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控制与投资三重境界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3回复:127喜欢:738
  “在资本主义时期,人类已经翻越了智力的屏障继续前进,但还没有推倒心理学和情感的高墙,巴菲特却因做到了这一点而出人头地。” 股市是人生"加速器",一个人在市场里的输赢结果,实际上是对他人性优劣立竿见影的奖惩。 股市是人性修炼的场所,只有系统解剖并有效防范埋藏在灵魂的深处的人性弱点,才能投资成功。        
     神经经济学揭示出了投资者的大脑被神经细胞控制,股票市场对投资者的刺激不仅产生情绪也产生生理反应,人的生物学特性往往促使我们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定。虽然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缺陷,但是我们无法停止这一切,这些弱点也将会伴随终生,就像心脏要跳动而肺部要张合一样,只要我们活着就无法彻底改变生理上的事实。只有接受自己的弱点并加以理性控制,才会让你更加灵活机变,有效降低犯错误的成本。根据投资者对自身弱点的认识和控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新手受制直觉。直觉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基因优化的结果,是人类反应及处理问题时的心理捷径。比如,投资结果对大脑的扁桃体区有很强的影响,使得你还没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就已经汗流浃背,呼吸急促,心跳加剧,作为早期预警系统,扁桃体区促使思维产生“无论如何跑了再说”的机制,亏钱越多的时候扁桃体区就越活跃,我们的大脑在刺激下要逃跑,或者说是它迫使我们逃跑。但是这种机制可能因为错误预警而激发错误对策。股市中恐惧、贪婪、乐观、悲观等情绪均是无意识的自动的直觉反映,是人类的本性。直觉存在敏感性、即时性、既定模式反应等特征,直觉判断一方面节省了人类的心智资源,另一方面投资人被“巴甫洛夫联想”的“条件反射”式直觉影响,反复被特定人士或市场气氛给操控、制约,在进行判断与决策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60%-70%的人在此阶段被淘汰出局,炒股多年而没有什么长进,还是四处打听消息追涨杀跌,没有自已的主见。过于依赖别人,往往形成权威人物的过度影响所造成的偏见。芒格在阐述偏见时举了个例子,有两个飞机驾驶员,副驾驶员在模拟状态下被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知道他的职责就是防止坠机。实验过程中,那个正驾驶员做了一些连傻瓜都能看出来足以导致坠机的操作。但副驾驶员只是安静地坐在那儿,因为正驾驶是权威角色。25%的情况下,飞机都会坠毁。人类天生具有服从权威的倾向,即使这服从是错误的。进入第二层次之前必须经过岁月和股市的磨砺,所以查理芒格曾经说“40岁以下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            
男人要临近不惑,才会发现,绝大多数远远看着以为是女神的女人,只要你能接近,并把她当女人对待,那么她就只是女人,不是女神。 女神,多数只是男人在年轻时,对女人的一种幻觉。而且男人越年轻就越容易有那种幻觉。 实际上,在股票的世界,也充满了相似的幻觉。越是缺乏长期历练,越容易把心仪的股票、权威人士或当交易模式作女神追捧,这样反而失去了客观之心,容易反受其害。 男人的成熟,说到底是需要历练,只有当你经历多了,疼痛多了,你才能拿得起、放得下,而股民的成熟,其实也同样如此。 摘自雷立刚《万物枯荣:一个普通股民的艰难挣扎》 
第二层次,老手建立模式。通过进化的力量,人类寻找模式来解释现象理解抽象或者复杂问题,这些模式构成我们信念系统的基础。只要连续出现两次同样刺激,伏隔核就开始相信还会出现第三次,大脑形成预测和惯性思维的模式。人类通过模式认识世界,同时又通过认识世界对模式不断修正。简单重复的模式经常意外中断,大脑的岛叶、尾状核、壳核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刺激,而这些区域和扁桃体区一样,可以激发恐惧和焦虑情绪。一个模式持续时间越长,其一旦中断时的大脑反应就越激烈。通过直觉、预测、惯性思维模式的一次次中断和反思,又形成了反向思维、周期性思维、概率思维等系统性思维,努力摆脱直觉和偏见的制约,做最正确的事而不是做感觉最舒服的事,学会了基本面分析、趋势分析、技术分析等的模式。但是对市场仍然没有本质认识,成为会使用工具的高级小狗需要经常聆听市场和权威人士的铃声。经过长期的进化,我们还是对不确定的事情感到不舒服和焦虑,这促使得我们愿意听那些保证能减轻焦虑的人的话。尽管我们头脑中的理性思想告诉我们:市场预测者不能预测明天或者下周将发生什么,我们还是愿意相信他们可以预测,因为如果不这样就会很不舒服。这一阶段又淘汰一部分通过反思走入误区的人,不信任混乱和无序,可以科学解释的现象就加以解释,不能科学解释的就留给奇幻思维去解答。资本市场是宏观有序微观无序的,一旦追求精确操作就会走火入魔,学习研究与投资形成恶性回报的过程,结果有时甚至比不懂输得更惨。
   第三层次,高手清心寡欲。虽然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但极少数人通过长期磨练学习从内心深处彻底升华自己,可以达到清心寡欲的佛家境界。投资的最高境界是心如止水,坦普顿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巴菲特晚年被妻子抛弃后,娶了个招待做老婆;费雪一生只有几个朋友,当发现一个晚年沉迷于美色就与其绝交;惠理基金谢海清是佛教徒等等对我们都有所启示。理解佛家的境界,我最喜欢的就是南普陀寺院内两条廊道的牌匾“无我”“随缘”。无,简单的理解可以说是指不执着、不在意、不上心、不为其所困,而并不是“没有”的意思。随缘,做投资要顺应机缘;顺其自然。"随缘"和"随便"是不同的,不要以为说"随缘"就是不用努力了,前者是指因缘和合,做一件事情经过多方努力后创造出结果,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坦然面对。对待金钱只是作为投资游戏的副产品,我们看到巴菲特富可敌国但是生活简朴、绝大部分财务捐做慈善,投资不受欲望的干,摆脱了“看到大盘急涨就心动”的条件反射控制,保持独立的思考,成为“巴普洛夫”,理性投资。
成为高手要有强大的自制力,但更需思想境界的修行。股票市场上这一修行的起点是正视与承认人性局限性和市场不可预测性的客观存在。一是建立大局观和长期观来应对市场的不可预测性。萧普谢尔博士说,由于市场过于混乱无序,无法找到一般规律,过度分析和勉强预测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接受市场是无法预测这一事实是建立心理优势的第一步。近处看大海波涛汹涌,山顶上看平静温和。我们要建立战略思维站得高看的远,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空间来应对市场波动,坦然面对在投资中出现的一切挑战,建立起对未来的强烈信心,对其他非核心因素的干扰应视而不见。二是通过反思来应对人性的局限性。芒格总是反着思考,我们也要经常询问自己:反过来看是否有道理?我现在的行为理性吗?是否受到心理效应的误导?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认为,“科学同样包括直觉和严格检验的相互影响。”在投资活动中要保持“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只有保持好奇与开放的心态,对事情发生的背后原因有很高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发现规律和变化、抓住机会;只有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信息,不要先入为主与过分自信,尤其重视反对者的意见,注重反思与多重思考,才能不被蒙蔽与操纵,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三是远离市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远离市场,才能战胜市场。对市场噪音和波动的不听不看,也是一种物理隔离,进一步强化了信心。远离市场让投资者避免市场波动对情绪影响的行为,而真正的按照市场本质规律去管理自己的投资。许多投资者每天紧盯行情表,不放过每一个可以看到的市场分析、评论文章,那里仿佛有着永恒魔力一般深深地牵扯着你的整个思想以及生命,无形中会增加投资者的思想压力,作出非理性认识的判断。是降低预期和决策敏感度。人们在事情刚刚发生之时,会造成思维偏见与决策失误。决策时间上,尽可能延迟投资决策的时间,避免一切冲动情形下的决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性往往由强变弱,理性往往由弱变强。决策过程中,尽量保守多往坏处想获得安全边际。人们面临困难时采取防御性的态度,为自己设下比较低的期望,有助于全面系统客观地看待问题掌握主动,准确定位提高抵御困难的承受力和处理问题的应变力。决策结果上,要保持 概率化思维,考虑到多种可能性,避免单一决策。@闲来一坐s话投资  @旁观者-木鱼  @林奇法则  @恭自厚  @被解放的mogwai @诗安  @方舟88  @沈潜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1-03-21 20:37

