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一帖:市场是个大浑球

发布于: 雪球转发:54回复:75喜欢:210

注:本文7月13日首发于“我是腾腾爸”同名公众号(微信号:WSTTB781101)——搜索加关注,阅读先人一步——技术原因,今天转发雪球,敬请原谅。

天气炎热,我们写一点有趣又有料的东西。

前言:是哗众取宠,还是惊世骇俗

我们经常对别人说或别人经常对我们说:投资者一定要尊重市场,一定要敬畏市场。

这话耳熟能详,差不多已经上升到了公理的地步。从提醒投资者慎重决策的角度看,这话绝对是对的,说得也绝对必要。

但以我对市场及市场中人性的了解,这样照本宣科、一本正经地教训人,一则把市场包装得太正经了,以偏概全,有违事实真相,二则被教训对象也往往是排斥的、违逆的,结果适得其反、接受不了。

所以好话要反着说。

因此,我决定写作《市场就是个大浑球》这篇哗(JING)众(SHI)取(HAI)宠(SU)之作,一是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市场及市场中的人性进行观察和思考,二是希望多赚些点赞和打赏(我最虚荣了),三是炎炎暑夏,上趟厕所都搞一身臭汗,码字,练笔,消遣无聊。

据说老鼠牙齿生长速度太快,若不磨牙,牙齿将长到张不开嘴的程度,是故老鼠天生就有到处找东西啃的需要。话痨扯淡,与此类似——我摆龙门阵,无关人等退后。

这篇文章我决定分三部分写:第一部分叫作“市场是个浑球”,第二部分叫作“一定要认清、记住市场是个浑球”,第三部分叫作“如何利用市场这个浑球”——文章可能会写得长一些,心急的朋友要么躲开,要么跳过前边两大部分,直接看最后看结论——你不学无术,我不介意的!

第一部分:市场是个浑球

这里的市场单指股市——说市场是个浑球,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让朋友们感同身受的理由。比如市场很乱,像个大赌场一样;比如市场就是台绞肉机,常常让我们丢了夫人又折兵;比如市场经常像发了疟疾一样,忽高忽低,让我们手足无措……这些都对,但这些还都是现象级的说辞。

根本性的、上得了台面的理由,有三个:

1、市场是浮躁的

从根本上讲,来自五湖四海、遍布世界各地的股民就是一帮心理学意义上的乌合之众。乌合之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随众,情绪,弱智。“快钱、暴富”是这股市中大多数人的人性。所以谁能抓涨停谁就是股神,谁说自己能抓涨停谁就得信任、崇拜。所以这个特点,为骗子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骗子常常是聪明的、睿智的。因为他们看透了人性并善于利用人性。从操作而非道德的角度,应该向他们学习、致敬!

因为群体性地崇尚快钱、暴富,所以整个市场表现得就非常地浮躁——安不下心来研究,安不下心来寻找,安不下心来等待——听消息,猜热点,“羊群效应”。市场上涨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恐怕追不上车;市场下跌的时候,大家又争先恐后,恐怕跳不下车。所以,涨就涨过头,跌就跌过头。

举个例子,先上张图:

                                                             (图一)

这是创业板的周K线图。从左往右看,在最左边方框内、行情低迷的时候,创业板在市场上是备受冷落和嘲笑的,各种言之凿凿的看空理由条分缕析地摆在大家面前;在中间方框内、创业板开始往上走的时候,人们还没有从前一个方框的情绪中走出来,所以这时候大家对创业板的基本态度,就是质疑,当然还会惯性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嘲讽;而到了最右边的竖框的时候,市场明显已经高估了,这时却是大家最一致、最疯狂、最看好创业板的时候。

经历过这轮行情的朋友,对上边的叙述应该不会有反对的意见——你看,要么一致地看空,要么一致地怀疑,要么一致地疯狂。

忍不住吐槽:人真是群居动物啊!

问题是:人的这种一致性,对吗?

同样的道理,也散见于个股走势中。

比如最近这段时间,市场上最著名的白酒股——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再上两张小图:

                                                         (图二)

                                                     (图三)

图二是贵州茅台的月K线图,图三是五粮液的月K线图。这两张图当然不会完全一致,但仔细一看,具有高度的雷同性。

从左往往右看:前边两个方框,表示在过去的十年内,茅五都有两次大幅下跌的行情,实则都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投资良机。第一次是07-08年的股灾危机,第二次是12-13年的塑化剂+八项规定危机。想一想,当初危机期间,是不是各种白酒崩溃论、白酒玩完论不绝于耳呀?是不是你也笃信不疑呀?

可是回头看呢?

