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一路加仓的消费龙头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4

作者 | 独行侠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网页链接

近两周,缺乏利多消息刺激的A股开始风声鹤唳,持续回调。其中,向来稳健的食品饮料板块也累计下跌逾8.3%。

但人间的悲喜并不相通,有业绩的龙头也总能独善其身。比如国内功能饮料的东鹏饮料,期间逆势小涨了几个点,大幅跑赢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表现超10个百分点。倘若拉长时间看,今年初至今东鹏饮料累计大涨逾24%,对比行业是显著走出了独立行情。

东鹏饮料能走出如此独立行情的背后到底有几把刷子?还能上车吗?

01

当前,市场风格主要聚焦在石油石化、煤炭、公共事业为首的周期股上,而成长板块被持续冷落,包括内外资机构们重仓的食品饮料东鹏饮料能够逆着不佳的β大环境,走出自己的α,显然是有着自己的硬核的基本面支撑。

2023年及2024Q1,东鹏饮料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2.4%、39.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1.6%、33.5%,延续了大幅高增的趋势。

再看盈利能力。截止今年一季度末,毛利率为42.77%,略低于2023年的43%,但较2020年的46.6%下滑较多。主要系两个因素:第一,原材料整体上涨以及期间推新品拉低了整体表现。第二,核心大单品500ML金瓶价格非但没涨价,反而持续小幅下跌。

公司最新净利率为19%,保持了上市以来最高记录,较2018年最低的7%大幅上升12%。毛利率保持下降势头,而净利率持续走高,关键因素为三费控制良好,尤其是销售费用率下降尤为明显,从2018年的31.9%大幅下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7.1%。

从以上几个核心经营数据可知,东鹏饮料业绩增长良好,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这是股价逆势爆发的最重要驱动力

那么,东鹏饮料凭什么能在消费萎靡大势下有如此表现?

最为重要的秘密武器便是价格。

东鹏饮料大单品500ML金瓶零售价为5元,折算为10元/升,而同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单价大多均远高于前者。比如,红牛250ML零售价为6元,折合24元/升,比东鹏特饮高140%。

在功能性饮料这个赛道,货车和出租车司机、蓝领工人、外卖小哥甚至网吧里年轻人都是主力消费群体之一。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同时在当下经济弱复苏、消费降级大背景下,性价比成为持续抢占红牛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

据尼尔森IQ报告显示,东鹏特饮在2021-2023年连续三年在中国能量饮料中销售量排名第一,销售额排名位于第二,成为全球范围内收入增速最快的功能饮料企业。

其中,2023年销售量占比由2022年末的36.7%提升至43%(比红牛系高出12.2%),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末的26.62%提升至30.9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牛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除价格外,东鹏饮料在产品、营销上的打法也较为成功——极致模仿,差异创新。此前很多年,东鹏完全采取跟随红牛策略,在口感、配色、净含量等方面与红牛保持一致,连营销口号“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都大同小异。后来,东鹏逐步进行微创新,杀出了一条血路来。

比如在产品创新上,推出防尘盖PET瓶装东鹏特饮。一方面,产品辨识度提高了。另一方面,防尘盖设计也戳中了消费者痛点——易于携带与保存。在净含量上,推出500ML金瓶,与红牛250ML罐装产品亦有明显差异,且价格仅5元。

一系列差异化举措之下,500ML金瓶单品大获成功,成为东鹏饮料业绩的绝对扛把子。2018—2021年,该单品销售收入从8亿元大幅增长至50亿元,年复合增速为85%,远超总收入增速的32%(2022-2023年尚未披露500ML详细数据)。2023年,该单品已经首次进入尼尔森全国饮料单品排名前三。

东鹏饮料能够逆势爆发,除自身、行业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即低价策略契合了宏观市场环境的消费降级大势。