说两个真实的事。。记得二十年前,我刚入市的时候,朋友推荐,给我认识一个当地特别有名的大户,好多人都叫他老师。他第一次见到我,就说要多交市场学费,向市场交的学费越多越不会白交。我还挺不理解,后来慢慢明白,风险控制这个东西,任何理论,任何人告诉你,你都不会有太多感触,只有风险来临的时候,自己拿出真金白银,交了学费。才会有深刻刻骨的体会,才会彻底记得住。。。
这个老师,做的比较好,一路顺风顺水,在我们当地知名度很高,所在证券公司给的配的单独的大户室,他自己又配了二个秘书,证券公司高薪聘请他每周给其他的客户上课。。后来他加大投入,资金量也不断的增加。。但在08年股灾,他损失巨大,又因为它杠杆和加上抄底过早的原因,基本上赔的所剩无几。。从此以后,再也没看到他的身影和消息,据说已经远离股市。。
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15年。一个北京投资人通过朋友打听到我。苦苦请求帮他一把。说他的账户离平成已经很近了,让我帮他管理一下账户。犹豫再三,碍于朋友,我答应下来。。第二天按照他给我的密码打开账户,一看……几百w的账户,手里的股票根本卖不出去。开盘就跌停。根本无法挑调仓换股。等到第三天,早盘打开账户,想把没有跌停的股票卖出一部分,结果交易不了,打电话问他。他告诉我,证券公司刚给他打电话,已经给他冻结了账户,让他抓紧交保证金。。没办法,只能把账户交还给他。他为了筹集保证金。抵押北京的一套房子。结果没多久,又赔了进去。。
后来给我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是否再卖一套北京的房子,让我帮着管理账户。。我坚决一口回绝了,第一,因为即使给我管理我,我也受不了卖房子炒股的压力,无法正常操作,甚至操作会变形。。第二,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把他账户损失挽救回来。。同时也竭力劝他还是暂时离开股市。。后来听朋友说,他那段时间,晚上根本无法睡觉,整个人每天在浑浑噩噩中,处于崩溃的边缘。才三十多岁,头发大把的往下掉。后来,也没有消息和联系了。估计是彻底离开股市……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这二十来年,经历也见识了很多事情。看到了很多人来,更多的是看到了人往,最终留下的还是少数。。。
投资,风控很重要,平时在震荡和上涨中,也许根本没有人考虑风控。。可一旦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风控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是否还有资本和能力,继续在市场中生存。直接关系到受伤以后还能否站起来。。。

