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6喜欢:5
$潍柴动力(SZ000338)$ 谭旭光谈万亿收入还有多远?



寰球正视

作为一家有伟大梦想和追求的企业,谭旭光在2017年提出了2030年打造万亿级企业的战略目标。时至今天,面对万亿目标,山东重工广大领导干部和员工准备好了吗?有没有这个底气?谭旭光在山东重工2022年会上抛出了就这一命题抛出了“四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距离到底还有多远?

1.主营业务如何捅破天花板?
我们从1000亿到2000亿再到今天的5000亿,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发展,将重型柴油机、重卡、重型变速器、重型车桥、推土机做成了世界的亮丽名片。但这些主业基本都到了天花板,进入了存量竞争的时代。市场不可能被独家垄断,行业竞争格局达到了一个平衡点之后,再往上增加一个百分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还不一定上得去。我们现有业务的增量在哪里?怎么突破极限?是靠一腔热血硬拼硬干?是靠产品技术创新支撑?是靠深耕细分市场应用场景?还是靠创新商业模式?这些我们都必须一个个回答清楚。
2.战略新业务为什么做不大?
集团很多业务板块的收入是靠强周期性的传统业务支撑。我们从2005年就开始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先后布局了黄金动力多元产业链、整车整机、智能物流、新能源等一大批业务,尽管效果初显,但是我们有些新业务长期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有的业务起了个早五更、赶了个晚大集。新业务的团队换了一波又一波,其中既有外部引进的也有自己培养的,但始终没有大的起色。我们要深刻反思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要光说外来的人才不行,更要想想自己。在传统业务上的成功经验成就了今天的我们,但也成为了束缚新业务快速发展的枷锁。各级团队普遍存在着战略短视、思维僵化,没有新业务的基因,只会干老的、不会干新的!我们有一些心口不一的高管,嘴上说重视新业务,但是从来不主动出谋划策、配置资源。新业务的年轻团队也死气沉沉、畏手畏脚,有的年轻人比传统的还传统。很多人是背靠集团大树,没有求生存的危机意识和豁出命去自己找饭吃的拼劲,这种不温不火不急不躁的状态,我们是不可能把新业务做好的!我们还要等多久?3年、5年还是10年?市场不会再留给我们多少时间了!我要告诉大家,新时代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3.再造一个新集团路在何方?
在“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下,我们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达到了5000亿的规模。从5000亿到万亿是一个质的飞跃,必须再造一个新集团。我们制定了“十四五”战略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大都基于现有业务的增长。我要问大家,全国的重卡、发动机都让你一家干了可能吗?这个规划就是倒推出来的,就是不切实际的造数、凑数。我们要再造5000亿,增长的逻辑在哪里?未来要进入哪些新领域?我们如何在全球范围寻找新的战略机遇?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研究过?
4.如何打造高水平的外循环?
我们是一家国际化的跨国集团,跨国指数达到37.63%。但是我们的产品出口和这一定位是远远不匹配的。全集团产品出口收入只占国内收入的8%。我记得90年代中期在潍柴干出口的时候,出口收入最高的年份占到了潍柴总收入的一半,现在看来,我们是大幅度倒退了。当前出口业务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找到清晰的增长路径,我们各个业务出口的基数仍然很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全球高端市场与竞品正面交锋,甚至连一些家门口市场都没干好。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还是个中国公司。出口系统的同志谁能准确回答全球前20大市场的规模有多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是直接贸易出口、CKD、还是本地化建厂?我认为我们的出口业务从现在的300亿做到千亿规模是完全有可能的,实现这一目标,才是真正的外循环,才是均衡发展的国际化企业。
谭旭光认为,以上四个问题,是实现万亿收入必须要回答清楚的战略问题、必须要加快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万亿收入就是纸上谈兵!
让我们拭目以待,谭旭光后续将如何破局?期待老谭的新表现!

全部讨论

2022-02-03 16:31

出口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量市场,中国乘用车出口这几年发展的非常好,希望潍柴动力也尽快开拓出口市场。

2022-02-03 16:51

问一个问题 凯傲和德玛泰克每年为公司创造多少利润 有知道的吗

2022-02-10 10:50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企业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还是个有底气的企业

2022-02-04 00:04

出口、氢能源、智能港口,做好了再造5000亿

2022-02-03 21:18

山东重工和潍柴动力是什么关系,谁知道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