然后再看两图最右边的方框——最近一年多来,白酒股走出了一波气势磅礴的估值回归过程:业绩当然有所恢复,但相比于股价的上升,显然业绩只是贡献了很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估值!一年前茅五的估值还在10倍上下,而今已在30倍上下。

所以,企业还是那个企业,但人心已经不是那个人心了。

羊群效应——群起而哄之,或群起而攻之——市场的浮躁被我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2、市场是势利的

市场为什么浮躁?因为市场的世界观扭曲了。

谁有钱谁就是大爷!谁赚钱谁就是大爷!与此相反的,就是孙子!只认钱不认人的世界观决定了,这不仅是一个浮躁的市场,还是一个非常势利的市场——对于市场中的交易对象,就很容易异化成:只认业绩,不认其他。尤其是经历过市场泡沫破灭的惨痛之后,原本对成长和情怀高度关注的人们突然对业绩热衷和痴迷起来,但是很遗憾,势利的本性决定了,近视眼!

只看短期,不看长远。

重视业绩是好事,不好的是只注重短期的业绩,而不关注长期的业绩——与两年前“炒股不看市盈率”相反,现在好像有朝完全不看成长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股灾期间,我经常嘲笑那种为下跌趋势吓坏而完全罔顾很多标的已极具投资价值事实的人为“近视眼”,今天看,我嘲笑对了,嘲笑还少,“我话痨我自豪”哈。

现在,对市场以注重业绩为名而兴起的只看短期业绩的现象,我又充满了藐视——我认为,这是势利本性造就的近视眼病症的又一次泛滥!

上图,举例!

                                                   (图四)

图四是国投电力的日K线图,圆框部分是3月中旬,市场得到长江电力举牌消息后的跳空行情。

但是,我要提醒的是,国投电力在这次跳空上涨行情启动前,股价可是有长达一年时间内,是在6元-7元之间浮动的哦。甚至还曾有过短暂的击穿6元的时段。

也就是说,在长江电力举牌国投电力之前,市场曾给投资者长达一年的时间去购买和增持国投电力!

但那时候,人们只看到国投电力的财报是如何如何不好——16年间发布的四份财报,没有一份业绩是增长的,17年1季度的业绩又是下降的,财报如此不好,我们有什么理由购买、甚至是增仓它呢?

这是大多数人迷惑和不解的地方——为什么偏偏在股价低迷一年之后、财报上的业绩反转还完全不确定的时候,长电偏偏举牌了呢?

嗯,这个问题,我们过会再谈。

股价长期低迷,因为某条消息影响而突然市场警醒的例子,在当前的市场上可谓俯仰皆是。我再随手举两例——都是我最近文章中提到过的标的:

                                                    (图五)

图五是平安银行的日K线图。

银行从总体上已经低迷日久,平安银行因为在银行中相对较差的财报,这一年多来尤其地低迷。股价一低迷,各种坏消息更是接踵而来。“越渴越给盐吃”,所以打开K线图,你可以看到它的股价是一层更比一层低——有一段时间,还跌破9元,跌到8元区——图中方框标注的部分——好容易爬出来,市场对银行的看法整体上有所回暖,又碰到一个贾布斯事件,据说平安在乐视身上有十几亿的贷款投入——呵呵,别说这样的消息是不是真的,就是真的,十亿款项能压垮千亿体量?所以市场上醒悟过来后,这几天的跳涨行情,一如图中圆框的标示,那是相当靓眼的。

9元区间,没人理;8元区间,更没人理——而今到了10元,市场上看好平安银行的声音突然多了起来。某机构关于平安银行严重低估的研报这几天在市场间广为流传。

可是,正如国投电力的投资价值不是长电举牌决定的一样,平安银行低估的事实,难道也是一份研报决定的吗?

显然,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说辞。

同样的例子,还有哈药股份:

                                              (图六)

如上图左框显示:因为一份糟糕的一季报,哈药的股价遭遇到了一轮断崖式的下跌——最低曾下探到5.24元!

可是,一季报差就一定代表全年业绩会差吗?

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业绩下滑的原因上来——翻阅财报后我们发现,一季报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企业的产品遭到什么打击了,而是因为企业销售渠道的转型对药品的销售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是长期因素还是短期因素?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如果转型方向是不对的,有了这次业绩冲击后,管理层一定会反思和改正的——当然,也可能碰到浑蛋管理层,一条道走到黑——但从正常的情理上讲,第一种可能性会更大。所以,哪怕是赌,我也会押短期因素,而不会押长期因素。所以就是赌,我也会赌企业的长期经营基本面没有问题。

所以在左边方框中,股价断崖后,我首次买入(这次操作原来就是用来投机的,以前的操作实录中有过强调和介绍),没想到买入即被套,所以在右边方框中,我又大胆地进行了加仓操作。

正在网友不停地问我哈药下步会怎样走的时候,某机构大买哈药的消息曝出来了——于是,你看,股价有了一次明显的提升——大众的情绪再次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在这一小节的最后,我再上一张民生银行的日K线图:

这张图,我没有框画,大家自己分析——民生银行的股价因为什么不断地下跌?它的基本面如何?未来它的股价又会怎么走呢?