2022-03-14 12:24

转帖逆向投资方式最难的在于情绪上的控制。不管是机构被迫卖出造成莫名恐慌还是基本面变化造成的恐慌,都会给持有人极大的压迫感,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卖出逃命是唯一正确选择。
就像15年分级A跌停的那一天,早上看到分级A那么多便宜货,简直是送钱,赶紧打光手中的子弹,但随着大面积跌停,自己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也开始担心下折会不会因为流动性问题而违约?开始害怕了,因为当天买入的卖不掉,只好割手中的存量来降低心理压力,好在持仓多数死封跌停,没卖出多少。隔了一夜,市场情绪又变天了,股市大幅反弹,分级A直接涨停回去,手里存货也不着急卖了,耐心持有约一周借着下折和反弹,记得手里一共七只,落袋收益大约多在35%-45%。
情绪控制上,分散投资就是很好地一种泄压方式,分散不能有效降低系统风险,但对付非系统风险还是很有效的。

2020-02-16 09:43

『 如何正确理解市场 』

你可能听说过《对冲基金风云录》这本书,它里面有一句讲股市的话,非常著名。这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象因素,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那么,在职业交易员眼里,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
首先,你要认识到,市场价格的形成是买卖力量博弈的结果。
其次,市场又是非常难以预测的,上面引用的那句话就非常精准地为我们解释了原因:
第一,市场是群体参与的博弈游戏;
第二,影响市场表现的,远远不止基本面的事实,还有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想象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预期。
正是因为这两点,市场无法通过计算进行预测。
1、预期比事实更重要
我们先来说,该怎么理解“事实”和“预期”,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市场行情的。
所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也就是市场的基本面。
基本面是影响行情的根本原因,但基本面的事实并没有直接作用在行情上,人们通过对事实的判断,做出买或者卖的行为,行情才会发生变化。
所以, 行情的变化背后体现的其实是预期的变化,预期的改变才是行情变动的直接原因。
而且,行情是所有人预期的总和。因为有想象力因素的存在,人们预期的波动往往要比基本面的变化大得多。
尤其是当所有人的预期都十分一致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或下跌,即便价格已经到了非常极端的情况。当所有人的预期都朝着一个方向走,价格一定是加速偏离真实价值的,因为基本面不会短期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市场的这种博弈属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预期比事实更重要。我们要做的,不是对事实作出反应,而是先于市场预期一步作出反应。
2、预期的转折更重要
基本面是通过什么在发生作用?是通过市场情绪来发生作用的。大多数时候,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预期才重要;甚至预期也不重要,预期的转折才重要。
假想一下,你有一个孩子,他在班上的学习成绩特别差,每次都考倒数第一。突然有一天,他回来跟你说:爸爸,我这次考全班倒数第二。你是不是特别开心,想好好奖励他?
结果他说:主要是原来倒数第二的这次没来考试。你恨不得想抽他。这就是预期在转折,其实孩子成绩根本没变,但是你的情绪在变。
你很可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利空出尽是利好,利好兑现是利空。说的就是:市场预期已经变到最好或者变到最坏,转折就会出现。
因为预期已经到了一个极端,价格已经偏离真实价值很远,一旦基本面有转折的苗头,预期就会发生剧烈转折,引发一波剧烈的市场行情。
所以,职业交易员都知道,最好的交易机会出现在价格已经出现明显高估或低估,而市场情绪发生转折的那个当口。如果你判断出这样的时机已经来到,并且在转折发生之前迅速识别,果断出手,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功。
3、研究对手盘
我带的很多交易员都觉得,期货好难做,股票日内交易好简单。为什么?对手盘不一样。
期货的对手盘是谁?是我呀。我在里头都不挣钱,你们能挣钱?但是日内T+0的对手盘是谁?是大爷大妈们, 不挣钱说明你比他们还差。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上麻将桌之前,你要知道谁是傻瓜;你要是不知道谁是傻瓜,你就是傻瓜。道理是一样的:对手盘弱的地方,我们去;对手盘强的地方,我们不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强调看对手盘。
每笔交易都有买卖双方,双方互相是对方的对手盘。研究对手盘类似于换位思考,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特别是在市场存量资金博弈特征凸显的时候,摸清对手是谁、对手要干什么就显得更为重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A股大多数时候都是散户驱动的,因此不论是成交量还是波动率,在全球市场中都非常独特。
最近这些年,监管部门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市杨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但毕竟A股是新生市场,在基金参与者中,个人投资者的比例依然巨大。所以,A股市场追涨杀跌的散户特征依然明显。
4、少说话,晚表态
尽量少说话。这一条最关键的是一定要避免早表态。
我经常举这个例子。尤其是在做短线的时候,我们是在做什么?我们是在帮人打架。
多头和空头在打架,你不要一开始就上场。帮多头,你傻?多头来了个小个子,空头无比强大,你去帮多头?你让他俩先打,打到你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上去帮忙踹一脚,既享受胜利果实,又不承担亏损责任。
少说话,晚表态,一定要学会这一点。
所有市场控制的手段,都是逼你先表态。
比如,涨停板直接打上去,如果我是做盘的人的话,实际上就是在逼你表态:你追还是不追?你追,可能我就给你了;你不追,上面都是我的封单,明天再涨一个。
当然,这已经变成市场操纵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大家学了没有用,但是要会分辨:这是他在让我表态,他越是让我表态,我越是要晚表态。
表态太多的原因是:总害怕错过机会,所以每次都要表态。不要这么想,因为这个市场的机会太多了,没有任何一个牛市是不可错过的。
不要觉得“这辈子我绝对不能错过这样的一个好机会”,不要这么想。当这么想的时候,你离赔大钱或者吃大亏已经不远了。
以上内容就是陈凯老师对“如何正确理解市场”的见解。更多内容可以购买阅读陈凯老师的新作《交易之路》,也可扫描文末二维码免费预约本期大咖直播。

