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推行分层服务,派费是否也能实现差异化核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快递价格的居高不下到“9.9包邮”的常态化,从不接受指定快递到消费者自选,从单一投递方式到多样化投递类型,从不可预测的快递时效到“次日达”......过去的日子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快递现象,不仅带动了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消费者的满意度持续升温。

对消费者而言,“在路上的快递”只不过是一串标准化的物流信息,而真正感知到的快递则是在从快递员或驿站的手中拿到的有重量的带有温度的包裹。因此,想要优化升级快递服务,单纯依靠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矩阵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制定派费?如何让快递员心甘情愿的去服务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派费差异化显著:多维度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实在中国快递业发展前期,加盟制快递内派件实行的是“派费互免”的模式,但由于网点收派比差异大,导致区域利润分配不平衡,从而影响网络稳定性和服务质量,因此有偿派费应运而生。

但是近年来由于价格战加剧,这种平衡被打破。在综合考虑快递上下游市场地位、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以及产品同质化加剧等多重因素下,收件网点价格持续走低。为应对市场竞争对冲降价压力,快递公司不得不调整派费以维持运营和利润。

受不同区域、不同品牌以及不同服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派费始终处在一种敏感且重要的动态变化之中。首先,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会直接带来地区业务量和配送成本的差异,再加上总部对不同区域往往会制定不同的政策,而在不同的区域中,各个品牌的市场优势也存在差异,因而从宏观环境来看,派费天然就自带差异化的属性。

现如今,随着“送货上门”、“自选快递”、“定时到达”等快递需求的不断涌现,按需定价成为快递公司的共识,但隐藏在快递费用背后的派费核算也成为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派费水平与快递服务内容同步升级并非一件易事

派费的一毛一分变动看似微不足道,但若是乘以派件量将成为足以牵动所有快递员心情的弦。因此,若想要快递员提供更高效更高质的服务,派费的核算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假设对总部而言,具有上门需求的快递件比普通的电商件收入高1.5元,其中0.8元是多支付给快递员的派件费。如果一个快递员一天上门送货100票,那这就意味着送货上门件能够让快递员一天多收入100*0.8=80元,如果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那么一个月就多收入80*30=2400元。

在此规则下,快递员的确能够为自己额外提供的上门服务收到一定的回报,但是,快递员的诉求似乎不止于此。除单纯考虑是否投放驿站之外,有无电梯、楼高几米、小区安保如何......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都会影响快递员配送的效率和时间。

送货上门不只是钱的事

为什么涨了派费快递员仍然不愿送货上门?派费不够高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派费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有限时间内工作量剧增

对于工作时间较为固定的快递员而言,每天的工作就像是“复制粘贴”。早上去网点分货装车,之后就到负责区域开始理货派送,一整天里除去吃饭休息时间,剩下的时间都在收货和送货而这之中不断反复,在电商件激增的时代下,工作时间的每分每秒对快递员来说都弥足重要。

将部分包裹放在驿站无疑是个省时省力的方法,不用挨家挨户的去敲门,也不必担心送错门户,每趟只用花上30到40分钟时间将快递放到驿站就就可以了。送上几趟驿站,基本就结束了今天的主要的工作,其余的时间就可以用在处理问题件以及揽件上。相比于件件送货上门的方式而言,这的确能够缩短工作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尽管派费的上涨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与快递员增长的工作时间相比,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上门派送还要注意服务态度

上门派送过程中,快递员与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成为了关键环节。穿戴是否整齐,态度是否友好,敲门的力度是否合理......这些细节问题都可能成为用户评判快递员的标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快递员态度”相关的投诉高达43000条,而服务态度也一直是影响快递员乃至整个快递品牌口碑的关键要素。

在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快递员与用户的每一次互动都是品牌形象的直接表现,但是让彼此满意的沟通过程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也许今天快递员心情不顺,也许今天用户加班太累,也许今天交通拥堵配送变慢......任何一个不可预见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双方的交流体验,也都有可能导致用户的不满甚至投诉。

“不微笑就投诉”本是句玩笑话,但若代入其中,不免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事实上,快递员的工作远不止于微笑,他们要确保包裹的安全送达,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还需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而这些工作似乎都是在“微笑”背后的默默付出。

快递产品的不断升级,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快递公司的用心和真心,与此同时,快递员服务的难度也在不断加码,对快递员给予更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想必定能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