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玩泡沫!(20220807周记巜投资是一场既颠簸又孤独的旅程》节选)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43喜欢:9

1、不好赚钱的企业,不是长期投资的好标的。

前两年养猪股暴涨。

我分析了几家养猪股的财报,发现问题很大。

资本消耗高,周期性强,整体现金流差。

尤其是越在行业困难、企业盈利能力不济、现金回收紧张时,越需要大额的资本开支。

有点儿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逆向投资。

越是股票下跌严重越需要多买股票。

非常逆人性。

所以我写文章,反复强调,不要再追高买养猪股。

养猪股应该在行业最不景气、企业亏损最严重、现金流最差、PE估值最高的时候买。

玩的就是困境反转。

当然,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强周期股票,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买。

因为两点:

第一,行业周期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你很难预料;

第二,行业周期下滑时,哪家企业能熬过去,你很难判断。

只有熬过去的企业,才有逆向投资的价值。

你熬都熬不过去了,还投资个屁呀。

说来说去,投资不是赌博。

周期股的不确定性是投资者最大的天敌。

对这类股票,我们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努力回避。

可惜,当时文章发表出来后,备受舆论场上的嘲笑。

某私募大佬还专门写长文论证养猪股已经不再是养猪股了。

养猪股不是养猪股了,那是什么股?

说是高科技股。

通过高科技赋能,养猪的成本大幅下降,毛利率净利率变高。

商业模式被彻底改造了。

同时通过互联互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信息交流,行业已经熨平了周期波动。

换句话说,以后的养猪股会变得非常赚钱,并且不再有周期性。

嘿,这腔调,跟当年苏联解体后西方学者洋洋得的“历史终结论”,有什么两样?

事实也再次证明,历史没有终结,而养猪股还是养猪股。

商业模式,行业局限的因素更大。

那些天生的注定的东西,是最不好改变的。

将来猪周期重新进入景气周期,养猪股还会被市场热炒一番。

但什么时候转变,反弹幅度有多大,没有人能说得准、说得清。

我只知道,它一定会来。

我相信,最终赚钱的,一定还是非常逆人性的那极小极小的一小部分人。

被坑的,一定还是那些一大批一大批的看股价上涨才赶过来追高的货。

养猪股只是一个例子。

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有些行业,商业模式天生不好,长期投资者是应该努力回避的。

这些行业,天生有如下特点:

1)毛利率、净利率低;

2)资本开支大,自由现金流差;

3)资产重;

4)净现比、收现比低;

5)ROE一直不高。

如果再加上一条周期性强,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就像农村大龄青年找媳妇,不勤劳,不贤慧,不漂亮,还他妈脾气差。

这哪是找媳妇?

这是在找奶奶供。

解决的是一时的生理问题,留下的,是一生的祸害。

总之吧,行业景气度高,不代表企业好赚钱

昨天要一碗饭,今天要两碗饭,增长率是100%,但叫花子还是叫花子。

碰到这样的板块,一定要认真地分析一下它的商业模式。

景气度高、又好赚钱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光有个高景气度,企业不好赚钱,管个鸟用?

这样的企业股票,只有投机价值,没有投资价值。

想好自己是投机,还是投资,再下手。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别拾到篮子就是菜。

最近两个月,某些板块备受市场追捧。

但我们翻翻它的财报,实在不敢恭维。

社会价值极大而商业价值不足的标的,历史上的教训还是很多的。

我赞成大家都去搞,但我自己不会搞。

大家都去搞,可以让它的社会价值极大化。

我不去搞,是因为我袋中银子有限。

我还是喜欢投那些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可以比翼齐飞的标的。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今天实际上一网打尽了很多板块,但我估计看完文章后,会有很多朋友问:腾腾爸,到底是哪些板块哪类股票不能碰啊?

无语了。

碰到这样的朋友,我就两个字回复:嘿嘿。

2、不要被价格误导,跳脱非理性共识的束缚。

两瓶酒,一瓶标价100元,一瓶标价1000元。

哪一瓶味道和质量会更好一点呢?

