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牛熊,赚企业成长的钱 or 抄底逃顶,赚市场的钱? ——重读《关于估值的有趣想象》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去年底写过一篇冯柳先生文章《关于估值的有趣想象》,结合近期的一些新思考,我想借助文中的例子作进一步探讨:在投资过程中,我们是该穿越牛熊、赚企业成长的钱,还是抄底逃顶,赚市场的钱?这也是一些传统价值投资派和趋投资派争吵不休的问题,在此,我也抛砖引玉,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简化的投资模型

下面是摘自《关于估值的有趣想象》文中的例子:

“比方说有两个投资方案:A方案是你投入100元钱,每年有一半的机会你会挣100元,还有一半的可能你要赔进去30元,这是轮流出现的各50%可能;而B方案就是你投入100元,你每年一定能挣20元钱。那么这两种方案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有的人会回答A,有的人会回答B,而我要说的是,这两个回答都不正确!

让我们分析一下两个方案在不同投资期限下的年复利回报,由于B是确定的20%,那么A呢?

一、单年期,A=(100*50%—30*50%)/100=35%

二、多年期下的偶数年,由于A方案是一年大赚一年小赔,第2年一定是140元,以后类推计算出的复利是:A=18. 32159566198%

三、多年期下的奇数年且开始就赚,这种情况下A的第一年回报是100%,然后一直下滑,到29年时回报将低于20%。

四、多年期下的奇数年且开始就赔,则A的收益率从第一年的负30%开始一路上升,但最大不会超过18%。”

下面根据上述例子展现的投资模型,讨论下不同投资方式的盈利预期及可能面对的风险。

二、买入并长期持有:穿越牛熊,赚企业成长的钱

方案B:即买入优秀企业并长期持有,穿越牛熊,赚企业成长的钱。按照这个模型,长期能保持年化20%的收益,这是非常难得并优异的成绩。如果真如模型这么简单,我相信大部分投资者都会选择这个方案,但现实中真如此吗?

首先,能从优秀变成卓越,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和生物一样,也是有生长周期的,从企业建立,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作为在二级市场上市的企业,基本上都处于后面三个周期。在成长期,企业的增长可能远远高于20%。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将进行成熟期,这时增速放缓,增速可能就降到10%左右了,当然也会跟随宏观环境有一定波动,但爆发性的增长已经不大可能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业务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果不能成功实现转型,那么衰退期就将来临,真正能做到基业长青的企业,是凤毛麟角。所以,这个模型中的长期20%的增长,可以看作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间两个周期的平均增长。但这类投资,要面对以下风险:

1.选股选错的风险。这种卓越的企业少之又少,当大家都知道他的优秀时,它往往已经进入成熟期了,在它成长的前期,它跟其它的企业相比似乎并无什么大的不同,能把它从众多的企业中挑选出来,重仓并长期持有,抛却运气等因素,能做到的投资者恐怕非常少。

2.错失机会的风险。即便买入了这样的企业,其盈利也不是四平八稳的,像贵州茅台也曾有7年滞涨,格力电器,历史也有数次腰斩以上的跌幅,在低谷时期,谁能保证它就一定能再次回到增长渠道?而且确实有可能企业从此就一蹶不振,陷入平庸,这个时候的断续坚守就将错失其它盈利的机会。这种情况下能够坚定的持有而不为所动,不但需要非常好的商业判断力,更需要强大的投资信仰。

因此,方案B看似简单,实则常人难以做到,这套理论主要来处于巴菲特,但研究他的持仓会发现,他曾投资的公司中,真正能够长期持有十到二十年以上的也是非常少的几家企业,而且他都进入了这几家公司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的了解程度非一般人所能及。而且,巴菲特在投资前期也并没有实行买入后长期持有的策略,只是在后面资金量大了,才慢慢有所转变,且长期持有的公司也只占曾买过公司的很少一部分。所以,我认为方案B并不适合普通的投资者,特别是在A股的投资实践中很难行得通。下面我们来看下方案A。

三、低买高卖:抄底逃顶,赚市场的钱

方案A:对于模式中的A方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不安是方案A还是方案B,如果是要长期持有,都必须选择优秀的公司,在其成长期开始持有,即选择优质的成长股或成长的周期股,所以,要长期持有的话,关键词是“成长”!

2.对于周期性行业,进入的时机很重要,如例子中,对单年期的投资,如果在景气顶部进去,那第一年就亏损30%,如果在底部进去,第一年盈利100%,同样100元,择时不同,一年之后,一个是变成70元,一个是变成200元。可见择时的重要性。

3.如果同样坚持长期持有策略,如果在景气底部进去,收益率从第一年的100%开始,而后波动下滑,既是如此,多年的回报也将长期高于20%。而如果在景气顶部进去,则收益率从第一年的负30%开始一路波动上升,但最大不会超过18%,这个持股体验就很差,而且最后算一下年化收益比景气底部进去的应该要差好多。

4.最好的策略,就是在景气底部买入,在景气顶部卖出,即抄底逃顶,这能让收益最大化。如果公司所属行业属于弱周期性,我们同样可以在公司相对低估时期买入,相对高估时期卖出。如果在低估区域,股价还一直下跌,可以适当加仓,而在合理估值之上,股价还一直上涨,则适当减仓。

5.A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牛短熊长,如果减少在熊市等待的时间,那就要加入对市场情绪和趋势的分析,最理想的是在市场情绪的最低潮时期或者市场情绪上涨前买入,在市场趋势将要终结前卖出。当然,这点很难做到,但确实有人能做到,可以作为自己努力的一个目标。

综上,我认为,我们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或者说美国,从价值投资教父格雷厄姆开始,到巴菲特发扬光大,这一套体系是得到有效验证的。但即便在美国,真正践行买入便长期(十年以上)持有的投资者也非常少。而中国的A股,与西方的市场相比差别还是蛮大的的,比如市场化的程度不一样,投资者的结构不一样,交易的规则也不一样,概括来讲,就是“有形的手”施加的影响差别巨大,所以要将价值投资理论原封不动的搬到国内来,恐怕会水土不服。从自己这几年投资实践的体会,也意识到,秉持“原教旨主义”的价值投资,在A股也能盈利,但持股体验太差,收益也不会太高。

而追溯价值投资的源头——格雷厄姆的“低估买入,高估卖出”,结合我们的市场特色,让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落地,即让价值投资理论本士化,可能更适合我们的市场。即以公司的估值为基础,再结合市场情绪和趋势,进行抄底逃顶,应该是一个更合适的投资策略。即便最后不能做到准确的抄底逃顶,但只要能坚持在企业低估时买入,在合理估值以上卖出,相信收益不会差,而抄底逃顶,可以作为自己对投资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