2019-12-28 17:06

运动和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成本最低,回报最大的两项投资。但是,它们的问题在于: 投资回报周期都非常长,通常都是十几年几十年的投资期,短期内很难获得回报,或者很难看见效果,所以,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进行这样的长期投资

04-12 15:44

1.理解佛家的境界,我最喜欢的就是南普陀寺院内两条廊道的牌匾“无我”“随缘”。无,简单的理解可以说是指不执着、不在意、不上心、不为其所困,而并不是“没有”的意思。随缘,做事要顺应机缘;顺其自然。"随缘"和"随便"是不同的,不要以为说"随缘"就是不用努力了,前者是指因缘和合,做一件事情经过多方努力后创造出结果,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坦然面对。
2.除正文外,下面的跟帖评论有宝藏。

2022-04-05 10:05

来源:翁伯然 A股修行
1/5、
控制错觉与频繁交易
玩飞行棋和大富翁游戏掷骰子时,大家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如果我们想要掷出一个小一点的数字,我们的动作就会比较轻柔;想要大一点的数字,动作就会更重。
我们不是赌神,动作自然不会影响骰子的结果,可我们明明知道这一点,就是下意识地想要去控制结果。
为了控制某个不可控的因素,人们总是想给自己“加戏”,比如等电梯时狂按按钮,好像这样就能更快一点;打游戏时猛击键盘,好像这样更能提高力度。
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控制错觉”,即:人们倾向于把外面世界看成有组织的、有序的、可控的,然后高估自己对局面的控制能力——就算你的理性知道这不可能,你仍然会下意识地这么做。
这种倾向有多强烈呢?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出售彩票,其中一组可以自行选择彩票号码(类似体彩福彩),而另一组则不可以(类似即开型彩票),结果彩票可接受的售价,前者是后者的近五倍。也就是说,人们认为自己选出的号码,中奖概率会高出近四倍。
那么,这个心理现象跟投资有关系吗?
有,而且大到出乎你的意料。
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商学院的教授Mark Fenton-O’Creevy在一篇论文中指出,股票交易员很容易产生“控制错觉”,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虽然交易权在你手上,但结果中,运气占相当大的比重,而每个人都想“战胜运气”,这就跟前面掷骰子的心理一样。
第二、巨大的压力下,交易员需要通过某些方式去排解压力,不管是阅读学习交换小道消息,还是求神拜佛抽签许愿——交易本身也是一种“解压”方法。
第三、大部分交易员都会把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目标,而短期目标看上去更可控一些。
正是这三个特点,让个人投资者很容易产生“控制错觉”,其结果就是——频繁交易。
做点什么吧,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2/5、
“放量”在投资心理上的含义
在一波大涨的过程中,大盘在某些阶段都会出现成交量突然剧烈放大,通常的解释是有新增资金入场。
但从投资心理的角度看,却有另一种看法。
新增资金只能买入,那是谁在卖呢?只能是场内的老资金,而且新橧资金再多,相对于庞大的场内现有资金,也只是少部分,成交量的暴增主要还是来自原有资金。
真正的原因是新增资金入场,高位接走了老资金的筹码,导致股价大幅上涨。老资金在卖出后,发现股价未跌,被迫在更高的位置重新买入。
剧烈变化的市场让投资者心理失衡,无所适从,再加上大涨初期,由于一般投资者喜欢慢慢加仓,仓位不足而导致跑不赢大盘。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就产生了“控制错觉”,希望用“频繁交易”来控制局面。
很多技术分析理论,都把“量价齐增”看成是一种健康的上涨,其实,回顾历史大顶,既有不放量的,也有放量的。所以“放量”的真正含义是此时市场出现了大量的“情绪驱动交易”,很短的时间内,有的买,有的卖,有的卖了又买,有的买了又卖,最典型的是以下四种心态:
厌倦:终于解放了,以后再也不玩了——这是长期套牢后的解套盘;
恐惧:前几次上涨都坐了过山车,这次说什么也要先落袋为安——这通常是熊市买的业绩还不错的股票;
后悔:卖飞了,这回恐怕真的来牛市了,赶紧追——这是踏空的心态;
贪婪:这个涨停了,那个连板了,不管什么交易纪律了,人生能有几回博——这是参与垃圾股、题材股炒作的典型情绪……
而这些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交易,最大的特点是稍有利润就拿不住,这在牛市基本上是必输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因为绝大部分散户都是“情绪驱动的交易者”,缺乏交易计划,才为那些“逻辑驱动的交易者”提供了超额回报。
简称“割韭菜”。
那么什么是情绪驱动的交易?什么是逻辑驱动的交易呢?
3/5、
情绪驱动交易与逻辑驱动交易
“趋势交易”和“价值投资”,都属于标准的逻辑驱动交易。
先来看最典型的“趋势交易”的老祖宗,《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杰西▪利弗莫尔的经典一战。
利弗莫尔第三次宣布破产后,找到了一家经纪行,希望能够进行买空卖空的信用交易。凭着以前的口碑,经纪行借给他500股的信用买入额度,他看中了一支叫伯利恒钢铁的股票,因为这支股票是当时上涨的领头羊,当时的股价是50美元,正在缓缓上升。