品尝之后,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标价1000元的那瓶酒,味道和质量都远远好于标价100元的那一瓶。

然后还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实际上这两瓶酒是一样的,只是标价不同而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绝大多数人被价格误导了。

“一分钱一分货”。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这就是大众的非理性共识。

价格误导是真实存在的。

上边讲到的那个案例,有真实试验支撑。

“非理性共识”是我新提出的概念。

乌合之众经常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下,对一些平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产生同频共振。

法国大革命期间,愤怒的革命群众冲进巴士底狱,除了释放掉政治犯之外,还把所有的杀人犯、强奸犯、盗窃犯、诈骗犯一块释放掉了。

没人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错。

因为巴士底狱被标签化了。

尤其可笑的是,一个14岁的少年,因为凑热闹也跟着群众冲进了监狱。

在绞死监狱看守人员后,人群中突然有人认出这个少年,并告诉大家这个少年的母亲可能跟监狱看守人员有染。

“绞死他!绞死他!绞死这个孽种!”

激情高涨的革命群众如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高彩烈地把这个一脸懵逼的少年送上了绞刑架。

没人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没有人去理性地思考少年母亲跟监狱看守通奸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也没有人去思考通奸的事哪怕是真的这个少年该不该死这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

彼时彼刻,大家只有一个念头,绞死他!

绞死少年之后,众人欢呼雀跃,载歌载舞,大家都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光荣伟大的事情。

人类的非理性共识,所体现出的对道德和理性的破坏性,让人瞠目结舌。

在股市中,价格误导和非理性共识,同时存在。

并且与生活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只股票只要涨得好,在众人眼里就一定是一只好股票。

它因为什么涨,是否有业绩支撑,是否可以持续,此时追高或持有是否还合时宜,这些简单又重要的问题,都会被抛诸脑后。

不论出现什么样的消息,大家都会往最乐观的方向上解读。

实际上很多热门股,还没有业绩支撑,大家只是在炒它一个极不确定的未来远景。

这样的投资决策,是不严谨的。

它赌的是运气,而不是投资。

相反,一只股票只要价格下跌,马上就会遭到质疑。

跌少的时候,会问:它出现什么问题了吗?

跌多的时候,则一定会直接下判断:这不是一只好股票,它背后一定蕴藏着什么重大的危机。

因为“市场不会错”,因为“股价走势就摆在那”。

实际上能影响和左右股价短期走势的因素非常多。

宏观上的,微观上的;根本性的,外围性的;短期的,长期的。

投资者应该关注最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因素。

其他的都应该忽略掉。

依靠股价起伏来决定投资策略,你会错失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大牛股。

也能踏中市场上几乎所有妖股的雷。

很可惜,以我的观察,很多所谓的价投大佬,也常常陷入价格误导的大陷阱里。

比如,比特币价格冲到6万多美元的时候,国内一位著名的私募大佬就曾痛心疾首地反思:以前我一直认为比特币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巴菲特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它现在价格涨了这么多,我们一定是搞错了什么,一定是没有发现它的真实价值在哪里。

现在比特币价格又跌下来了,不知道这位大佬又会如何反思?

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反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只把眼光盯在了价格的涨跌上,并没有见到他反思的深度在哪里。

股票市场更可怕的是,非理性共识无处不在。

我可以确定地说,凡是有价格误导的地方,就一定有非理性共识

它们好像是股市里的一对孪生兄弟。

明明股市、股票已经泡沫严重了,但是大众还会狂热地追捧。

明明股市、股票已经严重地低估了,但是大众还会避之唯恐不及。

以价格起,到价格止。

这就是大众的非理性共识。

股民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而又素未谋面的乌合之众。

随风倒,是大众的品性。

2005-2007年牛市的时候,我初入股市不久,全程参与了这种跟风炒作。

2014-2015年水牛的时候,我自感对投资已经开窍,又全程目睹了这种跟风炒作。

人性的疯狂与疯狂之后的惨样,历历在目。

“市场永远是对的”这句话,在我这里,就是笑话。

不可否认,每一轮泡沫,总有人受益。

但更多的,是丢盔弃甲式的受损。

摸口袋的游戏,是典型的零和游戏,你得到的,正是别人失去的。

这游戏本身,就违背了股市设立的初衷和股市存在的本义。

理性的投资者,就应该坚决屏除价格的误导,跟大众的非理性共识逆向行驶。

这就是非理性共识的价值所在——对标,然后反向参考。

这是逆人性的。

与大众逆向而行,注定会遭到大众的质疑,嘲笑,甚至谩骂。

但是,不要绝望,不要放弃,当大众发现自己确实错了后,会返身追捧,然后用追捧和过度的狂热,再制造一个新的非理性。

那个新的非理性,可能就是我们成功的所在。

到时候,别忘了再及时脱身走出来。

在资本市场,理性的人,注定孤独!

3、越跌越买,现在就是捡钱的时候!