02

A股大盘从年初至今,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但食品饮料板块不温不火,不少龙头还在持续下跌,包括涪陵榨菜绝味食品海天味业等,与东鹏饮料的股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主力资金不去抱团消费成长板块呢?况且整体估值已经从2021年高峰的65倍大幅回撤至如今的22.7倍。

这主要逻辑在于社零消费增速下了一个大台阶,且从疫情前的消费升级转变为了消费降级。这将显著冲击消费股的业绩成长性与盈利能力,估值大幅下移是必然会发生的。当前,没有核心驱动来扭转这一颓势,导致行业配置风险偏好较低。

除白酒、啤酒、速冻等领域还有一些增长潜力外,不少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已经见到了天花板,包括卤制品、榨菜、酱油等。

这些赛道均出现了消费降价态势。

在卤制品赛道,绝味食品现价较历史高位回撤83%,市值蒸发超500亿元。业绩拐点出现在2020年。从这一年开始,营收、利润表现开始波折下移。毛利率、净利率亦整体下行,原因主要系原材料价格有所上行,且消费者需求不振导致吨价下移。

再看涪陵榨菜亦是如此。现价较历史高位回撤超65%,市值蒸发300亿元。涪陵榨菜在疫情开始的年份还受益于居家消费,一举逆转了2019年的颓势。但很快,业绩出现滑铁卢。2023年营收出现2007年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且量价齐跌。

之前,涪陵榨菜业绩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价格持续提升——几乎每一年进行一次提价操作。但2020年开始,提价开始影响销量,提价大法基本失效了。主要系榨菜作为经济实惠的下饭菜,如今价格已经触及主要消费者价格承受极限,开始减少消费量,亦有消费降级的味道。

再看海天味业。当前股价快要跌破今年1月初的价格,较历史高峰回撤70%,市值蒸发近5000亿元。2023年营收、利润出现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样是量价齐跌。量上,酱油无疑是海天过去多年的增长引擎,如今销量下滑20万吨。价上,海天酱油2023年吨价为5500元,而2022年为5537元。此外,调味酱、耗油的吨价均在下跌。

在宏观经济下移以及消费降级大背景下,诸多消费品公司业绩增长遇到了明显天花板,且盈利能力伴随着的价格下移出现了一定恶化。

然而,契合消费降级的公司,业绩且录得超预期增长,包括东鹏饮料拼多多以及盐津铺子等细分赛道龙头。其中,盐津铺子早于2021年布局零食量贩渠道,与零食很忙等龙头企业合作,取得了业绩的逆势爆发。

其本质是契合了消费降级大趋势,吃到了一波流量变革超级红利,进而让业绩上了一个大大台阶。

03

食品饮料市值TOP20龙头中,东鹏饮料PE为40.9倍,是最高的。其中有10家公司PE低于20倍,最低去到13倍左右,包括伊利股份洋河股份以及口子窖。从估值对比维度看,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此外,从主力资金维度看,北向从东鹏饮料上市以来,持续增仓。目前,最新持仓比例高达5.25%,持仓市值达47.37亿元,位列食品饮料赛道重仓股第7名。

基于业绩高增长、潜在成长空间以及外资角度看,东鹏饮料后期资本表现理应值得期待。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大股东以及高管在解禁后上演减持狂潮。

最近三个月,公司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5次大幅减持公司股份合计1083万股,占总股本2.7%,减持总金额19亿元左右。

此外,东鹏饮料多名高管也集体大减持。去年5月东鹏饮料公告,13位公司董高监及大股东拟减持合计不超过总股本的8.94%,当时计算对应市值达到60亿元。去年12月19日减持计划期限届满后,上述人员又共计减持总股本1.8593%,总金额超13亿元。

对于东鹏饮料,市场较为看好VS高管们通过减持传递不看好信号,到底相信谁呢?(全文完)

格隆汇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沟通建议或商务合作:18126281778(微信同号)

▍往期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全部讨论

06-11 09:09

对于东鹏饮料,市场较为看好VS高管们通过减持传递不看好信号,到底相信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