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王”富贵鸟宣告破产,皆因盲目涉足金融行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据了解,富贵鸟于1995年开始生产男鞋,1998年至2012年期间获“首届中国鞋王”“中国真皮鞋王”“中国驰名商标”等众多奖项,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当年营业额更是近30个亿。

但自2014年开始,富贵鸟净利润开始滑坡,到2017年上半年甚至出现亏损。此后,富贵鸟就没再披露过财报,投资者对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更是一无所知。

涉足金融领域,可能是富贵鸟最大的决策失误。

2015年5月初,富贵鸟以1000万美元战略投资深圳中融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线上P2P平台共赢社。同年10月,富贵鸟入股叮咚钱包,成为后者大股东。除此之外,富贵鸟还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石狮市富银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另外,国泰君安2018年披露的消息显示,富贵鸟存在大额违规对外担保及资金拆借事项,公司至少存在49.09亿元资产金额很可能无法收回。

海外配认为,“富贵鸟的经历当中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资产泡沫当机会并投身其中,等泡沫退去就会发现已身无一物,它投P2P企业的时候,可能觉得收益比较高,实际上是非常盲目的。”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也发现,“富贵鸟的法人代表同时也是25家企业的法人代表,福建石狮法院有关金融合同违约的案子,富贵鸟股份和富贵鸟矿业,在五六十项合同纠纷里是共同的被执行人。”对此,他表示:“这不能叫多元发展了,而是过多过滥。那些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擅长的领域,一旦出现环境巨变,就会重创他们自身。”

事实上,富贵鸟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兴盛的一个代表,在创业初期由一个旅游品公司,转为专注鞋业,很快就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然而,让人唏嘘的是,富贵鸟放弃了之前的专业精神,转而涉足并不熟悉且“水深”的金融行业,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盲目的冒进。

“金融业哪有这么好搞,一个鞋厂真的不够看,只会被人吃掉,那个世界不是一般工厂主能够玩得起的。搞实业就做好自己的实业,其他的投资应以稳健为主。”有网友认为富贵鸟走到破产地步完全是因为低估了金融行业的风险。

然而,富贵鸟的“兴亡”模式并非孤例,鞋业,服装、时尚类企业很多都有过类似经历,甚至连宝洁这种企业2008年也曾多领域大举扩张。

不过,这样大举扩张而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

富贵鸟成在坚守本分,败在不守本分。”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的总结恰如其分。

如果当初富贵鸟没有上市,也许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没有那么多资金去玩“跨界”,“鞋王”依然是真正的“王”。

好了,喜欢玩股票的朋友可以一起认识一下!我是提供一站式期货开户及交易服务,方便国内投资者交易的公粽号【海外配】。


【推荐阅读】


四岁拼多多碾压百度,成为国内第五大互联网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