市场下跌,很多股票又跌破了前低。

连前段时间透红发紫的超小赛道股们,也都跌得灰头土脸。

鬼哭狼嚎者甚众。

我告诉大家,这就是市场在给大家送钱。

股神嘴里讲的“天上在下黄金雨”,就是最近这种情形。

用后视镜的眼光来看这种情形,非常诗意。

而只有亲身经历者才知道,天上在下黄金雨时,是否敢拿桶和盆来接,是非常考验人性的。

股价下跌,股票便宜,没人敢买。

逻辑上非常荒诞,在现实中却一再上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就因为大家对“钱”与“财富”的概念,太过狭隘。

什么是钱,什么是财富?

生活中,大家通常认为,钞票就是钱,钱就是财富。

其实这是错的。

或者说,是不完整的。

所有能兑换成钞票的东西,都是钱。

所有能产生孳息的资产,都是财富。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你的赚钱能力。

搞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再回到股市上来,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股权就是钱。

股权就是财富。

因为股权代表了资产,股权的背后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

而股价只是股票的价格,市值只是一篮子股票的价格。

价格不是钱和财富。

它只是一种衡量和表达方式而已。

搞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再面对市场波动、股价起伏、市值盈亏时,就会坦然镇定得多。

股票的价格(股价),组合的价格(市值),发生向下的波动,并不可怕。

只要股权背后的那家企业还在源源不断地为大小股东们进行着价值创造,股权就没有减值。

不需要别人来炒作、资金来追捧,就靠它源源不断的价值创造,股价最终会反映出这种内含价值的增长。

同样一只股票,以前卖80元,现在卖40元,每年的营运利润、内含价值、现金分红还在稳步增长,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炒作者来说,肯定是坏事!

因为股价跌了。

对投资者来说,肯定是好事!

因为股权的价值更大了。

对像腾腾爸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更是天大的好事!

因为花同样的钱, 我们可以买到更多的股权。

后续现金流既是财富增值的手段,又是财富增值的目的。

有后续现金流, 我们可以在股票下跌时,越跌越买,提升我们的股权持有量。

而股权增多之后,尤其是股权背后的企业盈利能力变得更强之后,我们的投资组合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后续现金流。

鸡生蛋,蛋生鸡,鸡鸡蛋蛋,无穷匮也。

投资走向良性循环。

2015年之后,市场痛定思痛,炒小炒新炒差恶风骤减。

有真实业绩支撑、同时现金流充沛的大白马,逐渐变得备受市场追捧。

不知不觉间,积累了很大的泡沫。

赛道股翻飞时,各种“茅”大行其道时,就是这轮泡沫的顶峰期。

而今,这些被吹上天的各种茅们、各种赛道们,泡沫绝大部分也已经破灭了。

它们的股价和估值,双双下跌。

很多已经脚脖斩!

好的赛道,好的股票,又一次以好的价格摆放在你面前,对理性的投资者来说,这难道不是又一次的发财机会吗?

上边提到的两瓶酒的例子,不是腾腾爸的杜撰,而是经济学、管理学领域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这个实验讲了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价格误导。

大家一定要走出老是被价格误导的心理沼泽区。

看问题一定要看到本质,而不是流于表面。

我以前在书中、文章里,给大家讲过“两个层次的股价”的问题。

我们天天在K线上看到的,只是第一层次的股价问题。

这是股票最肤浅、最蛊惑、最容易诱导人心、但同时又是最没有价值的一面。

股权,以及股权背后的赚钱造富能力(可以外化为分红能力),才是它更深层次的股价。

总之吧,我认为现在就是天上在下黄金雨,就是市场在给大家送钱。

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紧紧地抓住。

有钱就买,无钱就守。

这就是目前最好的操作策略!

4、泡沫之后,市场已经开启了新的周期。

一个完整的泡沫周期,通常会经历五个典型的阶段。

首先是产业的繁荣

这是泡沫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产业繁荣,处于上升期,产业内的企业效益好,业绩增长快,所以很容易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不断增长的业绩,可以让投资者的信心,从萌芽到缓慢成长,再到爆发式增长,不断地递进。

其次是信用的扩张

产业繁荣,意味着企业更好赚钱。

这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实体,也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股票二级市场。

这种环境下,信用扩张具备了最为丰厚的土壤。

“繁荣-扩张-更繁荣-进一步扩张”的逻辑链顺理成章。

产业实体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也被完全打通。

然后就是集体的狂欢

因为企业业绩不断增长,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们普通认为行业会一直这样繁荣下去,企业业绩也可以一直这样增长下去。

