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MIT演講:Why is TSMC successful in Taiwan?」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前兩個月,張忠謀先生在MIT給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雖然張忠謀先生也講了很多有關晶片發展的歷史,但是,我覺得最值得再仔細思考的部分,是為什麼TSMC在台灣會取得到目前為止這麼大的成功。
而值得反覆咀嚼的原因,是因為張忠謀先生在公司經營以及商業模式的制定上,絕對是超越教科書等級的。透過重新思考他在這個演講的思路,能夠學到很多平常學不到的東西。
比如說,很多人會討論商業模式設計,但很少人會討論某個商業模式「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但透過張忠謀先生的演講,可以讓我們理解到他當初是如何揚長避短的設計出Foundry Businss Model。比如說很多人會討論競爭優勢,但很少人能像張忠謀先生一樣那麼清楚地講出台灣的競爭優勢並解釋他是怎麼運用台灣的競爭優勢。
所以我們這篇文章,就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精彩的演講&我們的感想。
▌A. 商業模式的獨到之處:The Foundry Business Model
在演講的前面,其實張忠謀先生講解了很多半導體發展的歷史,還有摩爾定律神奇的地方。不過,因為我們覺得這場演講最重要的地方,是在討論為什麼台積電在台灣會這麼成功,因此,我們就直接快轉到台積電的商業模式:The Foundry Business Model。
首先,我們想要說的是,在坊間,有很多人會討論商業模式是什麼,但是很少人會去討論,在決定這個商業模式的主要價值主張之前,要先做怎麼樣的功課。比如說,需要先深入分析公司的競爭優勢,以及深度瞭解市場的趨勢......,才有辦法提出一個獨到的商業模式。
從張忠謀先生的經驗,我們會發現,他在設計The Foundry Business Model時,其實已經累積了很多的經驗,對於產業的發展已經有極深入的了解,也對於產業的趨勢有很敏銳的嗅覺。再加上他在創立TSMC時,很瞭解台灣的優勢 (高良率、優質理工人才) 及劣勢,才能很巧妙的避開了台灣了劣勢,發揮了台灣的優勢,並結合半導體產業的趨勢來創造了The Foundry Business Model。
這些都是一般討論商業模式設計時,比較少討論的。
因此,設計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其實不只是發想價值主張、顧客分群......等,更重要的其實是對產業的全貌有瞭解、對公司自身的優劣勢有瞭解,才能找到還未被大家發掘的機會,並根據公司的優勢來設計服務方式及策略,才能設計一個有獨到之處的商業模式。
而Foundry Business Model的成功,其實除了IC設計的趨勢以外,跟張忠謀先生對台灣的觀察、以及如何運用台灣在晶片製造上的優勢有很大的關係,而這個部分,在他接下來的演講內容有很多的討論。
▌B. 台灣在晶片製造的優勢
在接下來的這個部分,張忠謀先生探討了台灣的特別之處 (在晶片製造的優勢)。
我覺得這邊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他看到了台灣員工的優勢之處 (高技術品質且穩定性高),而避開了我們的缺點 (也就是較為缺乏創意訓練的教育) 。他從台灣員工的優勢出發,來設計一個適合的商業模式,而不是想要複製矽谷的方式,來要求台灣要變得跟矽谷一樣。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智慧的地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功因素。
而張忠謀先生在演講裡面提到了幾個我們可能知道,但很常忽略或沒想過要如何利用的台灣特有的優勢:
1. 高品質的工程師、技師、操作員
這是台灣的特別之處。相較於歐美的風氣,更高比例的人會對商業、品牌、銷售......等更有興趣,台灣的教育非常重技術,也有非常多的高品質理工人才,這造就了台積電能有很強的技術人才庫,這在半導體製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2. Low Turnover Rate (低流動率)
相比於美國有15%~25%的流動率,亞洲半導體廠的流動率相對來說就低很多。張忠謀先生舉了日本的例子,日本平均只有2%左右的流動率 (台灣可能也不會差太多),相比於美國來說真的低很多。
因此,員工容易有較好的訓練,來作出較高品質的產品。而品質對於半導體製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良率對於半導體廠的利潤,會有很大的影響。
3. 台灣島內移動方便:Fab轉移或複製容易
第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台灣點到點的距離很近,不像歐美雖然地大,但每個地方相距較遠,台灣地狹人稠,因此對於Fab和Fab之間的人力調動相對來說效率會高很多。張忠謀先生就說,其實不管任何時候,同時都會有1000位以上的工程師能夠被自由調派到需要的城市工作,然後週末再回家。這樣的提供了台積電非常好的人力調動效率,需要轉移或複製Fab時,也能夠很快速的Ramp up。
4. Experience Curve Theory (經驗曲線)
張忠謀先生在其他的演講講了很多關於半導體產業Experience Curve的重要性。基本上,當一個廠或是一組人生產越多的wafer,他們對於生產的每個環節就更有經驗,而這些能夠被轉化為成本的降低,或是技術的進步,因而產生競爭優勢。
而張忠謀先生在這個演講裡強調了一點,就是台灣的前幾項優勢造就了同一組人能夠更好的累積經驗,而這樣的效應在比較分散據點的公司或是流動率比較高的公司比較難累積。
5. Chip Manufacturing Ecosystem (晶片製造生態系)
最後,他強調了在過去的三十年,從上游到下游,台灣累積了非常完整的晶片製造的生態系。這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實不僅是TSMC,在世界上有很多我們覺得偉大的半導體公司,幾乎都很難馬上被取代,而原因就是因為生態系的生成和取代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
而綜合以上的特有優勢,加上當時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更多Fabless的IC設計公司誕生),張忠謀先生才設計出了「The Foundry Business Model」這樣獨到的商業模式。
▌C. Lessons Learned:
最後,張忠謀先生也分享了他在半導體產業的一些Lessons Learned。相對於我們比較常討論的技術層面,張忠謀先生分享了很多結構性的觀點,滿值得學習的。
他觀察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除了技術以外,有很多結構性上的原因。比如說,半導體製造強的國家,通常會在經濟發展的某個階段,台灣從發展中國家往已開發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失去了一些他前面提到的人才或者是成本的優勢,而接下來其他的開發中國家可能會有機會比台灣有更多這方面的優勢。
另外,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其實是技術和自由貿易交織而成的,因此,在目前全球政治兩極化,全球貿易和自由經濟被干預的情況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效率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有效率。
而再回來看張忠謀先生的整個演講,其實內容是一回事,我覺得更值得學習的,其實是他的思路和視角。我們會發現,他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大部分人較多是以單點(技術、銷售、成本......) 來思考,而張忠謀先生的思路都是以整體結構的角度來思考。而大多數人的思考多是由單點來施力,但是張忠謀先生的思路較多是根據整體結構、趨勢來設計適合的策略,使用結構性的力量。
所以,包括商業模式的發想、台灣核心競爭優勢的分析、甚至如何從核心競爭優勢來延伸策略.....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思路。
以上大概就是我們對這場演講的分析和感想,這場演講比較聚焦在TSMC的商業模式、以及台灣在半導體製造上的競爭優勢。不過,這場演講較少著墨在半導體製造的未來製程,以及半導體製造能夠提高良率的重要技術,也就是製程控制的部分。

转载自Redefine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