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剩一张牌了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不知道啊,卫蓝宣传能量密度440,马上装车蔚来。 台湾的厂家更夸张,720的能量密度,到处在建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热门回复

比亚迪自燃的数据不是一般的多,电动二轮车也一大堆充电自燃的,当然我感觉更多的是品控的原因。 很多人不敢买电车的原因就是怕自燃。这是一个核心痛点,其次就是冬季续航拉垮了。 现在就看半固态上车后是不是真的改变了这2痛点,如果是真的,那么肯定是产业革命。

这些应该是动力的,440半固态合理,720我就不了解了诶。

应该是替代,现在的液态电池到处都是自燃的新闻,如果固态电池更安全续航更高,那肯定是取代毫无疑问。

循环次数不够的话储能成本会很高,大概率取代不了。感觉具体还要看半固态实际数据和进展吧。

不管怎么样都改变不了液态电池会有不小的概率自燃,现在讨论的是半固态或者固态会不会自燃,如果不会,那么谁买液态电池呢?

只考虑烧的多,不考虑保有量,不考虑烧的烈度。就是耍流氓。700万保有量的车企,讲真的,一年烧个700量,也不多,平均下来一天烧两个。而那些保有量只有二三十万的车企,一年要是烧个百八十辆,那可是大大的问题了。

比亚迪一年300w辆车了,这个比例真的不算高,电动二轮车电池很多甚至不是锂电。80度电ncm大概是6-7w吧,就算以后真的能做到成本只高30-50%,那也一辆车相差2-4w,还是不少的

已经很低的自燃了,现在整体热管理和安全管理做得很好了,当然固态肯定更安全,但即便成熟了,大量量产还是比普通液体电池更贵

是的。即便是动力电池,我也认为固态在没有科技大爆发的情况下,现在走的路线基本都是对电池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嗯嗯这块讨论的是卫蓝说他们的半固态储能电池,150-165wh/kg,循环次数也不足,虽然我还是不理解为啥储能做半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