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Nature: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研发格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抗体药物偶联药物是目前研发最为火热的领域,近期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在《自然综述药物发现》(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刊载了观点文章,介绍当前ADC药物的研发格局,讨论了抗体药物偶联药物(ADCs)在肿瘤治疗中的关键治疗模式,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和下一代技术的发展。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ADCs在肿瘤治疗中已成为关键的治疗方式,与标准化疗相比,在多个适应症上展现出更好的临床效果。预计到2028年,获批的ADCs和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的ADCs的收入将达到260亿美元。

目前有168个ADC药物在临床进行研发或已经上市,从靶点上看,HER2、TROP2和CLDN18.2研究最为火热的前三靶点;微管抑制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和DNA烷基化剂为前三的毒素,VC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连接子,半胱氨酸偶联占到所有偶联技术的三成左右。

当然ADC药物也面临诸多挑战:有限的有效载荷机制(payload MoAs)限制了可治疗的适应症;非特异性和不足的载荷传递缩小了ADCs的治疗窗口。

作者将ADC资产分为两类,Type-1资产:具有新靶点和/或载荷MoAs,具有首创潜力。Type-2资产:利用已建立的靶点/载荷MoA组合,通过新颖的传递组分实现最佳类别配置。在III期ADCs中,60%是利用改进的传递组分的Type-2资产。

从适应症上来看,临床开发中的ADCs:85%的资产针对实体肿瘤适应症,乳腺癌和肺癌最为常见,这也是为什么当然ADC如此火热的主要原因,在实体瘤中具有复制成功的高可能性。

文章也探讨了下一代ADC技术对当前挑战的潜在影响,展望下一代ADC技术:新型有效载荷:小分子降解剂因其高特异性和皮摩尔级效力而成为有前景的载荷类别。

新型载体:通过改变抗体的抗原结合亲和力,可以减少组织外毒性并增加肿瘤特异性暴露。新型链接器:新兴的链接器技术专注于控制载荷释放,独立于内源性酶介导的裂解。新型偶联:将非天然氨基酸整合到抗体载体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位点特异性偶联。

随着ADCs的吸引力增加和新技术的出现,开发公司必须有效地评估新兴平台,确定投资策略以最大化专业知识和能力,并决定首创或最佳类别方法哪种更具吸引力。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一刀切”的技术,预计公司将构建多样化的组分集合,以实现针对特定靶点和适应症的“即插即用”开发。

参考文献:

The antibody–drug conjugate landscape (网页链接

本文系转载,原文发布于“UmabsDB”微信公众号,点击一键跳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