是务实的民族,他们不做无谓的斗争。事实上,英国人绝非善类,否则他们当初就不会对殖民地那么残酷。一定是美国人用实际行动给英国人上了一课,才让他们在日后这么乖巧。这些殖民地都应该感谢美国人才对。

而法国就不曾得到英国人这样的教训,所以他们就得再吃一次教训。所以当越南人决定独立时,法国立即卷土重来,后来经历了奠边府战役,法军失败,他们这才决定退出越南。在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事实上,法国人民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后戴高乐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决定聪阿尔及利亚彻底撤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的历史,是和其他国家一样的,西方国家的制度,完全是内斗胜利的结果,而事实上那些不曾参与斗争的阶级,都不曾获得权力,权力是对胜利者的奖赏,它不会授予其他人。而即使是本国实现了民主平等,他们依旧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正如杰斐逊所说,一群暴君比一个暴君更坏。所以,西方国家对殖民地的滔天罪行是无法掩饰的,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殖民地的独立,是殖民地人民进行反抗的结果。

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世界各地的人性是完全相同的,西方社会的民主自由平等,并非是某个人的理念特别先进的结果,而是各阶级进行博弈的结果。即使是在这种社会下,如果不进行博弈,那么依旧会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地位,譬如十八世纪时英国的穷人和殖民地人民。国外的这种制度与其说是人民的思想觉悟高,不如说是武力下的恐怖平衡,这与核武器之下强国之间的的战争减少了是类似的。美国宪法坚持的自由持枪权,正是这种理念的反应。拥有武器带来的报复能力,是个人唯一能够仰仗的。敢于斗争,并且时不时秀秀肌肉,是西方制度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我们时常会注意到,最近几年,法国的罢工和游行,时常打得头破血流,但是法国人民从来没有害怕退缩过。而美国疫情期间经常出现的抗议,甚至是持枪示威,这种方式正是美国制度得以维持的原因。

因此,有些仰慕西方的人士认为,我国应当被西方殖民地三百年,以接受西方的先进理念。这种说法毫无道理,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如果我国真的被西方殖民地了,不会与现在有任何差别。西方不会尊重那些不会反抗他们的人的,他们一定会残酷掠夺剥削那些不会反抗的民族,他们历史上就是这么干的。掠夺剥削正是他们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所在。

因此,我从西方社会的历史论证了,西方制度是斗争胜利的结果,没有无缘无故的权利,没有无缘无故的道德品质。西方的历史,也是国王欺压奴役其他人的历史,也是本国人民欺压掠夺其他民族的历史,只不过,他们最终失败了,然后他们在国内建立起来了武力下的平衡,并发展了一套掩饰真相的学说罢了。

精彩讨论

b_ing2023-10-05 12:57

英国好玩的,历史上一共41位国王,公认的昏君只有一个,而明君辈出,既没有说要立嫡,也没说非要男人才能当国王,即便被称为女巫的玛丽在政绩上也可圈可点。
与此同时,和我们这片土地不同,英国这片土地上,贵族每次不满国王的统治后,一路联合打到伦敦,然后逼迫国王签字盖章后就撤了,英王后面不遵守协定,就再来一轮,然后大宪章上追加一些条例。我们这刚开始的都被砍了,然后剩下的相互砍,都觊觎这那个掌管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rzxct2023-10-05 14:00

这就是根源所在。为什么我国就没有联合而只有互斗?孔子将君子不党作为美德,而休谟等人则提倡结党。我认为结党是弱者谋求利益的唯一科学手段,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事实却是底层互斗,高层互斗。然而我们如果认真观察,依旧可以发现,结党是我国那些帝王胜出的根本原因,而农民一盘散沙,也是农民起义大部分被扑灭的根本原因。往往有些人指出强者王败者寇,但是事实是结党的是强者,不结党的是弱者。三国中,吕布是单挑第一,然而胜出的却是曹操,因为曹操有众多谋士武将,团体作战。刘备能屈身人下,以高龄而拜年轻的诸葛亮为师,将大权委任于诸葛亮,自己也听从指挥,是他能后来居上的根本原因。曾子指出,牛马强而人弱,但是牛马为人类所奴役,是因为“人能群而彼不能群”。
由此可见,我国的政治实际上大部分是局限于个人的单打独斗,而不是团体作战。团体作战的思想只存在于少数人的心中,就是这些人战胜了他人,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他反过来不是提倡这种思想,而是禁止这种思想,凡是出现结党,立即抓捕处死。这在我国的历史上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因此政治科学是否高度发展的标志就是结党的问题。如果人民还不知道这个道理,还不能实行广泛的联合,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治就是高度不发达的。
《共产党宣言》的扉页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这部宣言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rzxct2023-10-04 21:44

