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01 天壕环境交流纪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一、董事长介绍神安线管道全线贯通

12月1日早间,公司公告神安线项目完成全线贯通,施工进度符合公司经营规划,充分验证公司的整体商业布局,即通过长输管网的稀缺优势,协同上游资源,连通下游市场,支持清洁能源的供应。

二、董事长回答投资者提问

1、与长庆气田合作的联通线何时立项投运?气量增量情况?

回复:神安线全线贯通后公司主要做上游战略安排,即引入多气源。在陕西,公司与长庆气田在2019年左右就有合作意向,当时修建支线手续已经完备,目前沿用原有版本在等发改委确定立项,原本10-11月立项完成,年底开工,受疫情影响有所耽搁,目前预计最晚春节前完成开工准备工作。总长大概100余公里,力争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从增量来看,2023年气量预计增加12-15亿方左右,整体供气量争取达到20-25亿方,2024年争取达到30-35亿方。

2、供暖季气量每日新增量?差价?

回复:公司售气量在过去一个月受到一些影响,一是公司做ToB业务,但短期内因疫情影响华北地区大部分工厂被迫停产减产,二是天气不及预期寒冷。

供给方面,山西存量的240-250万方/天,加上陕西神木每天能增加100余万方,供暖季总供给约为350-370万方/天。明年4月1日后,山西会增加中石油的供给,陕西会有零散气源引入,预计2023年夏季总量会有大幅提升,虽然时值淡季,但经营规模会扩大。公司在调整销售策略,协同做好区域市场销售,团队会全面做好下游市场的拓展。

价格方面,跟客户还在谈判中。

3、最近就会签长协?

回复:最晚在2023年2-3月份签订,以保证明年4月以后的价格和气量。

4、暖冬是否会对价差有影响?价差近期展望?

回复:今年价差大于去年。11月是暖冬,但12月气温骤降,供暖需求上升,但因疫情影响工业企业还在封控,用气需求相对弱化,因此2022年公司有一定压力。11月公司原本预期较高,但受疫情、暖冬影响,工业客户和热电厂需求减少,公司需要更多地对接省天然气公司或新奥等中间商。公司会全力拓展末端工业客户市场,团结中间商以及大经销客户,未来几年依靠战略合作伙伴销售神安线管道的气量。短期内经销商占一半比例,长期内向工业客户发展。

5、跟上游供应商签气源价格如何确定?是照付不议的合同吗?

回复:从上游买气是照付不议的。其实无论在山西按什么方式买气,在河北销售公司都是盈利的,因为天然气是稀缺资源,在不同区域本来就有价差,市场销售没有压力,只是利润空间的问题。

6、管输费用公司是否可以调价?

回复:管输价格确定:达产70%以下的时候,核定价格为0.195元/方;超过70%、满产甚至超产时,核定价格在0.16元/方左右。从管输费来看,合资公司中联华瑞近两年会实现盈利,按照股权比例49%分配;但天壕环境盈利模式不止是管输费,主要靠在山西陕西买气,在河北以及未来在山东、江苏卖气赚差价盈利。

7、管输每年的维护成本?通榆管线爆炸后有停产,神安线管道是否有安全隐患?

回复:大概5000多万/年。神安线管道是国家级长输管道,建设和验收责任人都是央企,安全要求和等级也完全不同。西气东输管网很多年了,没有出过事故。中海油是央企控股,会绝对确保安全。

8、公司有没有考虑过布局LNG压缩站等商业模式?

回复:神安沿线上公司不会安排,可能会在淡季做一些调峰项目。公司在云南有一个项目,是一家LNG液化工厂,使用云南当地气源比较便宜,液化后可以直接运走售卖,收益较好。做此类业务核心需要有气源供给量和价格优势。

神安线有管道,管道成本低且安全,目前不考虑做神安线沿线的LNG,因为LNG成本相对较高。

9、河北河南部分产业在变迁,对公司是否有影响?

回复:河北沙河市拥有中国最大的玻璃工业基地,每年需求天然气量在30亿方左右。从产业调整上来看,玻璃行业原来允许烧石油焦、焦炉煤气等,但现在要求必须使用天然气,提高了能源成本,所以政府通过市场化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把低端生产线调整外迁,留下附加值高、有竞争力的玻璃企业来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10、陶瓷玻璃厂等用气大户,会发生价格战吗?

回复:陶瓷、玻璃厂,以及在山西的氧化铝工厂,现在越来越多工业用户需要使用天然气,会有一定竞争。国家层面也希望良性竞争和不断优化,给工业企业保证气量同时降低价格。公司气量不多,每天几百万方,所以压力不是很大。