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央企:时下2条重点投资主线「合体」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二马小姐

央企这两年已是市场持续的投资主线之一。从去年波澜壮阔的“中特估”行情,到最近这波气势恢宏的反弹,央企时不时成为焦点。

市场对央企的热情,有很多原因,主要可能有三点。

一是央企在经济中的支柱地位非常明显。去年就有券商统计过,目前A股5100家上市公司中,央企443家,总市值合计26.5万亿元,占比28.0%。央企净利润合计2.69万亿元,占比51.3%。换句话说,目前央企以28%的市值占比,贡献的利润却占到51.3%。

二是微观层面看,央企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地位非常突出。比如一些自主科技领域,几乎是行业标杆,拥有宽阔的护城河,很强的市场定价能力。

三是政策力度,诸如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线图正在稳步推进;将市值进一步纳入国企考核评价体系也在推动中等等,围绕央企做大做强的一揽子政策,目标明确,多层次多维度。

去年市场上曾推出一系列中证国新央企主题指数,涉及科技、能源、高分红三个细分领域。

科技相关的是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例如易方达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联接基金(A/C:019493/019494)就是跟踪这只指数。

国资委最近还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特别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

科技型央企,成为时下最重要的两条投资主线的“合体”,科技的锐度和弹性,加上央企的核心“江湖地位”,或许是下一阶段市场值得关注的方向。

央企科技引领指数:

聚焦国防+计算机+电子


仔细看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以下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讲真,有点意思。

这只指数有50只成份股,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研发投入高、成长性好的代表性央企,反映科技型央企整体表现。

央企科技引领指数有几个显而易见的特征,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科技指数。

第一,比较特别的是,和其他科技方向指数不同,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从行业分布看,集中在三个重点行业,包括国防军工、计算机和电子。风格上则是偏向中盘成长风格。


这三个主要行业合计占到整个指数权重的90%以上。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三个行业,总共占到51.5%,近一半权重。国防军工占到48.6%,也是近一半。这其实也是国内科技含量比较高,同时拥有自主可控知识产权最核心的一些领域。

图: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行业分布(申万一级行业)

进一步看细分行业(申万三级行业),包括航空装备,军工电子,IT服务,通信网络设备,还有模拟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制造等等,涉及不少科技领域的战略要地。

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均为细分领域龙头股。包括航空装备中的中航光电中航沈飞航发动力计算机中的宝信软件科大讯飞,电子领域的振华科技中芯国际华大九天等,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占比达到54.9%

图: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前十大成份股

来自:wind,截止2024年1月26日

第二,成分股涉及一些未来颇有前景的新兴领域,而且是门槛高,护城河宽阔的科技领域。有些是其他类型科技指数里很少涉及的。


比如卫星互联网领域,我国的星网计划正稳步推进。去年11月23日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国内卫星互联网建设迈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还有C919相关的商用飞机领域,去年12月第三架C919客机交付东航,意味着C919开始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第三,目前估值,无论在央企相关指数,还是科技相关指数里,都属于比较有吸引力的。


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的市盈率TTM,现在是38.26倍,目前处于分位点23.33%。市净率为3.11%,处于分位点1.67%,都在相对低位。

数字经济

央企的战略核心地位


央企科技引领指数里有一半权重,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三个行业,颇有看点。这部分成份股和当下全球聚焦的AI,数字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细分行业上,涵盖计算机设备(14.7%)、IT服务(12.0%)、通信设备(9.2%)和软件开发(7.8%)等等。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看点,就是数据要素。简单讲,现在数字经济,包括AI,都需要用到各类基础数据。比如AI在学习人脸识别技能的时候,没有数据是万万不能的。不夸张的说,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

央企在数据要素这一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央企的特殊地位,占据这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枢纽位置,也是数据要素汇聚的核心节点。数据要素的挖掘、储存、确权、交易、应用等环节,重点央企都参与其中。对市场而言,数据要素这部分资产的价值,还远远未被充分挖掘,未来有待重估。

图:2016-2025E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

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的成份股里,一些相关央企,早早“卡位”核心业务。

比如与数据要素相关的“国资云”,是重要的国有企业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平台。有券商预计,到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800亿元,指数成份股里就有相关企业正在参与国资云建设。

多家大型科技型央企集团,包括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正在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建设。比如中国电科旗下的海康威视,是领先的视频产品和内容服务提供商,也是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的第一大的权重股。中国电子旗下的华大九天,也是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其主要产品为EDA工具软件。

这类前沿科技地带,又对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央企具有的优势不言而喻。

国防产业链:

很高的天花板


央企科技引领指数里,另外的近一半权重在军工。这也是股市里,弹性很高的一个行业。

费雪在他知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里,曾多次提到军工类企业。最先进技术往往由军用拓展至民用,可突破军用的需求瓶颈,为军工企业创造更高的远期成长天花板。美国有不少大型科技企业,最初是从军工技术转民用开始,而后发展壮大的。

如果我们的军工企业能在这个方向上有所突破,天花板可能会极高。

央企科技引领指数里的军工产业链,基本上涵盖了其中最有前景的部分。比如航空装备(28%)、军工电子(17%)、航天装备(2%)和地面兵装(1%)等。同时还涉及一些颇有潮流感,又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产业链,比如卫星互联网,大飞机等等。

另一方面,国防军工目前也是市场上调整比较充分的板块之一,估值水平看,甚至已经显著低于2018年末(牛市启动前)市场底部当时的估值位置。


按照一些军工分析师的观点,从过去几年的表现看,军工的逻辑,已更多转变为订单落地和业绩驱动。此前大幅调整背后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两年“十四五”中期调整的订单短缺影响。订单延后,市场对于未来需求和盈利表现有所担忧。

进入2024年,随着中期调整的订单开始逐步落地,板块未来的复苏速度可能加快,走势也有望迎来催化剂。

图:指数中军工板块成份股业绩情况

数据来源:Wind,预期数据截至2023/12/31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作为个人心得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以上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央企科技50ETF(SH563050)$ $易方达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联接A(F01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