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仓求心安,满仓才赚翻,我眼中的仓位控制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10喜欢:27

茫茫股海,每个人都在寻找着通往彼岸,通往未知大陆的航道,因为在那个未知的大陆上,有很多传说中的圣人,或巴菲特,或索罗斯,或戴维斯。

众多的先驱们发挥着探路者的精神,探索出一条条道路,这些道路,或名为成交量不会骗人,或名为缺口必当回补,或名为及时止损止盈,亦或是名为仓位控制。

今天,我们来聊聊仓位控制。

所谓仓位控制,是指炒股时不应该对自己的持仓仓位一成不变,而应该根据当前市场的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但是对于如何调整和控制的问题,不同的流派又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人主张,在市场大跌的时候应该越跌越买,大涨的时候越涨越卖,因为机会都是跌出来的,风险都是涨出来的。也有的人主张,应该越跌越卖,越涨越买,因为趋势不可违,一旦确立,要想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如顺应趋势。当然,也有的人主张大部分时候保持一个固定的仓位,只在极端情况下才进行变化。而市场中的几种主要的仓位控制方式,比如金字塔型,矩阵型,三步加仓等就是伴随着这些理论而产生的。

对于上述的仓位控制理论,我向来是不太感冒的,对我而言,仓位控制除了降低我们的实际收益率之外,几乎毫无其他作用。

无论如何,目前市场中所有的仓位控制理念都基于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

市场是不可预知的,你永远不会知道市场在明天的走势,所以,我们永远都要留下足够的弹药,为明天更好的机会做准备。

但是这个假设中存在一个悖论,既然我们无法预测明天的市场走势,那么手拿现金去等待明天可能会更好的机会,为什么不会是明天的机会比今天更糟,手拿现金反而让我们的收益降得更低呢?

任何在市场中长期奋战的理性投资者都应该明白一个基础的常识:

市场短期是无法预测的,即使低估了有可能会更低估,高估了也可能会更高估,而且持续很久。但是从长期来看,市场必然是螺旋向上的。而正是因为这种长期持续的螺旋上升,才构成了我们进行股票投资的理论基础。

所以从长期来看,绝大多数投资者(重点强调是“投资者”)在市场中获取的投资收益率会趋近于市场的平均值。而这种情况下,决定我们最终收益的,实际上就取决于我们所投入的本金。而仓位控制,无论采用任何方法,最终的结果都将会是降低我们的平均本金投入,因为我们的历史平均仓位永远不可能达到满仓。采用仓位控制的人的平均收益永远不可能达到满仓的人的平均水平。

举例而言,两个投资者,在其他各方面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投资者始终保持五成仓位,另外一个始终满仓操作。如果满仓操作者年化的收益率为10%,即目前大部分国家股票市场的平均水平,则始终保持五成仓位的投资者需要跑出20%的年化收益才能取得和满仓的投资者相同的收益,而长期平均收益20%,这是巴菲特在常年加杠杆下取得的水平,全世界达到这一高度的也不过寥寥数人。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世界上股票收益最高的人,永远那些善用杠杆,并且长期保持高仓位的人:

巴菲特,通过保险公司等方式,长期平均杠杆率接近170%,而且在保险公司需要长期保持流动性的情况下,长期保持接近9成左右的超高仓位(在过去几十年间,巴菲特一直保持85%-95%的持仓比例,保留现金很少);

戴维斯,作为戴维斯双击理论践行者,一直用自己的资金,数十年保持2倍左右的杠杆,职业生涯投资收益比肩巴菲特;

索罗斯,在最为经典的英镑阻击战中,索罗斯的副手建议做到30亿英镑的做空仓位,对索罗斯的基金来说,这已经算是一个不轻的仓位,但是索罗斯的决定是,倾尽全力,把仓位加到150亿美元。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劝大家上杠杆,只是希望说明,在股市中,要想赚到钱,在绝大多数时间保持高仓位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是目前国外市场上出现的,主动型基金很难跑赢指数基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数型基金几乎一直满仓,所以,能毫不遗漏的吃到所有的上涨利润。

我在雪球上发布的第一篇专栏文章题目是:《最确定的标的,下最重的注》,里面就提到过,在某段时间内,我通过中签在多只股票上吃到了十几个涨停,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十几个涨停,我所赚取的利润,竟然不如手中平安股票涨两毛钱。无他,仓位太轻,毫无意义。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一边梦想着在股市中实现财务自由,一边仅仅投入相当于自己身财富不到5%的资金进来,可以说几乎是痴人说梦。

当然,我并不建议盲目高仓位杀入股市,我所建议的长期重仓,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前提的基础上:

1. 闲钱,即使三五年不动,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家庭生活,即使家庭发生些意外,也有余力应对;

2. 真正具备长期盈利能力的投资者,而不是通过短期的市场博弈,获取过短期可观利润的投机者,当然如果一直不能进入稳定的盈利状态,那不管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都不建议重仓;

3. 心态不会被仓位轻重所累,不管你是轻仓还是重仓,都能吃得好,睡得着,不会影响判断力和情绪;

4. 市场并没出现极端情况:价值投资者们经常说高估可能更高估,低估可能更低估,而且会持续很久,根本无法预测,这话很正确,但是也只是指在一定限度范围内。例如据统计,在全世界任何市场,一旦整体市盈率超过60倍,那么绝对不会持续超过1年,之后等待的必然是整体的崩盘。也就是说,尽可能保持重仓,并不代表着很多人所宣扬的:价值投资就是一直持有,永远不卖。价值投资,应该是围绕着企业的内在价值所进行投资,当价格已经远远偏离了内在价值,早就已经不是价值投资了。

在我们的市场中,大多数人都总是以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觉得自己能轻仓躲过下跌,重仓赢来上涨,但是现实的结果却是,不管大家怎么折腾,一赚二平七亏损的规律从未被打破,但凡喜欢轻仓的避免下跌的,也会轻仓错过上涨,但凡喜欢重仓迎接上涨的,也大都会遭遇重仓之下的下跌。

不过好在,市场终归是向上的。

所以,最终的结果,轻仓得心安,满仓才赚翻!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老柏树也有春天 @平安归零 @HIS1963 @木鱼敬畏 @谦高

$中国平安(SH601318)$ $招商银行(SH600036)$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2019-12-31 19:23

写得很好,重仓平安中、加小仓位游击队

2019-12-31 15:59

我就是这么做的,但我从来不说

写的很不错,谢谢分享

2020-01-01 21:37

新股中签的例子真的是太形象了,总共就那点儿权重,涨五倍也不解决问题啊!
2020新年快乐,一帆风顺

2020-01-01 08:41

新年快乐,杨哥

2019-12-31 20:21

杨哥把我跟这些一众大V列在一起,我汗颜,我只想隐身做个安静的投资者。中国平安我不懂,但我看得出目前估值仍然比较低,因为业绩在增厚,但是上涨需要大资金推动。平安业务复杂,我看不懂,我通过买重仓平安的基金分享红利。其他的,我买的都是业务简单,估值合理的公司,不买低估但是不够优秀的企业,这是我今年学到的。仓位控制不太会做,因为没有时间交易,不总做T,控制仓位反倒意义不大。一般而言,我是长期持股,买的时候会选择好估值位置,把握很多人都卖的时候买入,这个时候,往往会再跌跌,不过我也不会管了

2019-12-31 15:52

完全认同。杨总您真是太聪明了,这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