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长春高新最大的谎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2

我们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从别人那里活的信息而很少人自己会去求证这个信息的真伪,久而久之,鬼故事讲多了还真有可能变成真的。

古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孔子也曾说过:“痴书不疑者,庸人也”。近一年来被炒的沸沸扬扬的长春高新生长激素集采事件不可谓是一波三折,广东迷雾刚刚散去,浙江和福建又接憧而来,下一个又会是哪个省?

其实不要说这些鬼故事完全没有逻辑可以站脚,目前情况是什么样?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交医保的年轻人不够用,医保局没钱了,所以要进行药品集采以开源节流,那么意味着集采只针对医保报销的药品进行,生长激素属于医保报销的药品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关键就是在这里,为了求证这方面的数据,我走访了三家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以及二十名患者,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虽然目前生长激素已经纳入医保范围,单真正可以凭医保报销的患者屈指可数,我受访的二十名患者全部都是自费,没有一个是报销的,因为医保报销的只有一个适应症,就是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而出现这种概率大病例是非常少的,三位受访儿科医生介绍其中有一个说应该占比不到10%,另一个说占比应该是个位数,最后一个干脆说不知道占比多少,没有碰到过这种病例。

根据医生口述,目前患者中适应症使用最多的就是原发性矮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其次就是身高正常的为了加强身高而打的,由于目前生长激素普及率太低,大多家长都甚至没条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而错过治疗年龄,所以目前的患者数据量太小不能作为标准,医生说道。

这里我要解释下“生长激素缺乏症”“原发性矮小症”“特发性矮小症”分别是什么意思,根据2020年数据,中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假设你为男性,身高本来可以长到170,是能达到平均值的,但是因为你体内缺乏生长激素导致身高不及预期,这类叫“生长激素缺乏症”是可以通过医保报销的。但是由于基因原因你的身高极限本来在160左右,达不到平均值,这类叫“原发性矮小症”。还有就是你的基因没有问题,也没有缺乏生长激素,但是由于疾病、家庭、饮食、运动等复杂因素导致原本可以达到的身高因环境因素而改变的,这类叫“特发性矮小症”。

根据金赛年报资料,目前金赛药业进入市场销售的生长激素适应症总共是8个,在注册和审批阶段的还有十几个,获批还未应用有3个,其实金赛的方向是对的,不断拓宽产品的适应症以占领更多的市场,都说金赛是一个大单品,其实不然,我觉得它的每个适应症其实就是一个单品,大家可以了解下它的适应症对应的治疗范围,其实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适应症甚至不是用来增高的,覆盖范围也非常广,我认为这些适应症都纳入集采的可能性几乎是0。

我们回到话题,就说“增高”这环,我采访的20位患者家长中,其实有三个家长的孩子检测是正常身高,但是因为家长自己不高、检测身高刚好在平均值、以及孩子体育有天赋等原因,家长经济条件允许,为了多长高10厘米也给孩子打针了,据一位家长说在他的圈子里正常升高打针的不在少数。另有一位原发性矮小症的家长说她的闺蜜小孩前几年也是原发性矮小症,但是由于关系好,医生给开了“生长激素缺乏症”所以她是可以医保报销的,但是报销只能打粉针剂,打了一疗程觉得太麻烦了,第二次拿药还是自费拿了水针剂。

其实我觉得金赛目前的困局不是集采,而恰恰是不集采,因为医保不能报销导致很多家长望而却步,而这种产品又不能打广告,打的人基数小传播的范围就小,企业的增长就慢,假设水针以及更多适应症纳入医保和集采,可以报销了那么很多本来望而却步的家长就会行动起来,更多身高本身正常的也会有很多猫腻可以玩。大家都以为集采降价了,企业利润就降低了,业绩就自然不好了,其实这个不能以偏概全,生长激素这块完全不会,因为它的利润基数实在太高,就算大幅降价了也还能保证有丰厚的利润,不像有些药品本身利润就低,一降价就没利润了,而且一旦大规模集采,势必引发市场爆发性增长,虽然出厂价是降了,但是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也是随着下降,利润反而会增加,一个卖100亿/年的企业,利润是90%,和一个卖1000亿/年的企业,利润是30%,你说谁的利润更多呢?生长激素行业完全有这个爆发潜力,因为市场份额实在太小,金赛目前只不过还是在成长的起步阶段,后面的路还很长。


全部讨论

2022-09-11 23:17

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