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亏了!(20240310周记节选)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77喜欢:49

1、平安投资汇丰控股,有赚没有亏。

不知不觉,汇丰控股的股价又回到了历史最高点上。不知还有几人记得三年多前发生的事情。

当时中国平安持有汇丰控股大约7%的股份。汇丰的股价从高点一路下行,腰斩,最低27元港币。平安在30元港币之下继续增持汇丰,最终对汇丰控股的持仓占比高逾8%。舆论场上嘲讽者众。当时好事者的测算是,平安在汇丰控股上,损失了至少400亿港币。最极端的预测是,汇丰快完蛋了,平安对汇丰几百亿的投资,将会全部打水漂。

因为这事,舆论场送给平安一顶“最不会投资保险公司”的大帽子。然后平安的股价,被打压严重。迭加华夏幸福的计提,一路下行,每股股价从最高90余元,最低探至35元。当时平安的高管反复对外说明:平安对汇丰控股的投资,是长期战略性投资,财报上的收益性主要体现在现金分红上。但舆论场上的大小V们不买账啊,愣是将汇丰股价上的浮亏强加到当年平安年报上的净利润中。认为平安“真实的”业绩,远比财报上表现得要差。

其实,2020年、2021年,平安财报利润也都轻松超千亿。即便计提这部分浮亏数据,平安的归母利润,也在千亿上下。但众口烁金,“踩雷了踩雷了,平安又踩雷了”,抵不住大家都这样说,搞得平安已经亏损、甚至马上就要倒闭了一样。

大众在非理性状态下,是不讲逻辑、不看数据的。

三年多时间过去了,汇丰控股的股价又回到了原来的高位。尤其是加上这几年的现金分红之后,汇丰的股价甚至又创下了新高。汇丰的归母利润,也从2020年的52亿上升到了2023年的235亿。今年2月,汇丰每股分红0.31美元,换算成港币,约近2.5元——今年平安光从汇丰得到的现金股息,就高逾40亿元港币。如果单从股价的角度,平安在27元港币上下抄底买入的汇丰,短短三年的收益率更是高逾130%。

你看,这样一笔划算的投资,完全没人理会了。呵,忍不住提醒一句:平安目前A股的股价大约在42元上下,而H股的股价则只有35元港币。汇丰控股的股息率目前约为4%,而平安A股的股息率约近6%,H股的股息率则高逾7%。平安的合理估值,至少应该在人民币80元以上。

2、低位吸引外资,很蠢但又不得不做。

腾腾爸投资A股小二十年了。这个时间不算特别长,但也绝对不能算短。

可以说,我见证了最近二十年A股所有的开放和成长。然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每到市场低迷时,我们的管理层都会加大股市开放的力度、想方设法“吸引外资入市”。

坦率地说,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颇有成见。你在市场低迷、股价很便宜的时候,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资,这不相当于贱卖国内的优质资产吗?但是更加可笑或者说吊诡的是,管理层不这样做还不行。国内的那些大小机构们,一味地追涨杀跌。行情低迷时不吸引外资进来,不让外资抄一波底,这帮子大小少爷还真就是不敢抄底。恐怕自己买得太便宜喽。

没办法。为了刺激他们的神经他们的胃,管理层只好开闸放水,先把市场抬升起来一段,然后我们的机构们,才会重新塑起信心。

这很蠢,但又很有效。

截至目前,A股显然主要还是场内资金在玩儿。科技股涨了,大蓝筹跌。大蓝筹涨了,科技股跌。翘翘板,左手倒右手,这样的市场行情是走不远的。我估计,这会儿管理层应该也很着急。磨蹭来磨蹭去,最后恐怕还会在吸引外资上动脑筋。若此,那可就真是太扯了。我们的投资者,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冷静理性一回呢?

