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逆向投资的故事

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4喜欢:9

芬兰的邻国瑞典,虽然是北欧最大的国家,拥有1000万人口。

但在地理资源和产业链的打造上,跟芬兰却是十分相似。

首先,瑞典也有很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加工业发达,孕育了宜家家居、利乐包装两大巨头。

宜家家居是世界最大的连锁家居卖场,从设计、生产到零售端,一手包办,差异化明显,因此能独享较高的利润率。

宜家老板英格瓦·坎普拉德在2018年去世前不仅是瑞典首富,也是欧洲十大富豪之一。

利乐包装是世界最大的无菌食品包装企业,世界上大部分的牛奶、果汁和饮料的纸盒包装都是由利乐提供的。

1960年代的时候,利乐包装公司的老板鲁宾·劳辛投入了大量的金钱进行研发。

他通过高温杀菌技术+纸盒中添加铝箔防护层的方法,让牛奶在常温中也能保存更长时间,这被誉为是“食品加工技术在20世纪取得的最重要进步”。

当鲁宾·劳辛在1983年去世时,他已是瑞典富豪榜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瑞典的第二大产业是通讯设备,这个国家同样有一家蜚声世界的龙头爱立信,鼎盛时通讯设备和手机业务与诺基亚互为瑜亮。

不过,和诺基亚不同的是,爱立信是纯正的自主研发型企业。

它1876年从电报机修理店起步,随后在电话机诞生没多久便跟进自主研发,从固话通信设备到移动通信设备,爱立信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行业巨头。

另外,和芬兰略有不同的是,瑞典有更多铁矿资源,已探明的铁矿储量大概有36亿吨,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

因此在二战中,德国不愿意得罪它,从瑞典进口了大量铁矿石。

有铁矿,有廉价的木材充当燃料,一战二战中又获得了中立国红利,瑞典的机械工业因此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了飞速发展。

那时候,瑞典的采矿、冶金、机械工业有多繁荣?

据说元素周期表上的118个元素中,瑞典科学家发现了其中20多个,仅次于大英帝国。

发明家诺贝尔一生有255种发明,其中129种是炸药,专为采矿而研发的。

直到今天,瑞典的机械产业仍是世界第一流的:

轴承龙头斯凯孚、空气压缩机龙头阿特拉斯·科普柯、卡车龙头沃尔沃、采矿设备龙头山特维克、锁业龙头亚萨合莱,家电龙头伊莱克斯,机器人龙头ABB的一半血统也来自瑞典。

这里重点说下斯凯孚和亚萨合莱。

斯凯孚是世界最大的轴承企业,在全球拥有80余家工厂,占世界轴承产量的20%。

这家企业完全就是靠并购做大的,自1907年成立以来,通过近百次并购不断进入各个细分领域,以及各个地区市场。

斯凯孚的创始人斯文·温奎斯特是个发明家,是双列自动调准式滚珠轴承的发明者。

但瑞典毕竟是个小国家,一家瑞典企业如何快速走向世界呢?

发明家温奎斯特选择了用资本的技巧来实现目标。

1916年,一战打得正酣,全世界都动荡不宁,温奎斯特将公司推向瑞典斯德哥尔摩交易所上市,然后用融来的钱一口气收购了4家企业。

其中有两家是位于美国费城的Hess-Bright制造公司和Atlas滚珠公司,让他成功实现了对美国市场的拓展。

不过,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斯凯孚仍然只是北欧轴承龙头,全球市场上仍然有德国的舍弗勒,日本的NSK、NTN、THK,美国的TIMKEN等企业跟斯凯孚激烈竞争。

轴承这个行业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技术门槛较高,因此能获得不错的利润率。

轴承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质量和工艺往往决定了一个机械产品的耐用程度,被称为“高端产品的关节”,因此下游客户往往愿意选用大品牌的产品。

第二是产品种类极多,几乎每一类机械和交通产品都有对应的专用轴承。

因此市场上的轴承品种超过了十余万种,这么多的品种,必然导致市场的分散。

每一种产品,如果都通过自主研发来进入,效率将是十分低下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收购,抓住周期低谷的机会,大量抄底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

1985年,Lennart Johansson出任斯凯孚董事长,Mauritz Sahlin出任CEO,在两人接下来十几年的合作中,斯凯孚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