因为是信用买入,他不能有太多浮亏,也无法用他惯用的上涨加仓法。也就是说,利弗莫尔只有一次翻本的机会。
一把梭定输赢,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可能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既然现在是缓缓上涨,那就先买一点,多多少少赚一点,以后再找机会吧——但这恰恰是“情绪交易者”的想法。
利弗莫尔的做法是“等”。
股价从50涨到60,利弗莫尔没有动手;从60涨到70,没有动手;从70涨到80,又涨到90,他还是没有动手。
他到底在等什么呢?
因为只有一次机会,所以他必须等待“最好的机会”,一个出手后获利最大的机会。
在他看来,最好的机会是一支股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到了100、200、300的整数关口,因为关注者的增加,而出现的“趋势加速”行情。
这就是趋势交易的经典逻辑之一。
伯利恒钢铁终于到了98元,在等候了16周后,利弗莫尔像猎豹一般全仓出击了,虽然只能买500股,但因为当天的收盘价就到了114元,所以,他利用浮盈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加倍加仓机会,第二天,股价大涨至145元,几个月后,最高涨到了591元。
“股神”再度归来。
换成情绪交易者,99%的人都会在50到100元之间不停地进进出出,赚一点小钱,甚至亏损,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从100元加速涨到500多元。
一定有人问,为什么利弗莫尔要放弃从50元到100元的利润空间呢?
因为他在等待“趋势加速”这个逻辑的成立,而这才是股票上涨过程中“确定性”最强、涨幅最大、最值得重仓的一段,因为绝大部分趋势不好的股票顶多从50元涨到70元。
趋势交易者通常是短线交易,但绝非“频繁交易”,它的逻辑性是非常强的,每次出手都要严格符合边际条件,处处都要“反情绪”。
而情绪交易者自称“做短线的”、“做趋势的”、“做技术分析的”,实际上完全凭感觉,毫无意义地频繁出手,杀进杀出,刚好成为趋势投资者的对手盘。
再看“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者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在反复研究一家公司之后,认为今后几年,业绩将每年增长25%,而且确定性很高,而现在的估值又处于合理位置,这就意味着,每持有一年,同样的估值下,股价将会上涨25%。
所以不管市场炒什么题材什么概念,不管市场是成长风格还是价值风格,反正我只要我的25%。
这就是价值投资者的“交易驱动逻辑”。
所以,虽然价值投资者看中一支股票后,常常越跌越买,而且没有趋势交易者那么“择时”,但因为他们对价值的判断过于严格,对安全边际的要求非常之高,实际上出手机会更少。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打孔理论”:假设你有一张卡片,只能打20个孔,代表着你这一辈子可以做的投资,那么,你必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每一次投资。
利弗莫尔和巴菲特,一个是趋势交易高手,一个是价值投资大师,方法完全背道而驰,但在“逻辑驱动,反对情绪交易”上,看法完全一致。这个价值投资者最耳熟能详的比喻,却刚好解释了利弗莫尔最经典的趋势交易案例。
不过,“控制错觉”的结果并不一定是“频繁交易”,另一种同样常见的心理刚好相反——对正在累积的风险和正在进行下跌,毫无反应。
4/5、
对真正的危险视而不见
投资者在“频繁交易”之后,一复盘,发现卖出的股票个个都上了天,自己的一番杀进杀出还不如一直持股不动,然后就开始总结经验,提出“牛市要捂股,打死都不卖”,“涨不怕,不怕涨,怕不涨”……
散户操作频率的下降,开始捂股的心态,反应在大盘上,就是指数在上窜下跳一阵子之后,成交量通常会慢慢萎缩下来,走出底部慢慢抬高的“慢牛走势”。
相对暴涨,这种走势往往又会让人很放心地“捂股”。
这是大家心态都变好了吗?不是,这只是对风险麻木了,认为高估值是理所当然的。其实,缩量慢牛和放量暴涨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估值在提升,风险在聚集。
前面说过,控制错觉的原理是“高估自己对局面的控制能力”,那么,长期牛市养成的“捂股”的习惯,让投资者无视估值过高的系统性风险,对真正的危险来临视而不见,也是一种“控制错觉”——
起初大盘从最高点跳水,大家见怪不怪,以为还是洗盘;
接着继续跌,套牢20%后开始反弹,大家以为另一轮牛市开始了;
此后仍然跌,资金腰斩,大家终于承认凛冬已至,但还不忘自我安慰:所以春天还远吗?
其实,真正折磨意志、消耗精力的阴跌才刚刚开始……
5/5、
反情绪交易者的一生
真正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反情绪”的,甚至是“反人性”的,所以,投资最困难的事,不是寻找好的交易机会,而是保证这些交易都能严格地遵守“逻辑驱动买入,逻辑驱动卖出”的原则。
以交易频率为例,当大盘放量时,你是否能主动降低交易频率,冷静思考自己的持股策略?当大盘缩量上涨时,你是否对手中不断抬升的股票“失去警惕”了?
你是否喜欢预测指数的上涨下跌,并在短期得到验证后,坚信自己的想法没错?是否在几次赚钱之后,产生过“投资的方法很简单,赚钱其实可以很轻松”的想法?
……
人是很难摆脱情绪的控制的,所以利弗莫尔一生数次破产,所以“擅长价值发现但易冲动”的芒格只有在找到巴菲特后,才能成为一代价值投资大师。
投资者的一生,其实都在和自己的情绪作战。

