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按月计,本月票房同比翻倍,难得的高速增长。
这为四季度的大盘市场开了个好头。

同比去年607亿的大盘,还差60亿,两月,达到并且超过没有问题,需要看的是,能超多少。
从目前看有点难,在于没有确定性的大体量影片。可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机会,是有一些潜在黑马和一些进口作品不知道能达到哪个体积。

头号黑马给欢喜传媒的那个新人,小成本制作。
终结者,天气之子能达到哪个体量不好说。

按照同比双位数增长,那就要两月砍下120亿,目前看够呛,谨慎预期是同比去年微增20亿左右,不过如果有几部影片爆款,那么达到双位数增长没问题。目前的银幕数量足够,观影人次也足够。只是需要优质影片把大家吸引到影院。

下边都是随着思路自己随意写下,而且最近很久没实时跟踪细节,很多都是之前的经验,或许不对,避免浪费时间直接略过。

那么对于院线公司来讲,600亿的票房,万达按照谨慎预估12点的占有率,也能有最少70亿的票房收入,35亿的净分成最少(一些影片为了争夺排片会让出一部分收益),随着人次,卖品,广告。

大盘,最多,这几年也就是700亿多一些,不会再高了,那么院线公司的票房收入是能够算到的,别扯什么银幕增加降低收益,如果不能保证盈利或者确定搞死的对手,那为什么要扩张导致利润下滑。

达到预计的8万块银幕,还需要20点的银幕增速,票房收入700亿多一些也差不多增长这样。

是停止扩张选择巩固优势影城,吃确定的利润。
还是不停的扩张在非优势影城搞死对方。

大盘就这样最多700多亿,票房收入,卖品,广告也就这样。一目了然。或许景气度增加卖品和广告价格回升,不过又能占多少。毕竟卖品的模式和广告的模式目前看没法有突破,只是随着景气度的提升有价格和数量的波动。

扩张影城,如果不是为了在非核心地块用经营策略搞死对方吃独食,那么扩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会增加成本,拖累利润。
这市场大盘是确定的,天花板就是700多亿,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没有高速的增长。
8万块银幕怎么来竞争。
核心地块是大院线的领悟,小资本也玩不起,也没有必要。成本太高,标准iMax影城大概成本在2000万,如果租的会便宜点,加上其余成本,个体户的有这个钱的没必要做这个。回报率不高,而且考虑到运营规模和品牌效应,非大院线也很难能进核心地块商场。

那么对于扩张态势的院线来说,剩下的只有一条路,在非核心地块吃独食,用竞争策略来成为大块头。不然这就会拖累利润,因为核心地块哪怕是一步内很多家影城都够用,因为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利润是确保的。非核心地块的情况我不了解,没有样板,不说了。

院线收入+影视制作收入,光线的爆款独家电影大概是10亿收入,按照院线公司的市占率和每家每年一到两部头部爆款收入,每家的收入能算出来。
不过这里每部收入减少到5亿,因为光线是这里没有什么参投,吃了独食,这种是偶然。

目前比较良好的态势是
中影:院线收入+影视收入+后期制作,而且中影有庞大的加盟影城,这些加盟影城貌似是没什么成本。
后面有规划一个类似于影视城的东西。
光线:影视收入+猫眼,光线出彩于猫眼,这让他掌握了垄断平台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垄断平台有太多的空间。虽然后面有主题公园,不过这要看光线的动画世界能不能打开,没有自主强力的内容是没法做的。

这俩单列出来是因为负面因素少,收入确定并且有各自非常强烈的优势。算是影视行业的优质公司,这只是我的感觉,尤其是中影,没看过报告。

其余的都是随着题材做波动。

感慨下万达,也是我做的最愚蠢的投资的决定。

如果宋歌还在,汪贱淋放权,万达或许会成为规模最大的院线+垄断视屏平台(入股)+垄断售票平台(入股)+青岛影视基地+主题乐园的超级托斯拉一样的影视行业霸主。

只是宋歌也不会在万达,汪贱淋也好,汪私葱也好,这次的风波暴露出本质就是一个自私自利表演欲望极强的商人,电影板块的管理层是彻底的菜鸡和垃圾。

提宋歌是因为貌似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全产业链的构思是宋歌提的,被汪贱淋否了,后续万达的发展路径也是如此,而叶宁去了华谊后,也错过了猫眼,那就是说,当初万达的网上售票平台是宋歌。因为王中磊说过这几年很后悔错过了网络这波,把叶宁挖了去,如果是叶宁的手笔,那肯定不会错过。

这段是我自己瞎猜,当娱乐新闻看。别认真。

目前看就等万达解禁之前为了减持肯定会拉一波股价。或者这次价格够低。不拉直接清仓也没事。

全部讨论

2019-10-26 10:18

700亿绝对不是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