这几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股价都因为糟糕的财报而备受压力,然后又都因为某个“意外事件”而被投资者重新“价值发现”——在看它们的股价走势图的时候,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市场的短视情绪。

回答刚才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长电会举牌国投电力呢?

因为长电看中的是国投的未来业绩变化带来的长期投资价值——国投的水电在未来两年还有新增产能,火电部分因为电煤高企而处在业绩的低潮期,电价也已出现上升的讯息,这种种条件决定了,未来数年,国投的业绩大概率是处于上行期的。

这就是长电投资国投的逻辑——当然,长电还有整合水电资源的诉求,但根本原因,还是市场因为短视的恐慌情绪而给了国投一个过低的市场价格!

3、市场常常是错的

因为浮躁,所以市场涨则涨过头,跌则跌过头;因为势利,所以市场才热衷于短炒,热衷于题材,沉迷于财报制造出的或喜或忧的短期情绪里。所以,无论当时的市场多么热烈,多么义无反顾,放长周期回头看,我们常常发现市场当初原来是错的!

上边提到的任何一个例子,都可以拉到这一节上来进行论述。这里不再重复——实事求是地说,经常犯错的市场,给理性人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讲到这里,不能不提到TTB的失衡理论——在雪球名著《投资大白话》中,牛皮烘烘的TTB曾不厌其烦地推导失衡的产生与演化过程。这是大智若愚的一章,可惜,真正重视它的人不多。相反,这一章节被我转发到雪球后,还备受嘲笑,很多很多的人吐槽我的罗唆。我真是无语了——忍不住反驳一句:朋友,你真读懂了吗?

失衡理论表面上是推导了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发展,深层次上却完美在解释了钟摆理论、周期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形成原因,也揭示了市场为什么常常犯错的深层次原因。

读者对它的漠视和嘲笑恰恰印证了我们今天正在谈论的这个话题:市场与真相相比,常常是错的!

这一部分,可以总结一下了:如果把市场比喻成一个人,它就是一个没有道德、没有是非、没有坚持、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大浑球——不仅是浑球,而且还是个大浑球!

记住这一点,然后我们才能开始第二部分的分析和讨论。

第二部分:一定要认清、记住市场是个浑球

认清并记住市场是个浑球,对于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至少可以启发我们进行如下三点思考:

1、市场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市场有效论与市场无效论,在市场之中已经撕逼日久。当事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旁观者是越听越糊涂,越听不知所以。

我认为,任何一种争论,不设框架、不设条件,都是漫无目的,也都注定是无解的。

就像你不设条件泛泛而问“水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一样,渴者言其好,溺者言其劣。

市场有效与无效的争论,问题就出在这里,没设定条件和环境,所以无解——但是,若给它们一个时间的限定,那么问题表述起来,可能就要简单地多。

巴菲特说:股价长期而言是个称重机,短期而言是个投票器。省略其间十万八千字的阐释和论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市场长期而言一定是有效的,短期而言常常是无效的。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投资者应该利用市场短期的无效性进行买入,然后再利用其长期的有效性进行卖出——也就是说,在它短期恐慌和低估的时候进行买入操作,在它获得长期的价值实现之后进行卖出操作。

真理很短,却字字千金。这就是股市操作中一条非常非常重要的操作原则。

2、投资者应该怎样阅读和使用财报?

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基本结论——我认为:投资者不读财报是万万不可的,但是光读财报也是万万不行的。

从本质上讲,财报是企业过去的历史记录。它能揭示未来,却不能决定未来。所以财报的作用可以用来筛选和排除有问题的企业,但是,千万不要过于迷信它。想通过阅读几份甚至一份财报来看透企业的未来,那是痴心妄想,大错特错。

千万不要短视——表内资产无法衡量、更无法代替表外资产。而很多时候,企业的表外资产可能会比表内资产产生更多的经济、社会价值!

开句玩笑——你光知道万科有个王石,但你知道王石是谁的女婿吗?你光知道伯克希尔有个巴菲特、微软有个比尔盖茨,但你知道巴菲特什么出身、比尔盖茨老爸是干什么的吗?