2022-03-14 12:53

持续学习

2022-03-14 12:39

2021-03-01 08:40

“投资是对人性优劣的奖惩!”投资最难的就是克服人性的弱点,你哪里有弱点,它就在那里等着你、攻击你!

2021-02-28 15:39

投资中的人性圈:为何拥有认知却依然会亏损原创 伯庸书院 伯庸智库 今天
本篇谈一下投资中的人性圈。
关于价值投资,我们谈论最多的是能力圈或认知圈,它是价投的一个基本原则,它的主旨是你要知道自己会什么然后别越界,注意这是理念层面的,而非是执行层面,但我要说仅有能力圈还是不够的,在这里我针对能力圈做一个重要补充,就是人性圈。
之所以做这样一个补充,也是基于我个人的经验反思,我之前在接触能力圈理念之后,颇为认同,但这个时候同时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我明知道自己不懂一家公司,但还是忍不住去买入。
换句话说,我知道我的能力圈边界在哪,但我还是忍不住去做了边界外的事,这就叫越界行事、知错犯错、明知故犯,想想咱们有没有做过这样荒唐的事呢?后来我深度反思了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深的自责,为何我如此认同能力圈理念,但却又做着出格的事呢?这跟认罪知错却又不断劈腿的渣男又有何区别呢?
这种矛盾曾经一度也让我陷入崩溃,我当时在想,如果人的行为不受控制,理性的行为没有被得到一个彻底的执行,那么我学再多东西,调研再多又有何用,为亏损做嫁衣吗?
后来我开始利用心理学方法来肢解透析我的内部细微的心理机制,也做了大量的比较试验,我还原了我认同能力圈理念时的心理兴奋度和心理状态,应该说,那是我在平静状态下的理性之言,没有产生触电般的“化学反应”,只是认为这个思想挺独特,听起来好像很对的样子,而自己在理性层面也是认同的,于是产生了这种没经过“化学反应”的认同感。
接着我又分析了在我忍不住去买入某只我根本不懂股票时的心理状态,我发现每次这种情况下,我的内心会变得非常兴奋,甚至睡不着觉,脑海中浮现更多的是,如果赚了我的账户就翻到多少倍,想想真是过瘾,就这样越想越激动,越激动我的行为就越受其控制,不自觉的就在这种兴奋加右脑联想的刺激下买入了。
请注意,这个时候占据我大脑的,没有任何理性的成分,只有在兴奋下刺激出来的各种幻想、投机、意淫,这是一种在特殊心态下产生的扭曲反应,甚至是一种错误的想象镜像。
在买入一段时间之后,大脑高潮也逐渐退去,看着绿油油的账户,我的理性才开始慢慢悠悠迟到赶来,它是来发放“韭菜录取通知书”的,它就像一个道德绑架狂,拼命地训斥着我,但却不主动解释为何它在该出现的时候没有出现,在绿色账户的加持下,我悔恨不已。
但当下一个诱惑出现时,我却又陷入了这种死循环,真是让人焦躁又无奈
针对这一矛盾现状,我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认知疗法”,因为从“治疗历史”去看,我还是非常吃这套的。
我认真反复对比和观察了在以上两种心境下的选择,我发现我虽有矛和盾,理论上可以互相制衡,但我的矛出现之时,盾却消失,盾现身之时,矛却无踪影,二者似乎并不同时节制,也即不在一个控制系统,这是知错犯错的根源,悟到了这点,我兴奋不已,这可算找到了一个重要的靶点
接下来就是展开“认知治疗”的过程。
第一步就是强行强化对错误假象镜像的认知,这里的错误镜像就是我在兴奋时所幻想出的那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账户翻倍了、股价飞天等之类的诱导荷尔蒙的错误镜像,有句话是这样的:我相信我所相信的,而我们在极度兴奋时所产生的想法不也是被自己认为是对的吗?
我沉静下来,以冥想的方式,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着兴奋时的自己,我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思维被错误的镜像引向对行为的控制,就像一个在沙漠中掉了向的人,明明向北走,但自己就感觉是在向南,这种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让我对它深信不疑。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拽出这个让我掉向的兴奋环境,可以试想,如果把我在沙漠中提升到几千米的直升机上,我估计立马就会反省过来,所以这也是我要做的重要的一步,强化自己镜像是错误的这一认知,如何强化呢,就是把失败的历史全部都搬出来,在大脑中放映给自己看,让自己在强化下产生条件反射式的记忆:
你瞧,当初你产生这只股票暴涨的镜像并深信不疑,如今呢,暴跌,说明你的镜像是错误的,不是吗?
……
这是以我之矛攻我之盾的第一步:强化自己镜像是错误的这一认知,做这一步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形成一种在类似心境下的条件反射,削弱自己在兴奋时的那种深信不疑。