当年,斯凯孚在瑞士苏黎世证交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两地上市,募了一笔大钱。

正是用这笔钱,让它得以抓住了1987-1994年之间全球资本市场的低迷机会全力抄底。

这段时间,全世界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回忆一下:

1987年美国股灾,两个月内美股下跌了36%,造成全球资本市场被抛售。

1988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社会主义阵营开始收缩。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欧各国政府纷纷垮台。

1990年波罗的海三国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1年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爆发,南斯拉夫内战爆发,美国爆发战后第三次地产危机,日本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

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美国洛杉矶大暴动,抢劫和纵火持续一周,约1万人被逮捕。

1993年南斯拉夫内战进入最惨烈阶段,20多万人参战。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造成100万人死亡,俄罗斯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

这是二战以后全球政治最动荡的八年,资本市场的波动也非常巨大,给了优秀的投资者以充分的机会去抄底。

1987年,斯凯孚一口气买了4家公司:瑞士Jacob AG公司、瑞典Transmatic公司、荷兰Ateco公司、意大利滚珠螺杆制造公司Gamfior。

1988,斯凯孚收购奥地利轴承公司SWG,和英国AMPEP公司,后者是世界著名的飞机用滑动轴承制造商。

1989年,收购美国公司Palomar,这是一家生产监测滚动轴承工作状态的设备公司。

1990年,连续收购了7家公司,包括两家密封件公司、一家钢材高速切割工具公司、一家激光测量仪企业、一家振动监控设备公司等。

1991年,收购了瑞士一家为纺纱机生产高速主轴的公司SMM,以及另外几家东德工厂。

……

这8年间,斯凯孚合计收购了20多家公司,进入了十几个不同的细分领域,从此跃升为全球品类最齐全的综合轴承平台企业。

低价抄底,不仅是轴承龙头斯凯孚切入细分领域的捷径,同样是锁具之王亚萨合莱长成跨国巨头的奥秘。

亚萨合莱是瑞典市值十强之一,市值200亿欧元,在全球60个国家拥有工厂,5万名员工,占有全球10%以上的锁具市场份额。

锁具是这样一个行业:

技术门槛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市场极度分散,企业普遍缺乏成长性,主要依靠渠道优势在某个区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你很难想象,这么一个看上去平庸的行业,也能诞生一个市值200亿欧元的跨国巨头!

并且在1994年之前,这还是一个业务主要集中在北欧的企业,仅仅20年时间,就将生产基地和渠道网络覆盖到了全球每个角落,成为锁具行业的巨无霸。

达成这一切的,依然是并购。

1994-2014年,该公司在全球并购了300多家公司,让亚萨合莱拥有了以下这些地方的龙头品牌:

瑞典的ASSA、BE-SAM,芬兰的ABLOY,挪威的VINGCARD,

德国的IKON、Eff-Eff,法国的VACHETTE、JPM,以色列的MUL-T-LOCK,

美国的YALE、SAR-GENT、HID,澳洲的LOCKWOOD,新西兰的Interlock,

韩国的BEST Metaline、iRevo、Gateman、Angel、King,

中国的固力锁具、盼盼防盗门、国强五金、保德安、神飞利益、多麦克司、北京天明、龙电、三和,

以及其它国家的数百个品牌……

大多数人或许都没有听过“亚萨合莱”这个名字,但是以上这些品牌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不管你用的是什么品牌,最终的利润都会流入到亚萨合莱的账户中。

亚萨合莱认为,五金行业是一个很传统并且极度分散的市场,渠道阻力是最大的问题,要破解增长的瓶颈唯有依赖于并购。

并购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经济低迷和股市持续下跌的时候。

这时候,市场信心缺乏,企业老板很多想退出、转型的,投资者不仅可以捡到便宜货,而且可以轻易分辨出哪些是优质的便宜货——劣质的会自己死掉。

因此经济年景好的时候,亚萨合莱都会准备好现金,然后等到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便全力出击。

我们以最近20年,亚萨合莱在中国的投资动作为例:

2001年1月,亚萨合莱收购固力(GULI),获得了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当时是亚洲金融风暴的第4年了。