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
中国实行当今的政治,是战国时代形成的。当时各国进行激烈的战争。其目的是掠夺对方的城池和财富。各个国家都生了吞并之心。
当时贵族尾大不掉,许多国君软弱无力。对外战争本来是为了掠夺,结果转手又赐予了贵族,而贵族反复无常,国君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失。甚至贵族们起来灭掉国君也是时常发生的。
中国与英国的不同是,中国人不善于妥协,不懂得共同利益。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晋国国君式微,贵族做大,这时贵族们并不是联合起来把持朝政,而是把晋国给分了。但是英国贵族们却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议会维护他们的利益。我相信不可能一直追问原因,因为原因之上还有原因,如果一直追问下去,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这里想把问题问到这里就截止,那就是中英先天禀赋的不同导致了两国贵族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力量的源泉就是结党,团结就是力量,但是,中国确实没有发明结党的办法,斗争救赎主题,这导致除非国君昏聩,否则贵族根本无法赢了国王。
好的,这时一位政治学的天才,商鞅,横空出世,他敏锐的注意到战国时代的主要矛盾是各国之间的矛盾,而各国的内斗是力量削弱的源泉。因此他发展了一套成熟的方法,这套方法解决了贵族,将一切权利收到国君手里,从而集中了力量,统一了中国。日后,凡是出现了内战,都是实行这种制度的取得内战的胜利。
因此许多人认为是草原民族的压迫导致我国采用了这种制度,但是考察历史,很容易发现,是战国时代形成的这种制度,这种制度在对外战争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实际上国外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例,凡是战争时期,往往就会实行独裁。法国的强大,是因为路易十三统一了法国,因此路易十四才能在欧洲发动战争。
实际上,专制比内斗更具有战斗力,是世界各国都有证据的。波斯人建立了大帝国,也是因为实行这种制度。中国的统一,其实就是战国时代各制度自由竞争的结果,最终,是专制取得了胜利。
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民主没有能够产生?历史上,自由民主的希腊人战胜了专制的波斯人,自由民主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是近代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这么问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只有极少数国家自动产生了民主自由,而在其他国家,如波斯和中国,专制是最有战斗力的制度。
因此,我想民主自由很可能需要比较高的先天禀赋,善于逻辑,才能发现其中好处,才能形成这种制度。但是如果没有这种禀赋,那么专制是最有效率的制度,中俄实际上是在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国家,他们瓜分了欧亚草原,打败了所有敌人。
因此,这就是我的观点,我认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制度之争,这些制度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最后剩下最有效率的制度。我不认为草原民族是我国制度形成的原因,历史记载表明,我国制度是战国时代形成的,是专制制度统一了中国,这证明了这个制度的优势。

全部讨论

2023-10-05 12:57

英国好玩的,历史上一共41位国王,公认的昏君只有一个,而明君辈出,既没有说要立嫡,也没说非要男人才能当国王,即便被称为女巫的玛丽在政绩上也可圈可点。
与此同时,和我们这片土地不同,英国这片土地上,贵族每次不满国王的统治后,一路联合打到伦敦,然后逼迫国王签字盖章后就撤了,英王后面不遵守协定,就再来一轮,然后大宪章上追加一些条例。我们这刚开始的都被砍了,然后剩下的相互砍,都觊觎这那个掌管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为什么中国的士大夫也就是贵族,在王权面前几千年都无所作为呢?