事实上经过这么一“治疗”,还真有些效果,当我再次在兴奋有做出决策的冲动时,我的大脑会不自觉的蹦出“它有可能是错的”这样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想法,随之就是兴奋度的下降,本来坚定的决策也变得犹豫、纠结、怀疑起来,这就有效避免了冲动。
这就是把你所健忘的事强化起来,形成习惯性记忆唤起,就如同如果你老是在一个平台买到假货,那么久而久之,当你再看到平台那令人热血喷张的促销宣传时,你还会那么激动的去抢购吗?未必,但如果你上当的次数不够多呢?可能你还会激动上当。
所以,大部分人是建立在足够数量下的自动记忆强化,但我们那点本钱又容得下我们几次错误呢?可能两三次大错误就足以毁灭本金,由此,我们才要强行强化这种错误认知,目的都是唤起条件反射。
由此,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就是你用错误的方法赚钱的次数越多,你最终越容易走向毁灭,原因就像以上我说说的,你每次给予自己的都是“正确”这一错误的条件反射式的回馈,你很难去强化它是错误的这一认知,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就会助长自己的错误蔓延。
而真正的幸运,则是市场对你错误的方式的回复每次都是亏损,可惜很多人会将其解读为倒霉,认为市场太苛刻,连一次额外红包都不肯发,殊不知,这才是市场对你最大的恩赐。
以上说了认知治疗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把自己拉离掉向区,以上也说过,我的矛和盾之所以难以节制,是因为它们不在同一系统中,具体来说就是不在同一心境状态,怎么办呢?就是让二者归于同一心境,这里采取的方式也是强制原则,也即,在第一步奏效之后,我的兴奋度就会下降,这就具备了让矛跟盾碰头的可能。
在这样一种兴奋度渐降的心境下,我开始让能力圈原则等这些理念上场,让我的矛接受盾的洗礼,我会到一个很静的地方,让我的盾尽情的表演,几番强化和“表演”下来,我能感觉到,我的慢矛被盾所制服,我天空下焦躁无奈的乌云,也开始逐渐散去,内心有一丝大病初愈般的窃喜。
这就是我用认知疗法对自己知错犯错这一矛盾行为进行治疗的基本方法论,其中有几个要点:
1.兴奋时的决策为矛,而我们内心必须要有盾来节制它,否则,只能任由矛肆意撒欢,这个盾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对能力圈理念和原则的认知认可,前提一定是我们认可这种理念,如果你自己都不认可,那我们就缺少了盾,任凭你学多少真技术,你的人性圈已经不能支持它的执行了,所以它还是一个硬性的系统风险,由此,我们要装入能力圈这个“盾”。
2.天然人性状态下的矛与盾是不在同一系统中的,就像我以上所说的,矛存在于兴奋状态下,而盾通常在理性淡定状态下,由此,这也是很多人拥有能力圈认知但人性圈却无法做到执行的原因。
3.认知疗法的一个核心策略,就是通过强化兴奋时的镜像为错误这一认知,让矛和盾回归同一心境、同一系统。
4.强化兴奋时的思维镜像为错误这一认知,需要多次的历史失败案例为养料,以此激发条件反射,削弱兴奋时的决策冲动,它是让矛跟盾碰头的关键一步,否则很多人在极度兴奋下,是很难静下心来倾听盾的表演的,也是听不进去的。
5.要清楚一点,人的决策倾向也会受到大脑“思维微环境”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人会受身边环境影响,而思维决策也是一样,它也受思维微环境的影响,所以,有时我们仅仅换一种氛围,换一种心情心境,让能力圈这个盾出现在适当的时点去影响中和“思维微环境”,那么,我们的思维决策就会得到一个有效的纠正,大幅避免冲动性决策的发生。
在几番“认知治疗”之下,我能明显感觉到,我的冲动性决策大幅减少,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一位大师说过的话,他说真正理性的投资决策是你淡定做出的决策,说的太有共鸣了,这使我想到了之前自己那些一幕幕愚蠢的行为:
生怕自己错过买点,火急火燎的买入;
生怕买少了,着急忙慌的去借钱;
在看完某篇文章后,突然“大彻大悟”;
幻想买入某股票后大赚,以至于兴奋的彻夜难眠;
……
现在回头想想,真是一个可爱的小丑,当年激动买入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着急卖出的心境尤记心田,而如今,则淡定了许多,我甚至不允许自己在兴奋时去做出决策,哪怕是把大牛错过。
因为我经历过这个阶段,深刻理解其中所暗藏的让我掉向般的陷阱,我知道,即便我这样做,也不会妨碍我少赚多少钱。淡定的看待市场涨跌,静静地等待买卖点,不强追,不急卖,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无疑,人性圈是对能力圈执行的基础,严格来讲,能力圈是针对于认知层面,人性圈则是在理性及执行层面,前者是一个学习、获得认知和商业智慧的过程,它是对外,而后者则是对自己进行系统认识的过程,它是对内,由此,能力圈是对外,人性圈则是对内。
而你会发现,很多人把精力都几乎放在了对认知和商业智慧的追逐中,当然这不不为错,但是它却在人性圈层面毫无建树,他并没有建立人性圈,以至于即便获得了扎实的认知智慧,到头来由于冲动性决策依然亏损累累,这难道不是一出更为可惜的悲剧吗?
