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又加错-刘成岗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23
关于通缩问题,Sweeney夫妇1977年发表的题为《货币理论和大国会山托儿合作社危机(Monetary Theory and the Great Capitol Hill Baby Sitting Co-op Crisis)》的经济学论文,里面用了一个小故事,讲得特别通熟易懂且透彻,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托儿所,因为她的“员工”是150对在美国国会山上班的人。事实上她根本就不是一个托儿所(...),准确的说是这些国会山工作人员互相照看孩子的一个合作组织(babysitting co-op)。华盛顿特区总是有着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夫妇们也时不时想享受一下两人世界,所以保不齐哪一天某些家长们就要晚上外出,不能照顾自己的子女。一次两次还好,老是去麻烦别人照顾自己的子女也不太好。于是这些在美国政治中心工作的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参加托儿合作组织的成员内部发行一种“保姆券”,每张券对应一小时的照看孩子的服务。外出的家长把孩子交付他人照顾后,必须支付保姆券,按对方照顾自己孩子的小时数支付相应的张数。保姆券一开始发行的数量是一定的,成员可以通过在空闲的夜晚帮别人照顾小孩来赚额外的保姆券,以备不时之需。
这貌似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制度,但是实际上它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几乎陷入到崩溃的边缘。首先,有些当下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夫妇开始利用这些时间努力为他人照顾小孩,多囤积一些保姆券,以便以后能更灵活的利用时间。由于保姆券的数量一定,有人开始囤积就必然有人的券会减少。那些保姆券减少的人也开始慌了,生怕今后要外出,没人照看小孩,于是减少了外出的次数,也开始努力照看别人的小孩来赚富余的券。突然间,在没有新加入成员和没有新宝宝诞生的情况下,流通的券越来越少了,流通券减少的结果就是保姆服务也越来越少。 如果把这个托儿合作看做一个经济体,保姆服务看做她的产出(GDP),这就是对衰退的经典定义。而衰退的原因就是出在经济体内的通货紧缩,即保姆券的数量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