3、投资需要反思,但反思要有度。

投资应该反思吗?应该。不反思,无进步。但投资界的反思,得以周期为准,不能以短期的股价涨跌为准。一个投资周期,至少得包括一个牛熊的轮回吧。

赶到了牛市,市场不断往上涨,看起来买什么都是对的。实际上呢?熊市来临,那些在牛市里吹起的泡泡,破灭之后股价就再也回不到曾经的从前。如果你还没等到熊市就开始总结和反思,你会发现自己买什么涨什么,简直就是股神一枚。其实你只是中了一次运气彩票而已。

相反,赶到了熊市,市场不断往下跌,看起来买什么都是错的。实际上呢?牛市来临,你在熊市里捡到的那些廉价又优质的筹码,最终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如果你还没等到牛市来临就开始总结和反思,你会发现自己所有的操作都是错的。可能会因此而心理崩溃,在股价最便宜的时候,割肉卖掉未来最能实现戴维斯双击的大牛股。

游戏还没结束的时候,一定要专心于游戏。别动不动这个错了、那个错了,把自己搞成一个“反思怪”。那不是反思,那是投机失败被左右打脸后的手足失措。

腾腾爸投资A股小二十年了。我还活得好好的。没有点反思精神,怎么可能分花拂柳走到今天?我敢打赌,二十年后我还在,这就是我能给一众网友最真诚最庄重的承诺。希望追涨杀跌的你,到时候也还能到我这里,冒个泡儿、露个面。

呵呵,说句大话,能在股市里连续生存二十年的朋友,不成精也成怪了。到那时,你才配跟我聊投资。

4、风格必然转变。

每一轮牛市都会有一条主线。然后市场沿着这条主线涨涨涨。涨到高位,涨出泡沫,撑不住了,市场开始崩塌、回调。熊市来了,大家开始反思,逐渐认识到以前的疯狂就是投机、炒作。从泡沫中清醒过来的人,开始慢慢接受价值投资。然后大家发现在上一轮炒作中被冷落的板块,原来已经如此低估。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买入这些在牛市中被严重低估、在熊市中又被大盘顺捎着往下再拉一大截的冷门板块。慢慢的,牛市又来了。大家顺着新确定的方向,开始一轮新的炒作。因此,熊市牛市不仅仅是一轮周期循环,通常还是一次市场风格的大切换。

当然,市场风格的转换,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会经过反反复复地颠簸,才能最终实现。原因也很简单,经历过上一轮炒作的人,炒作之心不死,总认为自己前两年顺风顺水的股票不可能就这样凉了。所以每下一个台阶,总会有不死心的人跑过来抄底。但每次抄底带来的反弹,都会被觉醒的那部分人当成逃生的机会。抛压会让市场再度下跌。如此反复,直到市场、股价跌无可跌。

前两年的赛道股,炒作疯狂。先是炒龙头白马,炒着炒着就炒到了小微票上去了。所以先炒的龙头白马先破,后炒的小微后破。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市场反复试错、不断寻找新的突围方向。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长期以来一直不被大家看好、但又确实业绩坚实的板块脱颖而出。

放心,这一次也不会例外。我们千万不要被眼前的起起伏伏蒙蔽。熊转牛的根本逻辑只有一条:业绩为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死抱那些业绩好估值低分红高的好公司,进可攻退守。正所谓:持股守息,只待风来!

5、悲观和焦虑情绪为什么容易在金融界里滋生和蔓延?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发现,社会上经常会无视一些基本事实,产生和散布一些悲观、焦虑情绪。后来到股市投资,发现金融界里尤甚。你比如最近发生的一个显见的事实:2023年中国GDP增长5.2%,在世界大国中表现最好,但在舆论场上,好像中国要完,而米国增长不过百分之二三,但在舆论场上,好像好得不得了!

索性,我们再统计得详细具体一点:疫情爆发四年以来,也就是2020年到2023年间,论总量,中国GDP增长20.1%,美国为8.1%,加拿大为5.4%,意大利为3.1%,英国为1.8%,法国为1.7%,日本为1.1%,德国为0.7%。
同期中国GDP增速是美国的2.5倍,是加拿大的近4倍,是意大利的近7倍,是英国的11倍,是法国的12倍,是日本的18倍,是德国的近29倍。在此期间,中国经济表现远远优于欧美,并且七国集团(G7)所有主要经济体的表现都堪称极为糟糕——它们的GDP年均增速均为1%左右,甚至低于1%。