这篇写的真好。非常佩服。

个人对西方历史没有读那么多书。
不过你的第一段内容里概念不少错误,逻辑混乱。
比如社会科学和科学其实不太一样。社会科学是在人类社会以及文化层面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即使人类最终要遵循进化论的逻辑,但是跟自然科学还是有些不同,人类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学习自然规律去更好地发展。但是运用古代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经验去推导/预测未来大概率会出问题,因为中国古代对于科学/理性的认识水平较低,而现在随着对科学认识的提升,理性水平提高了很多,意味着科学这个变量可能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历史经验的总结/归纳。
在西方的定义里,多数历史学家是把历史学归类为人文学科而不是社会科学学科。即使有些高校把一些历史研究项目放到社会科学下面。
贴几段英文:
social science, any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 or science that deals with 网页链接{human behaviour} in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Usually included within the social sciences are cultural (or social) anthropology, sociology, psychology, 网页链接{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iography is regarded by many as a social science, and certain areas of historical study are almost indistinguishable from work done in the social sciences. Most historians, however, consider history as one of the humanities. In the 网页链接{United States}, focused programs, such as African-American Studies, Latinx Studies, Women, Gender, and Sexuality Studies, are, as a rule, also included among the social sciences, as are often Latin American Studies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while, for instance, French, German, or Italian Studies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humanities. In the past, Sovietology was always considered a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 in contrast to Russian Studies.
Beginning in the 1950s, the term 网页链接{behavioral sciences} was often applied to the disciplines designated as the social sciences. Those who favoured this term did so in part because these disciplines were thus brought closer to some of the sciences, such as 网页链接{physical anthropology} and 网页链接{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which also deal with human behaviour.
Strictly speaking, the social sciences, as distinct and recognized academic disciplines, emerged only on the cusp of the 20th century. But one must go back farther in time for the origins of some of their fundamental ideas and objectives. In the largest sense, the origins go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网页链接{ancient Greeks} and their rationalist inquiries into 网页链接{human nature}, the state, and morality. The heritage of both Greece and Rome is a powerful one in the history of social thought, as it is in other areas of Western society. Very probably, apart from the initial Greek determination to study all things in the spirit of dispassionate and rational inquiry, there would be no social sciences today. True, there have been long periods of time, as during the Western 网页链接{Middle Ages}, when the Greek rationalist temper was lacking. But the recovery of this temper, through texts of the great classical philosophers, is the very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in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With the Enlightenment,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one may begin.

2023-10-03 16:20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谁强谁有理。不需要道德、良心、法律,世界还是丛林世界,没有文明可言,这就是作者的意思吗?

2023-10-03 18:28

转:
“西方国家的历史,是和其他国家一样的,西方国家的制度,完全是内斗胜利的结果,而事实上那些不曾参与斗争的阶级,都不曾获得权力,权力是对胜利者的奖赏,它不会授予其他人。而即使是本国实现了民主平等,他们依旧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正如杰斐逊所说,一群暴君比一个暴君更坏。所以,西方国家对殖民地的滔天罪行是无法掩饰的,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殖民地的独立,是殖民地人民进行反抗的结果。......
世界各地的人性是完全相同的,西方社会的民主自由平等,并非是某个人的理念特别先进的结果,而是各阶级进行博弈的结果。即使是在这种社会下,如果不进行博弈,那么依旧会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地位,譬如十八世纪时英国的穷人和殖民地人民。国外的这种制度与其说是人民的思想觉悟高,不如说是武力下的恐怖平衡,这与核武器之下强国之间的的战争减少了是类似的。美国宪法坚持的自由持枪权,正是这种理念的反应。拥有武器带来的报复能力,是个人唯一能够仰仗的。敢于斗争,并且时不时秀秀肌肉,是西方制度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我们时常会注意到,最近几年,法国的罢工和游行,时常打得头破血流,但是法国人民从来没有害怕退缩过。而美国疫情期间经常出现的抗议,甚至是持枪示威,这种方式正是美国制度得以维持的原因。”

2023-10-03 16:22

关于英法这个差异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之前读过英国玫瑰战争,观感有些相反。早期英国的王权比法国要强大的多。只不过在后来一系列战争中,需要借债和收税,才把权力一点一点让渡出去的。法国王权形成的晚的多,而且法国国王特别羡慕英王的强大权力。但是由于形成的晚,而且对于一团散沙的教训太深刻,所以也就在加强王权中走得比较远。当然,法国大革命也很快消解了国王的权威。只不过贵族死得太多,所以反省的人比较多,著名的去托克维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