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年度演讲透露:小米造车的五大商业抉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品牌最好的宣传是诉诸情怀。雷军的第五次年度演讲,再次用情怀和故事打动了一批人。但在这感人的外表之下,其实雷军讲了一个造车的理性商业抉择过程。

每次演讲雷军都很真诚,这一次也不例外,他非常详细而逻辑清晰地讲述了自己造车的全过程。从商业运作上来讲,无论是,定战略,搭班子,整合供应链,找模式,做产品,造车与做手机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 定战略。这次小米造车并非发自本心,而是因为被美国制裁,必须为三四万员工找出路。雷军不得不做,这次他是为了活下来,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战略初心十分无奈,用雷军的话就是:先上牌桌。所以战略长期目标也就是活下来的规模,分析下来只有做到世界前五,才能有质量的活下来。再也不是追求世界第一。

第二, 搭班子。还记得小米做手机的时候,雷军说,为了找到合适的人,三顾茅庐不行,我就去100次。他为了让合适的人加入小米,可以跟这个人聊十几个小时。但造车不同了,雷军这次讲的故事都是,别人主动给他打电话要求加入,即便是宝马总部的设计师也果断辞职加入小米造车。搭班子,这次变得容易起来。很快,仅3年,雷军的造车团队就已经有了7000多人的规模。

第三, 整合供应链。同样也变得容易起来。做手机的时候,雷军都得听供应链的,拿着钱供应链都不愿意给他干。可能是汽车供应链很成熟,也可能是雷军有了口碑。这次造车找供应链很顺利。为了造好车,普通车厂只需要开发两三个电池包,雷军让宁德时代做了十几个,曾毓群不仅不怒还特别有耐心地安慰雷军,A公司让他们开了200多款只用了一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产品做好。

第四, 找模式。雷军造车吸取了做手机的教训,当初搞轻模式很快上规模,但根基不扎实,后来遇到了很多挫折,到今天为止还在补课,到现在都翻不了身。造车,雷军回归制造业本质,决定从核心技术出发,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10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小米这次发布的SU7 Ultra原型车,用的电机便是小米自研V8s超级电机的首次应用。

第五, 做产品。雷军造车,选择了一条先守正后续再考虑出奇的产品道路。这与当初做手机时期的“颠覆式创新”思维完全不同了。他说:“要尊重行业规律,不要一上来就颠覆,一上来就掀桌子”。我感觉,雷军这次还调侃了一下过去的自己。

雷军造车与做手机确实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商业路径,但也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对产品本身的热爱。做手机的时候,雷军见人就从口袋里掏出四五台手机,造车虽然不能随身带四五台车,但他开过170多辆不同车型的车,还考了一个“赛照”。一切勇气都源于热爱啊。

理性的商业抉择,再加上一份对产品的热爱,$小米集团-W(01810)$ 会因此实现规模飞跃吗?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

对了,演讲中,雷军透露并没有拆分小米汽车单独上市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