看起来最客观的表内资产可能最容易给你产生错觉,而最被你忽视的表外资产也可能带给你最大的生产价值。

现在市场上的投资者热衷于看财报,这是好事情;但是过份迷信财报,买入和卖出的决策只取源于财报,这就是好事情变成了坏事情!

想想平安银行,想想国投电力,再想想贵族茅台、五粮液,这些都是因为局囿于财报表现出的一时业绩不彰而股价被严重错杀的典范!

投资者一定要学会阅读财报——但在学会之后,一定要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财报的作用。

记住,迷信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病,得治!

3、投资者应该建立怎样的交易体系?

我们看市场的表现,分析它形成的种种原因,其实最终极的目的,还是想探究如何完善我们的投资交易体系。

我个人认为,完善的投资交易体系,一定是道与技的有机结合。譬如走路:不搞清道理、认清方向,怎么走都不会对,甚至会与目的地越走越远;搞清道理、认清方向,再怎么走,早晚都能达到目的地,如果再学会走的技巧、分配体力的技巧、苦中作乐的技巧,则能更加多快好省地赶路,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一个完整的交易体系,一定包含着理念、技巧、策略、心理四个方面。一技之长可以立身——但是,只是可以立身而已。要想大成,必须四件齐全——正如伟男的标准是长、粗、硬、久,要想称为伟男,上述四项缺一不可一样——成熟投资者的标配,也一定得是理念、技巧、策略、心理四件齐全,缺一不可。

我看到雪球上、网络上经常有人炫耀什么什么独门绝技——我看了,总是忍不住嘴角微微上翘。体系必须完善——否则,将来的市场一定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狠狠地教训你!

这段话,我笼统地讲——防撕逼,杜绝嘴仗。

这三个问题,挺重要的。即是第一部分引发的思考,想清楚之后,又是对第一部分认识的深化。

搞清楚这两部分,再来谈第三部分,就简单了。

第三部分:如何利用市场是个浑球

我曾在《投资大白话》中谈到,顺势而为是策略之母,是策略中的策略。但是,对这句话,你别理解错了——我讲的顺势而为,是指要顺应市场规律,而不是要你顺应市场情绪。

如上所言,市场是个大浑球,喜着它的喜,忧着它的忧,在市场情绪中完全地随波逐流,那么或以不客气地说,你跟市场一样,也成了一个浑球!市场是个大浑球,认清这一点,并学会利用这一点,把握它,利用它,为我服务,为我创利,那么恭喜你,你和市场不一样,你是个聪明人,而不是一个浑球。

那么,基于前几部分的分析和论述,我们究竟如何利用市场这个浑球呢?我还是总结出了三点:

1、看透市场,看透人性,把握规律,做好自己:人情练达皆学问,浑浑噩噩毁自己。市场短期走的是布朗运动,长期走的一定是价值运动。看透市场就要顺着市场的规律来,看透人性就要逆着大众的人性来。

2、不要近视,要远视;不要短线投机,一定要长线投资。这话老生常谈,不多说,懂的自然懂。

3、要相信财报,但不要迷信财报。这话的意思是:要长期跟踪,重点关注,坚持“不熟不做”,挣自己看得懂的钱。“小心艾滋病,勿搞一夜情!”

我知道,还有一些喜欢看黄段子的人意犹未尽,期待我再来一段,但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我累了——全文结束!

对还恋恋不舍得走的人,没办法,我只好再做一段广告喽——《投资大白话》是一本好书,不看可惜了![俏皮][俏皮]

购书链接: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17-07-15 12:49

写得真好。小散们看完要说了:说了这么多,那么现在买哪只?

事后诸葛亮。看图说话谁不会?有本事说出本轮中小创的底和50的顶。不然别瞎费功夫搞长篇大论,洗洗早点睡吧!

2017-07-15 13:32

本文核心:长、粗、硬、久

2017-07-15 15:13

长长的好文。就记住了三句话:市场短期走的是布朗运动,长期走的一定是价值运动;看透市场就要顺着市场的规律来,看透人性就要逆着大众的人性来;长粗硬久。

2017-07-15 13:08

确实有点儿长了

2017-07-15 11:58

投资大白话的确是一本好书,不看可惜了。

2017-07-15 11:49

$天坛生物(SH600161)$ 股票投资逻辑没变,公司也没变,但还是要尊重市场情绪,短期应该会不好受,长期来看估值随着业绩会修复,周一互道SB吧

2021-05-21 12:52

翻遍了18年,终于在17年找到啦哈哈!

2017-07-18 12:01

《投资大白话》是一本好书,不看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