股票价值上涨之后,人们同样会幻想股价可以永远涨,永远只升不降。

近因效应+线性外推,引导着整个集体走向狂欢。

这时候,市场会为眼前的高估值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过度乐观、过度自信,让人们相信“这次不一样”。

甚至有人会喊出“投资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样激动人心的观点和口号。

再之后,就是乐极生悲后的泡沫破灭

赛道太拥挤了,泡沫吹得太大了,透支现象太严重了。

总会有先知先觉者先行退出,后知后觉者随后跟进。

当跟进的人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市场中人会从最初的犹疑,转化为最后的恐慌。

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应该夺路而逃的时候,踩踏就很大概率会发生。

发展到一定程度,信用资本会爆仓,从而引发更大的恐慌和更大的危机。

泡沫破灭,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一个阶段,市场会痛定思痛,产生强烈的风险厌恶

投资者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泡沫破灭心有余悸。

思想从泡沫破灭前的癫狂,一下子跳向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极端。

悲观,恐惧。

“谁买股票谁倒霉”之类的咒语开始出现。

市场开启新周期。

关于泡沫,我想格外重点强调三点。

第一,始于繁荣,终于破灭,这是所有泡沫的宿命。

当年中小创泡沫,我毫不迟疑、斩钉截铁地判断:泡沫必破。

因为这次泡沫主要是炒小炒新炒差恶风的结果。

没有业绩支撑,破灭自然而然。

前两年白马股、赛道股疯狂,我一度非常迟疑。

一方面认为估值泡沫已大,一方面又知道这次炒作的都是各行各业的业绩大牛们。

思考来思考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是泡沫,就一定会破,只是这一次的泡沫破灭,可能会非常复杂。

嗯,现在回头看,确实也破了。

隐形股灾论,由此生成。

事实证明,业绩大牛也不能瞎炒。

第二,天下所有的泡沫都是好辨识好甄别的。

泡沫就是泡沫。

过度追捧,造成股价(估值)过高,已经透支未来若干年的业绩增长。

只要及时跳出乌合之众的思想怪圈,稍微保持一点理性,仅仅依靠常识, 我们几乎就能辨识和甄别出泡沫。

呵呵,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再好,业绩得展望到三五十年之后,才能解释得通现价现估值,这样的价格贵贱,不好判断吗?

极端的高估和极端的低估,都是“一眼定胖瘦”的范畴。

辨识甄别不出,只因为一件事,缺乏理性。

第三,在资本市场,一定要尽量远离泡沫。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泡沫有正面意义。

如上所述,泡沫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实体。

大水漫灌之后,大地一定会一片欣欣向荣。

所以,我从来没有反对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发展新产业新经济

但是,身为二级市场玩家的普通投资者,我深知牢记自己身份定位的重要性。

我的钱就那么多。

可以少赚一点,但绝对不能碰到“永久损失”的倒霉事儿。

清零一次,就是玩完儿。

今天为什么突然想聊这个话题呢?

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对泡沫一无所知,但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这样做很危险,我想提醒提醒。

因为我发现,现在的A股市场,一方面已经破灭了一轮泡沫,一方面又在积聚着新的泡沫。

只有认清这个现实,面对未来,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操作。

记住腾腾爸的一句话: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不要玩泡沫。

全部讨论

2022-08-07 20:18

80的平安是送钱,买平安

2022-08-09 10:29

为什么ttb 一直推平安 万科 因为这两只票的散户最多 看文章的人最多 通过这样把散户引流到微信公众号 通过写文章赚取点击量 从而变现

2022-08-07 20:44

平安不是泡沫,是地雷

2022-08-08 19:50

我是腾腾爷

2022-08-08 11:56

一顿码字猛如虎,一看收益是个鼠

2022-08-08 09:45

真他妈的又长又臭

2022-08-07 22:42

好文,我居然看睡着了,太长了,可以砍掉9成。难道雪球按字数发稿费?

2022-08-07 20:56

看问题要有历史的眼光、动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赛道股走着走着就成了白马股,当红白马股再走着走着,就成了过气的白马股。平安曾经也是赛道,万科曾经也是赛道,只不过现在过气了;微软曾经也是赛道,苹果曾经也是赛道,只不过现在还没过气。只有茅台这种千年老妖,很长时间都不会过气。

把新事物一概斥之为赛道,一概说成是瞎炒,这是偷懒的心态,固步自封,拒绝进步。

要么投常青树,要么投从赛道到白马那一段高速成长期。

2022-08-09 14:17

珍惜40的平安,在我看来,40的平安就是市场在给大家送钱

2022-08-11 09:14

又臭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