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00万实盘月报(累计亏损43.80万)-“引路人”-《上海机场》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截止2023.02月收益情况

二、持仓调整

降低了平安的仓位,提高了上机的仓位。借了成本为4%的场外资金置换融资,共计17万。

三、本月胡侃

这个月月初开年前会,听各种叭叭汇报,剩下的时间基本在出差中度过。最近越来越喜欢出差,时间自由,不用坐在电脑前假装努力,多出来的时间背背单词,看看书,刷刷短视频,挺好的。唯一痛苦的是晚上常要喝酒,不过偶尔能碰到有见解的人,聊天也很开心

这个月读完了兰小欢的《置身事内》,计划在读第二遍,还是非常有收获。《债》只看了三分之一不到,实在看不下去了,翻了翻其他人的读后感,感觉也没啥见解。《蒋经国传》写的更像是一部历史书,不像是人物传记,人物刻画很少,或许和作者不怎么熟识人物的缘故,不过书中的那段历史讲的还不错,各种掣肘、无奈,利益交换还是挺有意思。

最近《狂飙》这个电视剧很火,不过我没看,只是用抖音翻了几集那种剪辑版的,感觉很没劲,逻辑不完整,极大概率是个大众爽剧。但因为剧的火,让周围讨论的人很多,模仿的也不在少数,年会期间我们公司有个领导也大概讲了讲他曾经如何通过做高层关系,突破限制,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的故事。故事讲得蛮好,也很激励大家。但整体大家的思维方向都很中式,即拥抱权势者,换取自身的提升。

我不能否认拥抱权势是错误的,人物传记翻多了,基本每个人的起家都是权势人物的支撑下,才能得以提升闪闪发亮。其实能够拥抱住权势是个极为困难的事,首先你得有拥抱的意愿,其次你得提供出价值让别人利用,最后就是你拥抱的人运势极佳,带你起飞。个人想实现,要么学习极好,进入到优质同学圈里,找到潜力股,一起共同成长。要么机缘巧合遇到贵人,比如刚入职碰到优质领导,领导步步高升等。

而我回顾了一下我自己,我自己的人生之所以失败,缺的不是贵人,而是“引路人”。在我的定义里,引路人角色应该常常由家庭近亲担任,比如父母的价值观散播,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我小时候从不看书,遇见比自己强的人,会挑对方各种毛病进而远离,没有目标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曾经刚毕业时,也有很赏识我的优质领导,而自己方向感很乱,迷茫会让自己忍耐度很差,进而多次跳槽,成为无根之木,一事无成。

近些年开始慢慢看点书,有些东西开始慢慢认清,有些后悔无法更改。自己“引路人”未必在你身边

四、股票杂谈

最近一两个月来,人工智能非常的火,讨论也愈发火热,我也试着用了下chatgpt,确实是基本脱离了人工智障的范畴,现在写文字材料,偶尔也借用下它的输出成果。虽然我去年就买了人工智能etf,但当时只是看中了海康威视,并没想到会形成如今这么个热潮。我翻了翻这个etf的持仓,基本都没啥核心公司,都是勉强靠上点概念罢了。如果里面有百度我觉得这个指数的价值或许会高很多。

这个月把平安和$上海机场(SH600009)$ 仓位做对调的考虑也是蛮简单的,在我看来上机的复苏预期更强,疫情几年对高净值人员影响应该比较小,复苏力度大概率会高于整体情况。对于平安而言,涉及面过宽,资产端、负债端的整体复苏都需要时间,更多的需要全民信心的恢复。

上机这两年的操作在我看来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无论是虹桥的并入还是和中免的深度捆绑,价格都比较合适,中免愿意低价出让股权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机场渠道的强势。

之前我一直在想市内免税、海南免税对机场的冲击有多大,最近慢慢感受到消费还是需要场景的。除了代购,专程跑去免税购的还是少数,海南在疫情过后,对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还能有多大?

至于说其他周边机场的分流,目前看影响也比较小,更多的乘客还是住在上海周边,更远距离的机场,选择意愿会更低,航司没必要为了争取这部分旅客推行廉价航班。除非是上海机场过于饱和导致外溢。

总得来说目前属于确定性较高,估值也较高的一个状态,需要时间换空间,逐步去验证复苏逻辑是否正确的过程。

2025年,又将面临协议重新签署的问题,只要人流量能够快速复苏,又没有出现过于严重的地缘政治,中免最终大概率还将沦落回打工仔角色。

五、本月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