这些都是公开的、可考的数据,可以说是显见的事实!但在国内金融界眼里,好像完全反过来了。你看看资本市场的表现!所以最近两年,我反复表达一个观点:原本应该成为中国金融界中流砥柱的那些大人物们,包括一众机构投资者,这两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和操作是不及格的。

金融界里软蛋多,金融界里经常焦虑情绪泛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下就是这些年我分析和思考的结果。这里不准备长篇大论,提纲挈领地拉出来,供大家思考。

第一,千百万年进化出来的人性使然。早期的人类,始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危机。除了饥饿、疾病,毒蛇、猛兽常伴左右。人们不得不时时刻刻行走在生死的边缘。这种进化的经历,决定了人类居安思危的秉性。人们天生地更倾向于接受悲观的论调而不是乐观的论调。久而久之,悲观的论调总比乐观的论调显得更深刻、更理性、更有智慧。

第二,发展与进步通常是渐进的,而挫折、危机与退步,通常是以突现、甚至雪崩的形式出现。换句话说:进步容易让人忽略,而退步却让人难以忽视。渐进和突现给人的即时感受是不同的。比如2008年之后,大盘从2000点爬到5000点,经过了七八年的沉淀和等待,但2015年大盘从5000点跌下来,跌到3000点,则只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七八年,涨那么点;一两个月,跌那么多。你说上边哪一种情况给人的冲击性感受更强烈?大盘涨1000点,账户是浮盈,是向上;跌1000点,账户是浮亏,是向下。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类亏一块钱带来的心理冲击,大约两倍于赚一块钱带来的心理冲击。这就是下跌带给投资者的感受更为深刻的根本原因。

第三,悲观者在预测未来时,立足于悲观的现在,喜欢顺延性外推,没有将积极变化的因素计算进考量的范围。比如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人们在做人口预测时,明显夸大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得出的结论是人口大爆炸。现在又反过来,明显夸大了人口的坍塌前景,得出人口将自然灭绝的悲观结论。事实已经证明,人口不会因过度生育而大爆炸,事实也终将证明,人口不会因生育率下降而自然消亡。总是预算错,根本原因就是线性外推,没有考虑到人口因素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个人、家庭、社会,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努力,这些反应和努力会把事情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推进。

第四,金融的力量无处不在,金融领域发生的事尤其是消极事件,会冲击到每一个人,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经济向上时,人们的收入是慢慢增加上去的——虽然收入在慢慢增加,人们不容易感知,但经济向下时,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时,失业和降薪会立即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明显的感知。人们生活、生存,金钱如影随形。发生在金融领域的大事件,最容易首先在情绪上波及到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扩散效应在金融领域更容易加速度发生。

第五,殖人的力量 ,混淆是非,搅动尘埃。我实在不想借用这个颇带侮辱性的字眼,但事实是,这类人确实存在。他们的作用不是让所有人信。让一部分人,哪怕是一小部分人信,目的就达到了。因为只要在舆论场上产生争论,在大众心理上产生纠纷,就在客观上起到了扰动的作用。最近一些年,美国高官们的一些发言,已经到了赤祼裸的地步。“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搞乱别人,成全自己 ——这就是舆论战。

第六,网络放大效应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当然也包括悲观与焦虑情绪。以前信息的传递主要靠口传心授。现在靠网络,越是吸引眼球的虚假消息,传播的速度和幅度越快越大。可以说,信息的传播速度呈指数级、裂变式增长。加上前边讲到的人性对悲观、焦虑情绪更容易感知,所以在网络上,悲观的消息、焦虑的情绪总比乐观的消息、积极的情绪更容易传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第七,近代三百年国家积贫积弱形成的弱者心态,为谣言和焦虑情绪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最近这些年,中国科技界、经济界,都有非常重大的、甚至是划时代的变化和进步,但是我们很多人不敢相信这些都是真的,无法接受中国已经进步甚至领先的事实。比如中国在通信、智能化、新能源、电动车等方面的进步,已经造成了欧美精英阶层普遍的焦虑,因此才会发生贸易战、科技战这类严重反人类、反市场、反自由的恶性事件,但弱者心态让很多国人无法接受眼前已经发生的事实。很多时候,抱着怀疑的态度,对发生在自己国家的进步刻意视而不见。