中国经济GDP在1992-1997年间连续6年保持着9%的高增长,此后在1997年底遭遇金融风暴,GDP增速在接下来的4年都低于9%。

由于人口生育率高,经济增速低于8%便会有高失业率的风险,因此政府的一个重要口号便是“保8”。

但连续两年都没有实现目标,市场信心极度低迷,熬到2000年,固力最终选择了卖身亚萨合莱。

固力1992年成立,当时已是广东最大的锁具企业,获得了“中国十大锁王”的称号。

直至今天,这个公司依然是亚萨合莱在中国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大约4000人左右。

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加入世贸,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亚萨合莱在中国的动作便停止了下来。

一直到2008年,金融风暴再次来袭。

当年,亚萨合莱收购了两个中型公司,北京瑞中天明和神飞。

2009年,买下中国最大的防盗门企业盼盼,让亚萨合莱在中国市场的营收直接翻倍。

现在,亚萨合莱在中国北方也拥有了一个庞大的生产基地,大约5000人左右。

接下来的几年,亚萨合莱继续买买买——

2010年,买下防火门企业深圳龙电科技。

2012年,买下山东省最大的门窗企业国强五金和粤东防火门龙头三和金属。

2013年,买下浙江锁具龙头保德安。

2014年,买下佳卫锁业、第吉尔等几家二三线锁具企业。

2008-2014年,是中国遭受金融危机后,经济从房地产向科技产业转型的重要年份。

几乎所有人都对房地产的前景失去了信心,认为这已是一个夕阳产业,潜力有限。

于是很多民营企业主都将工厂卖了,向高科技、互联网等行业转型。

当大家都在转型,抛售五金资产的时候,亚萨合莱趁机抄底,几乎将中国各地的门锁五金龙头企业全部搜罗了一遍。

就这样,它坐上了中国锁具之王的宝座。

它在其它各国的上位史,也大致如此——将逆向投资的法则在一个不起眼的行业做到极致,便成就了一个两百亿欧元的跨国巨头。

其实,瑞典的许多企业龙头,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成长起来的,只不过一些抄底时间过于久远,很多人已经淡忘。

比如家电龙头伊莱克斯,这个企业在近百年时间里收购了全球400多个家电品牌,从一个吸尘器企业发展成为包罗万有的家电之王:

它1910年成立,1912年才生产出第一台吸尘器,1919年就抓住一战的机会收购了比它规模更大的Lux公司。

后者成立于1901年,已经有近20年历史了,是当时瑞典较大的煤油灯企业,也是伊莱克斯(Electrolux)名字中最后三个字母的来源。

伊莱克斯历史上的重要并购,主要发生在1970-80年代,尤其是石油危机后全球经济动荡的那几年。

这段时间的石油危机主要有两次:1973年和1978年。

1973年,伊莱克斯通过收购美国的National Union Electric、Eureka两家公司,打入了美国市场;

1978-1986年,伊莱克斯通过收购意大利家电龙头扎努西,和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White Consolidated,以及其它的数十家公司,飞速跃升为西方家电龙头。

不过,无论是伊莱克斯,还是爱立信、ABB、萨博、阿斯利康、阿特拉斯·科普柯这些瑞典百年名企,它的实际控制人都已不再是创始人家族。

而是换了一个主人,一个神秘的瑞典财阀:瓦伦堡家族。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只手遮天的财阀家族,韩国有三星财团,意大利有阿涅利家族,瑞典则是瓦伦堡家族。

在瑞典,有一句话这样描述瓦伦堡家族:

“瓦家跺跺脚,瑞典摇一摇”,说的就是这个家族无所不在的影响力。

据说,该家族势力最盛的时候,持有的瑞典上市公司股份占比高达三分之一,最值钱的瑞典核心资产几乎都掌控在它们手里。

但瓦伦堡家族又不像三星家族那么招摇,动不动就上娱乐版头条。

它们的座右铭是:

“存在,不被看见”。

低调到什么程度呢?在各种财富排行榜上,你都看不到“瓦伦堡”这个姓氏。

原来,根据瓦伦堡家族的规定,家族财富都和瓦伦堡基金捆绑在一起,由基金控股的几个投资平台来实现财富增殖。

至于家族子弟,每年只能领取限定的薪酬,通常在年薪100万欧元以内。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一来避税,二来保证资产都能交由专业人士打理,稳健增长。

正因为这样,这个家族才能绵延近200年而不衰,生生不息。

瓦伦堡家族目前的核心旗舰主要是两个:

第一个是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这是北欧最大的银行,也是家族财富的起源。

第二个是银瑞达(Investor AB)公司,这是家族的投资平台,大量持有瑞典上市公司的股权,部分以AB架构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实控权。

另外,该公司旗下还包括私募股权公司EQT,这是欧洲第二大PE基金公司。

阿里巴巴的创始合伙人蔡崇信曾就职于Investor AB,正是在他的关系下,马云才拿到了早期创业关键的500万美元天使轮(高盛和Investor AB联合投资)。

虽然今天的瓦伦堡家族足够辉煌,但我们将时间线往回拨,这同样是一个励志的屌丝逆袭故事。

19世纪中期以前,家族生意的创始人安德烈·奥斯卡·瓦伦堡,是水手出身,也曾在海军中工作过。

1837年,他去了美国闯荡,在经济危机中押注航运业的前景,买下一条蒸汽船,成功在航运业的大周期波动中赚到第一桶金。

安德烈是个典型的冒险家,他有一句名言:

“经济不景气,生意才会好起来”。

说的就是在经济低迷时,逆向抄底的投资哲学。

1850年代,安德烈弃舟登陆,成立了瑞典第一家私人银行,这家银行后来发展成为了北欧斯安银行(SEB)。

金融业是百业之母,各行各业都需要跟银行贷款做生意,随着SEB银行的壮大,安德烈很自然的就跟那些企业建立起了密切的生意关系。

1857年,美国爆发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向欧洲传导,瑞典由于出口萧条,也出现了企业的倒闭潮。

SEB银行由于大量贷款难以收回,引发挤兑风波,群众连日排队取钱。

如果处理不好,银行随时面临着关门的风险!

安德烈不愧是一代巨贾,他临危不乱,靠“三板斧”不仅拯救了银行,还找到了一条精妙的抄底之路。

第一板斧,他让工作人员扛着装满硬币的麻袋不断进出银行,以向公众显示银行是有足够现金支付的(实际上都是最小币值的硬币)。

公众的焦虑情绪渐渐散去……

第二板斧,他通过特定关系,请瑞典国王出面,以国王的名义在银行存进了1万瑞典克朗。

有了国家信用的背书,挤兑风潮最终平息。

第三板斧,安德烈跟无法还贷的企业谈判,通过“债转股”的方式解决企业的现金流问题。

虽然最终有一部分企业还是破产倒闭了,但更多的企业活了下来,这些企业在经济回暖之后股权价值大幅上涨。

SEB银行不仅狠狠的赚了一笔,而且从此找到了一条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不断逆向抄底的金光大道。

随后数十年,经济危机一轮一轮的出现,每次危机过后,SEB银行的账户上都会增添几百几千家企业的股权资产。

就这样,瑞典的一大批核心资产企业的股权,像ABB、阿斯利康爱立信、伊莱克斯等,便以很低廉的价格落入到了SEB银行手中。

1916年,由于瑞典出台了禁止银行拥有公司股权的法律,瓦伦堡家族于是将这些资产进行了重组,分拆成立了银瑞达(Investor AB)公司,作为专门的投资平台。

一百多年后,安德烈已经逝去,瓦伦堡家族的传奇却依然在持续。

其实,无论是冰岛、挪威,还是芬兰、瑞典,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各种产业的茁壮成长。

你会发现,最终它们都走上了依靠金融投资“滚雪球”的道路。

只不过,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方法:

冰岛就像个愣头青,冒冒失失的参与衍生品投资,最终在金融风暴中吃了大亏。

挪威就像个持重的老年人,靠着“指数式基金”的投资,实现了财富的稳健增长。

芬兰更擅长诺基亚式的风险投资,短期内快速做大,也在科技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尝到了苦涩的味道。

瑞典则是群英荟萃,有着大量依靠逆向投资而上位的工业巨头,更有独孤求败一般的瓦伦堡家族。

当你们都在孜孜以求于企业的增长时,他向你贷款获得利润;

当你们在经济危机中挣扎求存时,他通过债转股的方式低价拿到了你们的控股权。

这才是投资界最高级的手段

全部讨论

2022-11-10 07:06

看看“北欧强盗”!

2022-11-10 00:31

原创作者是君临财富公众号,建议标注转载出处。

2022-11-09 14:32

逆向投资!

2022-11-09 10:15

逆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