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来聊天的小号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这都是可优化的问题,我认为我们聊的应该是蔚来这家企业行不行。体验都是砸钱可以做的。

热门回复

您说得很对,但李斌大手大脚花钱的样子,都在让投资人流血和企业现金流紧张。目前来说做空是最好的方向。

各种方案都有它合适的场景,换电就适合营运车辆,例如出租车、电动卡车等。给私家车搞换电也可以,但要有联盟,在雪球这个社区讨论的是蔚来这股票能不能挣钱,我认为不能。同时我也认为普通人应该去买蔚来的车,因为有港美股投资人在补贴这些车主。但对投资人来说是噩耗。

从投资人角度,蔚来过去几年基本和另外两家新能源在大尺度上涨跌情况类似,在中尺度上因为理想以增程为主盈利情况更好,但其在纯电车型上的短期失利可以说在中尺度上反证了蔚来在基建和研发方面有优势。这说明此类企业目前受到的最大周期影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潜在购车人对于纯电车型的认知进程。在纯电基建和国家对增程的差异化政策逐渐落地的进程中,作为投资人,既然选择投资这类企业,那么应该同时协助对应模式进行传播。蔚来单车毛利亏损较大是一个事实,但应用动态眼光观察。蔚来的商业模式中,随着车辆保有量继续提升,会带来换电逐步自负盈亏。这种情况下,单车毛利基本取决于用户对于高端纯电车型的定价认知和电池成本之间的剪刀差。蔚来对乐道和萤火虫车型的探索,以及3.0版本车型更适配当下使用习惯的演进,将有助于其对已沉没的研发成本形成复用,并改善经营表现。

对,不就是商业模式之争么。早晚有一天我们都会开着会飞的汽车,个人交通从平面变成立体,不再堵车。但是,在那个时代到来之前,否认现在在地上开的汽车,认为它早晚会被替代、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的逻辑,通吗?

的确是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思维的差异哈。NIO的调性,在国内看,偏海派和国际。当下欧、美这两大和蔚来调性一致的区域的右翼政治环境趋势是比较大的不利因素。而过去二十年奔驰正因为有S/G级的占有,才有E/C/GLE/GLC的溢价。NIO商业模式要成功,缺的是这块。NIO大体度过了研发投入期和基建投入期,现在是在品牌投入期,否则也不会有“向上”一说。但品牌投入和研发投入、基建投入不同,并不是投入就有产出。想投出一个S级的全民认知,光靠ET9不现实。换电让车主体面地补能,但也只是体面一些而已,终究无法带来S级的“统治感”。另外,Old money终究会被new money替代,家用场景本身就是对溢价的打压,而商务场景也早就从中规中矩的S级为代表的总裁座驾,变为有钱有闲轻松拿捏人生的自雇老板为代表的路虎卫士。乐道分离家用场景,让NIO去攻更高端拿溢价,思路没错。但回观12万的Pinarello,动辄100万的路虎卫士,NIO的产品之路的确还有很多批判和挑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