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金令:监管新动向与金融行业风险评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引言

最近,一项被业界广泛讨论的政策——“退金令”,标志着金融监管的新篇章,同时也预示着金融行业的一次重大转变。

“退金令”内容概览

2024年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明确指出,为了深入贯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必须立足出资人定位,对中央企业的金融业务监管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

严格监管基调:明确了“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监管态度,突出严的基调。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巡视整改,持续督促企业针对风险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守住风险底线。

从严控制增量:原则上禁止中央企业新设、收购或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

存量退出: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风险防控: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暴露和处置,以科技助力风险管理。

追责问责:对于因违规或失职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行为,将严格追究责任,并及时移送相关纪检监察机构查处。

“退金令”的深远意义

“退金令”不仅是金融监管的一次加强,更是对央企投资行为的一次规范和引导。它要求央企在金融业务上更加审慎,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同时也推动央企回归主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央企投资行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同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规范央企投资行为

审慎投资:退金令引导央企在金融业务上展现出更高的审慎性,避免盲目无序扩张和非理性投资行为。

风险控制: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促使央企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主业聚焦:推动央企回归核心业务,专注于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资源重定向:限制央企在金融领域的扩张,支持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配置效率提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避免资金空转,促进经济高效运转。

实体经济支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将资源更多地引导至实体经济,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隔离:央企退出非核心金融业务,有助于隔离不同金融领域间的风险,减少风险交叉传染。

监管加强:退金令的实施强化了金融监管,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金融风险点。

经济稳定:规范央企金融业务,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专业化,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保障国家经济稳定与健康发展

社会信心:退金令的实施增强了社会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信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投资氛围。

可持续发展:推动央企和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健康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为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传统金融行业风险评估

在金融监管的新篇章中,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将会建立了一套成熟且专业的评判体系,用以界定哪些金融机构属于“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这一评判过程涉及复杂的分析和专业知识,通常超出了普通投资者的判断范畴。然而,普通投资者依然可以通过公开信息,如监管评级、财务报表、公司公告和新闻报道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分析。

一、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的金融机构

这类机构虽然被国企参控股,但它们与国企主营业务的直接关联性不强,效益贡献微乎其微,同时却可能消耗大量的成本。具体表现在:

低协同效应: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与国企的主营业务联系不紧密,缺乏协同效应。

低促进作用:对国企主营业务的增长、效率提升或成本节约的贡献甚微。

高资源消耗:可能大量消耗国企的管理资源和资本,而在促进主业发展方面的成效却不显著。

二、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

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由于业务类型的多样性,它们的风险评估标准也各不相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评估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

监管部门评级:依赖于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的评级信息,了解金融机构的整体稳定性和风险水平。

风控指标:关注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控制指标,尤其是那些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指标,这些指标可能预示着较高的潜在风险。

通常来说,金融机构的评级越低,其风险控制指标越差,表明该机构的潜在风险较大。

1、银行

风险评级分析: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指出,评级结果1-7级的银行有3655家,资产占全部参评银行总资产的98.28%。银行的评级结果被划分为三个区域:

“绿区”:2236家银行,资产规模达到350万亿元,占比高达90.65%,显示出这些银行运营稳健,风险较低。

“黄区”:1724家银行,资产规模为29.47万亿元,占比7.63%,表明这些银行存在一定的风险,需引起关注。

“红区”:337家银行,资产规模6.63万亿元,占比1.72%,这些银行被评为高风险机构,需要监管部门和市场的高度警觉。

尽管我们无法获取337家高风险银行的具体名单,但可以根据机构类型进行初步的甄别:

24家大型银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及直销银行:评级结果普遍较好,无高风险银行,显示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城市商业银行:评级结果次之,有67.2%的银行分布于“绿区”,但也有11.5%的机构(14家)为高风险银行,占高风险银行数量比例为4.2%;

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高风险银行数量较多,分别为191家和132家,合计323家,占高风险银行数量比例为95.8%。

风险指标分析:

根据《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民营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值得重点关注

民营银行的风险指标

尽管民营银行在央行的评级中表现良好,但某些关键指标仍引起关注。特别是,流动性比例为55.51%,资产利润率仅为0.66%,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其他类型银行。这些数据提示我们,部分民营银行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问题,需要投资者保持警觉。