过去几年,经过激烈的争端、拉锯,中国人无论在贸易战中还是在科技战中,都已经站稳脚跟并取得了初步的事实上的胜利,但很多人还是不愿意相信。“中国怎么可能比美国还先进?”、“中国怎么可能比美国还发达?”,这类疑问被一些人经常性地挂在嘴边。这些都是典型的弱者心态。划时代的东西,总是很难让旧时代的人轻易接受和相信。

6、英伟达暴跌之我见。

目前全世界最热门的股票,恐怕非英伟达莫属。在中国投机者的吹捧下,这只股票简直代表的就是整个AI的未来,被但菲特们称为“可以改变未来的伟大公司”。

嗯,周五收盘,英伟达每股股价收于875.28美元,与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相比,下跌了5.55%。光看这个数据,好像叫大跌比较合适,还称不上暴跌。但周五晚上睡觉前,英伟达的股票可是大涨超过6%的。一觉醒来,从涨逾6%,到跌逾5%,一上一下,振幅高达12%上下。一个交易日内,从最高到最低,一个A股跌停板的距离,你看看这叫不叫暴跌?

英伟达目前70余倍估值水平,2万余亿美元的市值。25亿的总股本,周五一天的成交量是1.12亿股,换手率高达4.46%。按这个交易量、换手率,整体上,英伟达每23个交易日,就能完全充分换手一次。相当于,每过四周(大约20个交易日),股东们可以完全更换一遍。这么高的估值,这么大的体量,这么高的换手率,我只能说,这是一只高度投机的股市标的。在它的身上,吸附着全世界无数的投机资金。至少到目前为止,它还是投机者的乐园。

从去年开始,英伟达的大股东们就已经开始减持了。这些减持的大股东们,既包括公司创始人、公司CEO黄仁勋,也包括久盛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股价突破800美元之后,减持的大股东似乎更多,名字多得都叫不上来了。看来,美股跟A股一个尿性:趁着泡沫膨胀,大股东割韭菜割得不亦乐乎。

我不知道英伟达的股价近期还能不能再创历史新高,我知道的是再好的股票,股价涨高了,都是泡沫。并且,我还知道,再好的股票,只要是泡沫,迟早都会要破的。不要给我说成长可以消除掉估值,从而软杀掉泡沫。我可以确定无疑地告诉你: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长期、永远维持每年100%的增长率。

AI是一个充满朝气的赛道,但现在显然是被炒太热了。理性的投资者,应该保持住应有的理性。

顺嘴说一声,周五特斯拉股价收于175美元,与上一下交易日相比,继续下跌1.85%。特斯拉目前不到32亿股的总股本,每天成交量大约在7000万-1亿股间。换手率也是长期维持在3%上下。目前估值大约在37倍上下。股价从历史最高点下来,也是腰斩的级别了。关键是,跌这么多,便宜吗?

特斯拉的今天,恐怕就是英伟达的明天。并且特斯拉的今天,还不便宜,甚至可以说,还非常贵。美股漂亮07行情,跟当年漂亮50行情一样,似乎有走向崩溃的倾向。

域外的那些ETF基金,不要乱买。那些在此点位上还天天吹捧英伟达股票的私募基金经理发行的任何基金产品,尽量回避。

据说,所有看空美股、看空美股漂亮07的人,都会被美股和美股漂亮07打脸。腾腾爸不怕。因为腾腾爸就一普通投资者,没有任何金融从业资质。

我说的话,就是我说的话。没有任何个人私利隐藏其间。

蒙对了,我吹牛X。万一蒙错了的话,嗯,那就错了呗。

无论对错,我都不删帖。因为我知道,我几年前说过的话,能记住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聪明人还记得,我前几年对泡沫的警示,很少出错,甚至可以说,还从来没出错。而傻子们则永远只记得平万。