所以,正确清晰了解自己的人性是同等重要的事,关于认识自己这个点,我平时也做了不少随笔,简要整理如下:
1.养成每日反省并记录错误的习惯,这对于及时、动态发现并纠正自己出现的错误,有巨大的帮助,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多人平时不去按时反省,总是要等到大败大痛之时,才想到反思,但殊不知,我们一时间又岂能捋清过去所有的错误吗?其中包括错误进展的来龙去脉,心态演变等,它只有每天反思的人才能真正捋清,你很难一时间反思的透。
正因如此,很多人虽然在大败之后进行了反思,但还是会犯错,因为他已经很难反思透彻,这也是很多人所忽略的一点,正因如此,所以我才要说,我们需要养成每日反省的习惯,它对投资者来说,甚至是一项责任与义务。
2.把我们所犯过的错误用纸笔都记录下来,并且把每一项错误背后的前后操作真实心境与状况也都以诚实的态度做出陈述。
3.对以上错误操作进行分析,提取出操作过程中,我们人性层面的错误,有什么样的操作陋行,全面客观的把事实进行梳理,比如某次我看到某大v推荐股票,我就忍不住激动的在早盘买入了,我看到我很尊重的一个人在看空某股票后,我焦虑不安,然后卖出了……记住,先诚实的陈述事实,再去分析原因。
4.提取出你人性层面的陋行。
比如:我好追涨杀跌,我一只股票拿不了俩月,我耳根子软,我忍不住别人的强烈推荐,我在得意时会过于贪婪,涨得猛时忍不住加杠杆,我在亏损时易失去理性,跌的惨时忍不住割肉……
总之,我们剖析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去了解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种”,自己在何时何地会犯何错,力求对自己的人性行为做到精准把控,如此才能更好的应对人性。
5.根据自己的人性圈对症下药。
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一朋友,他知道自己受不了别人的推荐,人家干脆有意去回避这些类型的信息,还有些人,他知道自己拿不了长线,就专门做中短期的套利操作,这难道不是人性圈跟能力圈的匹配吗?
而有些人对长线逻辑研究的很透彻,但他人性中支持不了他拿长线,所以你研究再多又有何用呢?所以,让能力圈匹配人性圈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6.有意修正自己人性层面的陋行。
这一点事实上是一场修行,说实话,其实大部分人的天然人性状态,如果不经过历练打磨,是不适合投资市场的,先不说认知这关,单人性这关就足以让很多人腰斩几次,认识到这点,我们自然对人性对投资的影响产生敬畏。
再看股市中很多人,由着自己的性子追涨杀跌,股票一跌就恐惧割肉,一涨就忍不住上车,想拿想撤,全由自己的性子肆意妄为,反正又没有人去监管你,可想而知,你从来都没有有意去打磨过自己的人性行为,难道说还要由着性子、爽着把钱赚了?如果我们从未被市场改变半分,那注定你是要被市场终生教训的,因为市场可不会像家人那样惯我们脾气,拿市场泄欲的人,最终的结局只会被市场“强奸”。
所以,我们要有意去修炼人性,比如有意去锻炼自己的持股耐心,克制自己的决策冲动,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人性圈,由此,与能力圈匹配的人性圈交集也会随之扩大,我们的操作半径才会变大,盈利机会和胜率也会增多和加大。
而真正的大师,无疑都是人性的修炼大师,像巴芒,能长则长,能短则短,暴涨期间能清仓,危机暴跌能抄底,能长至终生持股,也能短至几周套利,能于几年等买点,亦能受得住期间波动,世人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他们的绝世标的,但殊不知,二老对于人性的修炼和把控才是真正的绝世之举,就像有些人说的:给你说一只十倍牛股,你能拿的住吗?
认知圈和人性圈是投资操作系统的两大维度,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配合而作,有认知圈而无人性圈,执行无法得到贯彻,有人性圈而无认知圈,如机器没有原材料,无法生产出产品。
本篇的意义,在于让咱们意识到除认知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被很多人所忽略的人性圈,也分享了个人关于修炼人性圈的方法论,咱们平时除了要把精力放在对认知圈的补充上面,还要抽出部分精力,去有意的修炼自己的人性圈,两条腿走路,方能走的更长更稳。
套利账户操作上,记录下,个人上周四跌停板位置买入了st舍得,个人年前年后,包括近期,也在全国不断的调研,各种终端和销售渠道等,具体的买入原因和后续的跟踪,我后期会在智库内陈述汇报。操作仅为个人操作记录所用,不作为任何荐股,最后再次强调,切莫据此抄作业,切莫据此抄作业,切莫据此抄作业!个人套利操作所有经验及认知逻辑都凝练总结于智库精品。
打通底层投资逻辑,构筑认知护城河,尽在个人长期精心打造的伯庸智库精品。
调研的方法和框架角度系列已上传智库精品。
伯庸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