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标

农村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评级中出现了较多高风险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32.7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不良贷款率却高达3.34%,超出其他类型银行。这些指标表明,农村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和资产质量压力。

二级市场方面,截止2024年6月10日,五日跌幅最大的十只银行板块股票里,有四家属于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两家属于城市商业银行。

综合考虑评级结果和风险指标,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更可能被划分为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可能成为国企在未来考虑退出的对象。同时,一些处于“黄区”的民营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可能面临类似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普通储户来说,根据存款保险条例,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是受到保护的。因此,没有必要因为担忧而将存款从小银行转移到大银行。这种大规模的存款转移反而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引发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2、保险

风险评级分析: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我们可以对保险业的风险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023年第四季度,风险评级较低的A类和B类保险公司分别为54家和108家,这些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及以上,属于达标机构。

同时,C类和D类公司,即偿付能力不达标或风险较高的公司,分别为12家和13家。相较于2022年,C类公司数量有所下降,而D类公司数量略有上升,这些公司大多数为中小型人身险公司。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不包含未披露险企,保险公司2024年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显示,C类10家、D类3家。这也意味着,这13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风险指标分析:

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两个指标看,人身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都低于财产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

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里指出,受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准备金计提增加等因素影响,人身险公司2022年税前利润962.71亿元,同比下降38.68%;净利润1272.11亿元,同比下降20.89%。46家人身险公司出现亏损。

二级市场方面,保险行业指数成分股较少,跌幅较大的是天茂集团,公司保险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进行。天茂集团因2023年度出现亏损而取消2023年分红,同时,2023年净利润转亏结束了长达7年的持续盈利状态。截止2024年6月10日,天茂集团收盘价为1.97元,如果股价持续下跌,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则可能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情况未能改善,股票最终可能被摘牌退市。

结论

综合考虑风险评级和财务表现,人身险公司更有可能被归类为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这可能也是国有企业在未来考虑退出的对象。

3、券商

风险评级分析:

中国证监会近期公布了2023年证券公司的分类评价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对证券行业现状的深入了解。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券公司被划分为A、B、C、D、E五大类,共11个级别。A、B、C三大类的公司均为正常经营的公司,其分类和级别反映了公司业务活动、风险管理能力及合规管理水平的相对水平。

A、B、C类公司:分别占比50%、40%、10%,具体为53家、41家、13家,显示出行业的整体分布和健康度。

AA级别公司:保持在24家,代表了行业较高的业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D类公司: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的公司。

E类公司:因发生重大风险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目前唯一被评为D级的证券公司是麦高证券,这可能表明该公司面临较大的运营和风险管理挑战。

风险指标分析: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证券行业稳健发展的全景图。截至2022年末,证券行业的净资本总额达到了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69%,实现了连续四年的正增长。这一增长趋势凸显了行业的资本积累和风险抵御能力。

风险覆盖率:平均风险覆盖率达到了257.65%,同比增加了7.78%,显示出行业对于潜在风险的覆盖能力有所增强。

资本杠杆率:尽管平均资本杠杆率为19.81%,同比下降了1.09%,但整体上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流动性覆盖率:平均流动性覆盖率为236.03%,同比增加了2.08%,表明行业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取得了进步。

净稳定资金率:平均净稳定资金率为154.91%,同比增加了5.27%,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的长期资金稳定性。

二级市场方面,上市券商中,天风证券近期跌幅相对较大,可能与其风险覆盖率(120.06%)和净稳定资金率(121.91%)在上市券商中双垫底有关,尽管天风证券的证监会评级是A。

综上所述,证券行业的总体稳健发展,部分风险评级较为靠后和风险指标比较弱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隐患。

总结

“退金令”的颁布标志着中国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央企投资策略进行了深刻的调整。该政策旨在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推动央企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多数银行运营稳健,但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风险。部分人身险公司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和资产质量压力。券商行业总体稳健,但部分评级较低、风险指标较弱的公司存在隐患,需多加关注。

总结来说,“退金令”的推出是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重要进步,它将为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它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金融监管的新常态。

【免责声明】

本报告是基于可靠的或目前已公开的资讯、信息进行摘录、汇编或撰写,对报告所载内容始终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来源主要有 wind 资讯、东方财富网、集思录、证券之星等各大财经网站,本报告不能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请投资者阅读时注意风险。

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产品服务,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借鉴、参照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或观点,独立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