精彩讨论

此生无白03-10 23:49

不说别的,就平安投资这笔说法又误导人了。投资只定性不定量挺害人的。
平安对汇丰的投资规模投资基本集中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11月。
(2017年12月持股突破5%。2018年2月,持股突破6%。2018年11月,持股突破7%。)
此时是汇丰股价顶部区域,平安累计持仓14.19亿股,其中在60港币--79港币区间成交就保守估计超过8亿股。
买完后汇丰就开始阴跌,在从70港币阴跌到60港币的过程中,平安急忙补仓了2亿股。累计持仓到了16.45亿股。
2020年9月23日,汇丰股价创下过去11年的新低。平安以平均每股28.2859港元的价格,增持1080万股!约3亿港元。
这整个投资过程,高位狂买16亿股,一跌就补仓,然后跌了60%后底部不敢加仓来了(底部加了1000w相对仓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不活脱脱一个大韭菜吗?哪里看得出来有成功一说。
汇丰7年后的今天股价也没新高,平安基本等于吃了4%的年化股息(可能还不到,因为2020年汇丰取消过派息)。这随便买长电工行,投资回报率都比这个强。

合作的金融小星云03-11 07:23

山东一亿人口,你脸皮厚度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随波逐流cmu03-11 09:13

你不说万科30以下就送钱吗

retruy03-10 23:14

平安,万科错了就是错了,要承认错误,改善提高

儒雅的伟哥03-11 10:28

30的万科,80的平安,声音还在耳边! 一问就是赚麻了

全部讨论

不说别的,就平安投资这笔说法又误导人了。投资只定性不定量挺害人的。
平安对汇丰的投资规模投资基本集中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11月。
(2017年12月持股突破5%。2018年2月,持股突破6%。2018年11月,持股突破7%。)
此时是汇丰股价顶部区域,平安累计持仓14.19亿股,其中在60港币--79港币区间成交就保守估计超过8亿股。
买完后汇丰就开始阴跌,在从70港币阴跌到60港币的过程中,平安急忙补仓了2亿股。累计持仓到了16.45亿股。
2020年9月23日,汇丰股价创下过去11年的新低。平安以平均每股28.2859港元的价格,增持1080万股!约3亿港元。
这整个投资过程,高位狂买16亿股,一跌就补仓,然后跌了60%后底部不敢加仓来了(底部加了1000w相对仓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不活脱脱一个大韭菜吗?哪里看得出来有成功一说。
汇丰7年后的今天股价也没新高,平安基本等于吃了4%的年化股息(可能还不到,因为2020年汇丰取消过派息)。这随便买长电工行,投资回报率都比这个强。

山东一亿人口,你脸皮厚度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03-11 09:13

你不说万科30以下就送钱吗

03-10 23:14

平安,万科错了就是错了,要承认错误,改善提高

03-11 10:28

30的万科,80的平安,声音还在耳边! 一问就是赚麻了

03-12 09:06

图片评论

03-11 00:00

想问个问题,希望你不要回避: 你这么看好平安,包括万科,判断对错盈亏涨跌且不论(我也有平安,很多盈利也回吐了),应该都有一些仓位吧?那为什么平安只有不到4%的仓位?如果按照你满仓来计算,每个你看上的股都有4%仓位,那就是25个股,何况按照你发文的频率来看,肯定有很多是小于4%仓位的,那我能不能认为你持有几十家公司股票?各行各业无所不知,尽在你掌握了?一个人比所谓的基金团队作战还厉害(虽然现在基金也烂大街了)?

03-11 17:50

是不是全需求被骂最多的一个人

大V开始新的盈利模式,鼓吹国内好国外差,将会思考的聪明人贬低为心怀叵测的植人,从而迎合数量众多的,天天刷抖音,系统思考能力弱的人,让他们自以为看见真理找到知音,然后
让他们成为自己流量变现的通道,
可以是燕窝,白酒,日化,也可以是补品,虫草和基金,甚至是无本万利的卖课和心灵鸡汤
然而,受骗的人基本上已经是社会的底层,所剩不多的三瓜两枣,还要成为凝聚成信仰之力的基础,太惨了
好在雪球上理性的人居多,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靠自己走出迷雾,不要想着有天使来搭救,
天堂如果存在,也是靠自己努力创造的
地狱深不可测,不要轻信,更不要随便奉献自己的信仰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都有医保和社保谁还会去买商业保险,需要买商业保险的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